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川港学子交流桥梁
“四川大学生香港行”启动以来585名学生赴港考察——
□本报记者 江芸涵 文/图
2月10日至14日,由15位金融学院研究生组成的“西南财经大学赴港团”踏上香江之滨,接触到了香港的本地人群,还了解了香港金融市场的运作。这是“四川大学生香港行”活动的又一次交流之旅。
据悉,“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川港两地利用灾后重建契机,确立了教育行政部门高层协调机制和川港友好学校交流机制,并开展了大量的师生访问和校际交流活动。去年5月,由四川省教育国际交流服务中心、四川之友协会(香港)主办,四川长江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四川大学生香港行”活动拉开帷幕。截至2014年2月,全省共选送了16所高校39批、585名学生到香港短期学习考察,收获颇多的同学们感叹,这是一次学习、思考、互动、进步的过程。
四川学子赴港从香港精神中获得正能量
美丽的维多利亚港湾、有名的星光大道、具有“东方夏威夷”之称的浅水湾、香港最早的码头赤柱……短短5天中,有太多精彩的行程,然而给“西南财经大学赴港团”的同学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则是到香港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参观,到中国国际金融公司参加香港金融市场研讨会,在四川之友协会与香港瑞信集团投资银行、巴克莱银行(亚洲区)、以及新世界策略投资公司的代表围绕有关金融、就业方面的话题进行座谈等难忘经历。
5天行程虽紧,但却让学生们感受到勤奋拼搏、开拓进取的香港精神:“香港人很有秩序,无论做什么都要排队,排队上车、排队买票、排队吃饭,这是体现港人素质高的一个方面”;“香港是个高效率的城市,从路人行走的脚步就能看出香港的快节奏,这是一个充满压力和竞争的城市,但不缺乏乐观,人们都在为自己的生活和梦想而奋斗”……
从香港精神中获取正能量的不仅仅是这15名学生,“四川大学生香港行”活动开展以来,西南交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等省内高校积极响应,踊跃报名参加。同学们在感叹香港文明发达的同时,也有了新的领悟——
西南交大峨眉校区人文社科系的2011级研究生张碧含惊讶于香港城市管理的规范有序。她发现香港在分散拥堵的人流上充分利用了地上、地面和空中等多种通道和建筑,“他们集约化管理城市的经验值得内地借鉴。”
王娜,长江学院2011级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学生。来自国家级贫困县四川省通江县的她,对长期在“长三角”打工的父母感觉十分陌生。在香港,看到高楼林立的建筑群,望着忙碌的建筑工人,她却想到自己的父亲,对父亲也有了不一样的理解:“我的父亲和这些工人们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希望将真情与感悟传达给身边的每一位人。”
香港学生来川热情的四川让他们深深留恋
作为川港大学生交流的桥梁,四川长江职业技术学院一方面开展着“四川大学生香港行”项目,另一方面也推动着香港“港川青年学生配对交流计划”。该计划被香港青年事务委员会列为“2013至2014年度青年内地考察团资助计划”,将安排105名香港学生访川和来川实习,目前已经实施25人。
通过亲临巴蜀山水,领略千年古都的现代风韵;听讲三国故事传奇,与在川高校学生交流联谊,以及到企业实习等,香港学生亲身感受到了中国内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体验了巴蜀民俗、民风、民情。
VTC实习团宣传委员梁诗敏同学来自香港摩理臣山专业教育学院,她在“访川纪事”中写到:“这次赴川之行,完全改变了我之前对内地的看法,他们都很热情,相比香港公式化的服务,我更爱四川人像哥们儿一样的豪气。”“回到香港已经半个多月了,但还依然想念着四川成都,想着成都的空气、成都的朋友、成都的气息,就如成都人说的那样,成都是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我真正地感受到了。”实习团纪律委员洪泽良同学感慨地说。
如今,“四川大学生香港行”的受益面越来越广,从“港川青年学生配对交流计划”到下一步“香港青年内地实习计划”的实施和“川港青年交流中心”的建立,两地学子交流将向着更深的层次拓展。
新闻推荐
巴中探索农村廉租房制度,今年有800多套廉租房惠及特困户5月16日,通江县唱歌乡麻坝坪中心村,72户巴山新居正拔地而起。尽管细雨纷飞,特困户金明云还是习惯性来工地转一圈,看看不断“长高”的新家。刚刚...
通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通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