“土豆书记”下乡 种出致富“金豆”
□程聪
赵海冰是通江县农技站引进的硕士研究生,在他的帮助下,四川空山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成功创建了有机马铃薯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并获得了2014年马铃薯有机产品认证。
为了强基层组织,抓富民产业,推动***,2015年7月,通江县从县级部门选派157名干部,深入到全县精准识别出的157个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赵海冰被选派到文胜乡大井坝村。到村后,他根据村情、土壤等因素,引导村民大力种植紫色马铃薯,帮助当地老百姓实现了脱贫致富的梦想,老百姓亲切地称呼他“土豆书记”。
“土豆书记”是怎么做到的?7月末的一天,笔者来到大井坝村一探究竟。
大井坝村距通江县城50多公里,平均海拔1000米,属高寒山区。由于山高路陡、交通不便、生产条件恶劣,村民进行传统耕作和养殖,一年忙活到头却挣不了几个钱。村里除了水稻、玉米,没有什么值钱的产业。
赵海冰明白,要让村民相信他,就得“做给他们看,领着他们干,带着他们赚!”他利用大学研究生时学的农业专业知识,查阅大量资料,找导师、专家分析论证大井坝村的土壤、气候、环境等条件,得出结论,该地非常适合种植紫色马铃薯。
之后,赵海冰到各组召开产业发展讨论会。会上,村民你一言我一语地反对种植紫色马铃薯,甚至有个老百姓还拍起了桌子,不相信这位有着高学历的第一书记。
为了解除村民的顾虑,赵海冰请来了 “娘家人”——通江县农技站技术人员到村,做了技术讲解培训和市场分析,并请技术人员免费结对当技术指导员,部分村民才勉强答应试种一年。
去年7月19日,四川巴中空山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人员来村进行现场收购,30多名村民一早赶来,领取出售紫色马铃薯的货款。“陈玉伦1.8万元!”公司负责人话音刚落,58岁的村民陈玉伦急急走上前去,把厚厚的两沓钱装进特意带来的手提包中。“陈玉伦,说说你的感想吧。”人群中脆生生响起一嗓子,村民们笑着随声附和。“我才1万8呢,陈钺有5万2,跟他还差得远,明年我要多种几亩。”
试种成功后,尝到甜头的村民扩大了种植面积,以前未种植的村民,也开始了种植。“我今年卖了两万块钱,我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了2亩多的种植面积。”村民伏典说。
“看到种地也可以种出钱,村民对我越来越信任了,很多开始观望的村民也加入了进来。”赵海冰说,村里成立了合作社,而且把村里的水电路这些基础设施也慢慢地进行了改善。他说,接下来将继续带领大家发展紫色马铃薯产业,增加产品附加值,让土豆变“金豆”,早日改善大井坝村的面貌,让贫穷的小山村早日脱贫。
新闻推荐
本报讯(吴桐记者张伟)7月10日,记者从通江县举行的“执纪担当·护航发展”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通江县纪委严格执纪不手软,全县反腐倡廉建设取得新成效。会议通报,在服务脱贫攻坚上,通江县...
通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通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