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巴中“弯道超车” 打造秦巴区域电商第一城

四川经济日报 2016-11-25 00:00 大字

□苏斌 何菊 张萍

打开电脑,在淘宝网页输入“巴食巴适”字条,然后产地选择巴中,网页立即跳出巴中沙参、巴适川菜、巴食巴适野生木耳等众多巴中特产。

近年来,巴中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战略契机,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鼓励创新的原则,立足“互联网+产业”,坚持以智慧应用为导向,智慧产业发展为目标,实施“全企入网”“全民触网”和“电商进农村”三大工程,营造电子商务发展的良好环境,促进电子商务在各个产业领域的广泛应用,走出一条极具特色的电商发展之路。

统计显示,2016年1—9月,巴中新培育电商企业65家,建成贫困村电商服务点68个,特色网店300家,网店数量累计达5000余家,电子商务交易额128亿元,同比增长33%;网络零售额22.6亿元,占社消零的10.9%。全市已完成6个电商孵化中心、40个乡镇电商服务站、285个村级电商服务点建设,通江县和平昌县被列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南江县被列为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电子商务正成为巴中经济发展的“倍增器”,发展方式的“转化器”,产业发展升级的“新引擎”。

巴中市委书记冯键认为,在全球新一轮电子商务发展大潮中,后发地区与先发地区将处于同一起跑线,谁能抢抓机遇,谁就能占据主动,这无疑对于巴中抢占市场、追赶跨越是一个难得契机。“加快电子商务发展对稳定经济增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现全面小康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冯键表示,巴中正以开放的思维,主抓一批龙头企业,培育一批成长性企业,引进一批电商名企,积极培育壮大企业主体,全力推动全市电子商务产业上规模、聚企业、引网商、增效益,实现“弯道超车”加快发展。

面向未来,巴中踌躇满志,心怀梦想——

谋划建设“一城三区六体系”,致力打造秦巴区域电商第一城。

巴中电商有“势” 政府强力推动,电商驶入快车道

巴中电商经济迅猛发展态势的背后,离不开政策东风的劲吹。

巴中市委副书记、市长何平认为,在国家多项政策推动下,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当今发展最快、创新最活跃、带动力最强、业态最现代化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动融入新业态,大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政府管理、民生服务、产业发展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实现政府管理高效、民生服务提档、产业发展升级和经济新业态培育目标,努力打造绿色发展、幸福美丽新巴中,对带动巴中农业、壮大工业、促进服务业具有重要作用。

2015年5月,巴中市出台《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提出大力实施全企入网“全民触网”和“电商进农村”三大工程。力争到2017年,巴中市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200亿元,建500个电商村、7000家网店;2020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500亿元,培育100个电商骨干企业,1000个规上、限上企业入网,建1000个电商村、10000家网店,培养电商从业人员达10万人。

今年,巴中市再度出击,编制完成《巴中市电子商务发展规划(2016—2020)》,明确指出,未来将巴中建设成为“秦巴区域互联网+电子商务”绿色产业生态经济带。

围绕这一战略目标,巴中成立以市长任组长、市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推进电子商务工作发展领导小组。随后,巴中市还印发《2015年度电子商务工作考核办法的通知》,要求各县区建立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工作协调机制,制定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的具体方案和工作措施,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强化监督、逗硬考核,建立一套严格科学可行的电子商务发展考核办法,纳入市委、市政府年度目标考核。“我们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鼓励创新的原则,以市场投入与政策性投入相结合,积极向国家、省争取了县区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项目,并争取了每个县(区)电商培训资金100万元,以及电商物流发展资金近3000万元。”巴中市商务局局长何春介绍。

系列顶层设计出台,护航巴中电子商务步入发展“快车道”。数据印证成绩:2016年1—9月,电商交易额128亿元,同比增长33%;全市60%的规上工业企业,80%的规上服务业企业,90%的限上商贸流通企业建立了网站、网页。全市电子商务规模和质量水平不断提高,电子商务生态环境不断优化。

巴中电商有“新” “电商+扶贫”,拓出发展新天地

8200多万元!

这是今年巴中“双11”的成绩单,比去年增长了近5倍。

秦巴电商产业园国盛电商利用“双11”前后线上已销售巴中猕猴桃达10万件,销售金额达600万元。“我们的干竹笋在本地市场只能卖到30元一斤,现在通过网店销售,不仅把我们原来不好卖的东西卖出去了,还卖出了好价钱!”李佳钟是巴中市巴州区白庙乡村民,借“电商+扶贫”工程的春风,开起了专卖本地土特产的网店,今年“双11”,李佳钟收获不小。

巴中林秀草美,物产丰富。曾几何时,巴中土特产量大质优却“藏在深山人未识”,成为许久难以破解的“幸福尴尬”。如今,“幸福的尴尬”正蝶变成为“幸福的甜蜜”。

巴州区花溪乡的典型边远贫困村——新庙村也建起了时尚的淘宝店。谈起网店销售的便利,村民杨达斌深有体会:“以前卖点鸡蛋要走几公里路到街上去,现在足不出村,网上下单,快递出货,就卖了出去。”

“这一个个变化,正是巴中推进‘电商+扶贫’行动的重要结晶。”巴中市委常委罗思维表示,巴中是秦巴山片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核心区域,贫困程度深,贫困覆盖面广。在探路扶贫开发实践中,巴中坚持推进电商、扶贫融合与创新,着力开展“电商+扶贫”行动,拉升短板、重塑市场基因——让其无时空限制轻松对接互联网大市场,让其竞争力倍增。

变空间上的万水千山为网络里的近在咫尺,巴中正发力。巴中副市长涂虹表示,电商打破了传统农业产业发展瓶颈,优质的农副产品和土特产品通过电商平台“轻松地走出去”,既切实带动了农民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繁荣了农村经济,也给巴中特色、优质绿色食品产业创造出“飞”上“云端”的机遇。

不仅如此,巴中还积极创新运行模式,积极探索发展路径。

创新“电子商务+远程教育”模式。按照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黄传龙提出的“党组织凝聚、合作社带动、电商平台发力、产业公司助推”的电商发展思路,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在推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建设、完善群众代办服务机制等方面的主导作用,组织创业人员参加电子商务专业培训。目前,全市已建设完成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电商综合服务平台110个。

创新“电子商务+订单农业”模式。积极探索“服务点+农民专业合作社+网店+贫困户”的电商扶贫模式,组建农产品电商合作社,通过众筹、团购等活动促进农产品的销售,增加贫困群众的收入。通江裕德源银耳有限公司,通过电商平台+基地+专合社+农户的生产模式,推出 “裕德源·雾露” 品牌,打造通江银耳种植模式产业链,带动耳农增收600余元。通江民胜镇鹰鸽嘴村利用村级电商平台,通过生态体验式采摘、酒庄工业参观、红酒鉴赏、葡萄树认养等系列线上线下活动,开启了线下体验、线上选购、快递到家的全新乡村游、购、娱全网营销宣传,线上农村产品销售150余万元。

创新“电子商务+乡村旅游”模式。积极搭建电商、微信支付平台,启动网上订餐、订票,代销、代购,组建孵化观光合作社,创建了一条“互联网+乡村旅游”的电商扶贫路。

创新“电子商务+龙头企业”模式。依托秦巴区域电商产业园入驻企业,以促进巴中优质农产品络销售为目标,积极创建了一条以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主,广大农户为辅的电子商务经营模式。

创新“电子商务+品牌”模式。“巴食巴适”已成为巴中综合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通过“电子商务+巴食巴适品牌”模式,以“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网上营销战略,倒逼贫困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把“巴食巴适”打造成国内外知名品牌,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

创新“电子商务+创业就业”模式。整合各项扶贫优惠政策,从免费培训、扶贫贴息、创业小额信贷、信息服务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帮助贫困群体、农村妇女、残疾人从事电子商务,实现就业创业。通江民胜镇鹰鸽嘴村22岁脑瘫小伙苟明通过开网店挣钱在当地传为佳话。

巴中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市培育500个以经营特色产品、农产品为主的“电商村”和“电商专业合作社”,全力推进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

巴中电商有“家” 整合优势资源,打造发展“孵化器”

推进电商发展,平台建设是基础。只有把平台建设好,才能促进产业集聚。

循此理念,巴中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电子商务平台,鼓励平台运营商入驻本地,建立仓储与冷链物流基地或区域物流分拨中心,提升全市电子商务消费水平,带动本地电子商务服务链健全发展,“孵化”高端电子商务运营人才及团队。同时,引导扶持本地电子商务企业或回乡创业青年创建电子商务平台或网店,树立本地产品品牌,扩大本地产品销售,积累本地电子商务渠道与数据资源,为本地资源与引进平台进行整合创造有利条件。

电商园区加快建设。区域电商产业园快速推进。总投资5亿元,占地4万平方米的秦巴区域电商产业园初步建成。该产业园汇聚了巴中本土网商和第三方平台,旨在建设集供应链整合、电商运营、网络交易、物流配送、创业孵化、多元化服务等多功能多业态融合的秦巴区域互联网产业中心。依托该园区,将发展秦巴区域最大的农特产品供应和电子商务“互联网+产业链”整合服务平台和创业平台。项目建成后,可容纳商家1200户,提供就业岗位8000个以上。目前,已有北京国联、O2O财富联盟、甲午风云、绿农网、老廖家食品、3U创业咖啡、裕德源等28家大型电商企业入驻。

县(区)电商孵化园区(基地)正式运营。其中:巴州区1个(盘兴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园),已引进“优生活”电商孵化平台、企通宝、商虎中国等3家知名电商运营平台,易田、A+等40余家电商企业入驻。平昌县1个(平昌县电子商务城),6家网络销售平台企业、40余家电商企业入驻。通江县1个(通江县创新创业孵化园),40家电商企业已入驻。南江县1个(南江县电子商务孵化中心),38家电商企业已入驻。

平台建设成效明显。淘宝特色中国·巴中馆建成。系全省首家上线的地级市特色馆,共计入驻商家106家,单量达34万笔,实现销售额6500万元。10月13日,巴中蜀品天下与京东共同打造的四川扶贫特产馆正式上线,副省长朱鹤新宣布开馆,并下首单购买通江银耳。今年7月,阿里巴巴与平昌实现合作,仅一个多月就建起55个首批农村淘宝服务站点和1个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平昌服务中心,完成55名淘宝合伙人的招募、培训。8月,巴中与京东集团签订电子商务进农村框架合作协议,共同打造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通过和阿里巴巴、淘宝、国联电子、苏宁馆等知名电商企业和邮政公司、顺丰集团、中通等大型物流企业合作,全面铺开农村快递物流网络建设,打通农村网络购销运输配送渠道。开发电商大数据平台。建设集“园区、企业、乡村、企业、网点、产品”六位一体的电商***大数据平台,对699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的产业、产品、贫困村民等数据进行实时分析,提供决策参考。目前,大数据平台已建设完成,进入上线试运营阶段。巴中本地平台建设步伐加快,涌现出“融E购”“巴中义乌购”“巴食巴适电商平台”“天虎云商巴中平台”“巴中土特产品网”等一批综合型、行业类电子商务平台。

此外,O2O财富联盟在巴中成立营运中心,注册成立巴中市财富联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公司计划在未来2年内投资1亿元人民币,建设电子商务平台,争取3年内进入电商的实体商家及企业达1000家,提供1000人以上的就业机会,完成网络交易5亿元以上。

同时,苏宁易购中华特色馆·巴中馆将借助苏宁易购、京东等平台积极整合巴中特色产品,预计年内投资0.3亿元打造苏宁巴中馆,3年内实现网络销售5亿元。

巴中电商有“梦” 建“一馆一中心一平台”,剑指秦巴区域电商第一城

在多点多极川东北区域站位上,巴中市积极谋划“一馆一中心一平台”建设,致力于打造秦巴区域电商第一城。

近日,《巴中市电子商务发展规划》(2016-2020)通过专家评审,规划提出,巴中电子商务未来5年将建成“一城三区六体系”,即将巴中建设成为秦巴区域电商第一城;西部高端农产品电子商务集散区、西部生态红色智慧旅游综合发展区、川东北“互联网+传统产业+电子商务”创新试验区和巴山绿色有机农业电子商务体系、巴山生态红色智慧旅游电子商务体系、川东北电子商务扶贫综合服务体系、川陕渝“互联网+商贸物流”分拨中心服务体系、巴中“互联网+工业”智能运营体系、巴中“互联网+惠民惠农”公共服务体系。

打造秦巴区域电商第一城,巴中底气何在?

相关负责人认为,相比其他地区,巴中市发展电子商务具有区位交通、产业资源及人力资源三大优势,为巴中电子商务带来庞大的消费市场和人才提供。

与此同时,巴中还面临内外机遇并存的政策红利叠加。

从外部机遇看,“一带一路”对巴中有利好。巴中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区位优势上的发展机会,有利于加快完善电子商务基础环境。国务院最新批复的《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对包括巴中在内的川陕老区做出了更明确的发展规划,将为巴中插上腾飞的翅膀。

从内部机遇来看,巴中市政府在三届第68次常务会上提出“实现弯道超车,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战略思想。《巴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出台,设立电子商务专项资金,采取贴息、一次奖励等方式支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创新创造、人才培训等方面的发展。

“近两年来,巴中已组织开展多批电商人才培训,先后有千余人开起了电子商务网店”。据介绍,巴中还将认定一批培训机构和实践基地,鼓励开展电商人才培训,同时启动“万人千村”培训工程,争取用3年的时间培训10000个“电商明白人”和1000个“电商明白村”。实现“三个全覆盖”目标,即规上工业企业、规上服务业企业和限上商贸流通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全覆盖;699个贫困村电子商务***全覆盖;解决农民买难卖难的最前最后一公里问题,乡镇快递物流配送全覆盖。

一个个电商项目加速推进,一个个电商人才加速成长与集聚,一个个电商企业不断加速崛起……巴中电商发展风生水起。

借势“互联网”,全面奔小康,巴中“E路高歌”!

新闻推荐

把长征精神一直传下去

“党给了我一切,我要把一颗红心献给党。在有生之年,我要把长征精神一直传下去。”刘汉润,现年99岁,1917年出生于四川通江县尺江乡一个贫苦佃农家庭。1933年,成了红军儿童团的一员。半年后,被分到红四方...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