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乡长”保电护电19年如一日
□王兴元 杨映忠 本报记者 庞峰伟
挎好工具包,扛起绝缘梯,快步走出家门……4月9日,天刚放亮,通江县供电公司沙溪供电所运维电工郑先朝又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抄电表、检修线路、为群众解决用电故障,42岁的郑先朝已干了19年。在沙溪供电所服务的沙溪镇、文胜乡、胜利乡、板凳乡4个乡镇,乡亲们都亲切地喊郑先朝为“郑乡长”。“哪里的变压器容易出故障,谁家的线路该何时检修,村里有几户困难群众,郑先朝就像乡长一样清楚。”文胜乡大井坝村村支书殷先亚说,10多年来,不论是烈日酷暑,还是风霜雪雨,郑先朝总是肩扛木梯、腰挂工具包,穿梭忙碌着。
2006年和2009年,由于工作时两次意外从梯子上跌落,郑先朝胸椎骨折断5根、肩胛骨损伤,全身留下6处伤疤,目前身上还钉着钢板,胸椎骨时常因天气变化而疼痛。身体的重创并没有压倒郑先朝,出院后他依然不知疲倦地战斗在一线。
沙溪镇及周围部分村组的2500多户居民用电量占沙溪供电所的三分之一,但因种种原因,该片区的线路、变压器布局不合理,电压低、电损高、故障多,居民意见很大。2008年初,郑先朝专门搬到该镇租房住下,主动承担起该片区的运维工作。“有时恨不得把摩托车当火箭开。”郑先朝说,6年来,他只有一张作息时间表:早上6点起床,匆忙吃点东西后,就开始对片区老化、布局不合理的线路进行检修改造;每月25日至次月3日,抄录2500多户居民的用电量,并进行故障处理,能在晚上10点回家就算享福。“他起早贪黑地忙,就是为了我们用电方便、安全。”村民白显忠说。
新闻推荐
通江县启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确权让人安心,但未被激活的产权也让农民们感慨□张光明张远忠本报记者方圆4月24日,通江县新场乡窄口村,一片整理好没多久的土地上,去年冬天栽下去的猕猴桃,芽苗已冒出10来...
通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通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