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新居”引领全域扶贫
巴中规划十年建百个连片扶贫开发片区
□岳旭东 胡泊 本报记者 尹勇
2月21日,南江县黑潭乡南鹰村蒲家坪聚居点。年前搬进新居的双残疾户谭阳德和妻子魏秀英忙着打扫卫生。40多平方米的新居,房间敞亮,门前小院坝外的苗圃里种满枇杷、茶树,树下是绿油油的蔬菜。离新家不远处,就是一个漂亮的小广场。50多岁的谭阳德原来在两间土坯房里靠救济度日,现在每月交50元房租就能住新房,还能靠自家3亩茶园挣钱。
建新居、强产业、富农民,巴中市实施以巴山新居为引领的“六大扶贫工程”,造福贫困群众。新春伊始,记者走进南鹰村,探访“统筹城乡、全域扶贫”新模式给这个贫困村带来的巨变。
从单户扶贫到连片扶贫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杂乱柴草垛,乱跑鸡鸭鹅。”说起从前的生活,53岁的村民谭果德印象深刻。谭果德丧偶,两个儿子还在上学。几年前,他家人均收入不到1000元。
巴中市依托整村推进连片扶贫开发项目,将扶贫开发融入巴中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确定“统筹城乡、全域扶贫”的大扶贫思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和县、乡、村行政界限,将扶贫攻坚和区域经济发展结合,推进巴山新居、乡村道路、产业培育、农民技能培训、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建设等“六大扶贫工程”。
南鹰村是巴中市、南江县规划的连片扶贫开发重点村。该村用28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整合避灾搬迁、危旧房改造、小农水建设等项目资金480万元,引进业主投入1080万元,带动老百姓投入2660万元,规划建成旱坝子、蒲家坪两个聚居点。
2012年,巴中市启动实施巴州区花溪-水宁、南江县长赤-沙河、通江县新场-涪阳、平昌县得胜-高升等连片扶贫开发片区12个,覆盖20个乡镇、291个村、10.7万户39万人,其中贫困户2.5万户11.8万人。该市规划用10年时间,建设100个连片扶贫开发片区,前5年启动实施60个片区,后5年启动实施40个片区。“新一轮扶贫开发不再给钱、给物,而是集中连片开发,注重提升区域经济水平。通过项目引领,注重打破区域、行业界限,总体上促进富民产业调整和基础设施建设。”南江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局长杨子中说。
从单户改建到全域规划
说起扶贫模式,南鹰村村支书谭顶一深有感触:“过去的救济式单户改建并未改变村民散居的弊端,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卫生、教育等公共服务难配套,导致群众受益面窄。”实施连片扶贫开发后,目前两个聚居点内新建“巴山新居”113户,户均投入20万元。
贫困户谭阳德能住进“巴山新居”,得益于南鹰村探索的巴山新居“廉租房”扶贫模式。该村借鉴城市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模式,通过项目投入和市场开发,在聚居点规划建设小户型巴山新居,按成本价出售或以每年500到800元的低价租给贫困户。目前该村已建成周转房300多平方米,入住3户7人。
村民聚居后,如何保证生活质量?关键在于公共服务配套。巴中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局长王清平表示,聚居点都配套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建设村级组织活动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学校、卫生室等公共公益设施,重点在公共服务、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新型农民培育方面配套推进。
综合配套的理念来源于“全域扶贫”。此前,巴中市综合分析自然环境、经济基础、人口流向等因素,把涉及土坯(危旧)房改造、避灾搬迁、边远高寒山区移民、“夹皮沟”需迁建等4类农户作为“巴山新居”工程实施重点,按“三级”(重点镇、中心村、聚居点)、四区(高山区、浅山区、丘陵区、城郊区)、三通道(交通通道、河流通道、旅游通道)进行布局,编制全市“巴山新居”工程总体规划。
(下转12版)
新闻推荐
为确保扶贫资金使用和监管到位,巴中市建立扶贫资金信息化监管平台近日,巴中市通江县纪委干部张韬打开电脑,刚登录该县扶贫资金信息化监管平台,系统就弹出一条预警信息:三溪乡张家山村近期拨付的一笔扶...
通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通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