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兴产业惠民生“夹皮沟”今朝焕新颜

华西都市报 2014-08-08 14:01 大字

一脚踏两县,地处偏僻,路不通、无产业,这是平昌县得胜镇平山村昔日的写照,村民们戏称其为“夹皮沟”。

近年来,得胜镇党委政府重视协调发展,平江村面貌在悄然改变:路通了,村民出行不再难;兴产业,全村种植茶叶近2000亩,三年过后,村里沟沟岭岭将茶香弥漫;建学校和卫生所,民生逐渐得到改善……“夹皮沟”的称谓,已然成为历史。

兴产业:茶叶“钱”景好 三年后茶香满山

昨日一早,平江村一社村民周大军挑着水桶出门了。他要趁凉快,挑水浇灌屋后的10多亩茶树幼苗。

一片坡地之上,20公分高的茶树已经长出嫩芽。这些亩茶树可是周大军的心肝宝贝。两年前,周大军还在广州务工,后来听说村里大力发展茶叶产业,于是毅然辞工回到老家,将屋后林地上的杂灌清除,种上了茶苗。

得胜镇是平昌县的茶叶主产地,其品质极好,深得消费者喜爱,曾获得2013年第二届中国(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金奖,也为将茶叶产业做大做强,平昌县建立了茶叶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设立发展专项基金,推行“政府引导、部门帮扶、信贷支持和业主(农户)投入”的发展机制。周大军和广大茶农成为这一政策的受益者。

上世纪90年代,平江村就已成为重要种植基地,茶场面积当时达到了500多亩,但因多方面原因,茶叶产量和品质都上不去。2012年以来,村支两委决定重振旗鼓,将茶叶作为该村的支柱产业。据村支书任保林介绍,全村总计8个社,其中7个社都拥有了茶场。2012年至今,已发展茶叶1300多亩,加上老茶场,全村总面积已近2000亩。

“老百姓种茶积极性高,很多在外务工的都回来搞茶场了。”任宝林说。“远走路不如近爬坡,种茶‘钱\’景这么好,为啥子还要出门呢?”周大军告诉记者。

目前,平江村近 2000 亩茶苗长势喜人,3年后进入丰收期,“那时你再来,漫山遍野都是醉人的茶香。”任宝林热情地发出邀请。

惠民生:“夹皮沟”焕新颜

平江村一脚踏两县,和通江县原石庙乡(已被撤并)接壤。距离得胜镇街道15公里,是全镇最偏远的村。由于交通不便,发展相对滞后,村民们都戏称其为“夹皮沟”。

“过去只有一条土路,村民到镇上买农资,全靠肩挑背磨,赶一次集,来回要好几个小时。农资运不进来,农产品运不出去。”任宝林说。得胜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平江村的发展,将改善基础设施作为重要抓手,全村八个社都修通了泥结石道路,在市县两级民政部门的帮扶下,去年又对6.2公路的泥结石路面进行了硬化。

路通事事通。如今村民们出行不再难,只需一个电话,镇上的农资就送到家门口,茶业发展有了保障;得胜镇到通江,过境平江村是最便捷的线路,昔日的劣势今天变优势。两年来,村里新建了小学,孩子们走出了破旧的校舍;建起了合作医疗点,解决了村民看病难的问题;去年又建起了村民委员会活动阵地,困扰平江村多年的民生难题正逐渐被破解,1900多位村民正朝着小康村的目标大踏步前进。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谢颖

新闻推荐

时隔10年中国·通江银耳节今日开幕

华西城市读本讯(记者谢颖白川东)1991年,巴中市通江县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举办了首届银耳节,2004年,通江县第二届银耳节如期举办,时隔10年,中国·通江银耳节,终于在人们的殷切期待下走出“闺院”赢...

通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通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