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全域水务 巴中治水兴水的三年创新实践

四川日报 2012-11-27 17:22 大字

□陶叶/文 邹渠/图

水是生命之源。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历史也是一部治水兴水史。

说起治水兴水,很多地方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地处秦巴山区腹地、素有“川东北氧吧”的巴中市就是其中之一。

巴中治水兴水不仅“治”出了经验,而且还“兴”出了“名气”——

通江县空山乡七星村村民在村供水站门上贴了一副对联称赞:“修池建窖打水井,清水甘甜润民心;饮水解困及时雨,喝口甘泉颂党恩”;村民张成元说:“我们祖祖辈辈就是靠家里的‘古董\’——‘背水桶\’背水吃。我10岁开始每天就要跟大人们到山下的龙洞河里背水,来回要两三个小时……现在家家户户都喝上了安全的自来水,我留下这个桶唯一的目的就是教育子子孙孙要感党恩”;

巴中市是省近3年承办全国性水利会议——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座谈会的唯一市州,是近3年承办全省性水利建设现场会——四川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会的唯一市州。3年来,共接待省内外赴巴中考察学习水利工作团队 150余批5000多人次;

据水利部的一位同志介绍,巴中治水兴水在全国水利系统“很典型”;

……

巴中治水兴水因何成名?是认识到位,创新探索。我们近期从巴中市水务局了解到,2009年9月以来,巴中市着眼民生水利,掀起水利建设大会战,坚持常年治水兴水,在向“全域灌溉”进军的基础上,努力构建起“全市重视、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利农利工利商利民”的“全域水务”发展综合体系。

认识到位

开启四个“率先”

巴中市在四川省率先出台贯彻中央、省委1号文件的意见。2011年中央、省委1号文件出台后,巴中市4月7日率先在全省出台了市委1号文件《中共巴中市委 巴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开展治水兴水推进水利跨越发展的意见》。2011年10月10日,市委、市政府又印发了 《巴中市推进水利跨越发展实施办法》,进一步细化目标、明确重点、强化措施、落实责任,系全省唯一出台1号文件具体推进办法的市(州)。

在全省率先建立每两月由市长主持召开水利专题会议的工作推进制度。自去年10月以来,巴中市委、市政府每两个月召开一次全市水利建设专题会 (重点水利工程推进工作专题会议、大中型水库建设推进会),由市长亲自主持,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出席,市级相关部门、县(区)政府主要负责人参加,县(区)交账、部门发言、领导决策,通报实施进度,梳理解决问题,安排落实任务,督促工作推进。3年来,全市召开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会议、电视电话会议、水利工作会议28次。

在全省率先成立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管理局和建立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基金。通江县在全省第一个组建了饮水安全局后,平昌县于今年3月成立了饮水安全局,巴州区、南江县于今年7月组建饮水安全局。以县(区)为单位,采取“财政预算一点、供水企业缴纳一点、水务行政事业性非税收入计提一点”的办法,在四川省率先筹集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基金。制定的《城乡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基金征收及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受到省水利厅、省农水局高度肯定,转发全省各市州及县市区借鉴。2011年全市筹集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基金700余万元,2012年已筹集近1000万元。

在全省率先创建 “小农水”示范市。巴中市平昌县、通江县于2009年列为第一批中央财政 “小农水”重点县,2012年又通过竞争立项成功列为第四批重点县;南江县、巴州区于2010年列为第二批中央财政 “小农水”重点县;巴中是全省第一个所辖县(区)全部列为中央财政“小农水”重点县的市(州)。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努力创建“小农水”示范市,精心编制了《巴中市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市建设规划》,是四川省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编制市级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的市(州)。巴中“小农水”建设探索出了“民办公助、先改后建、先建后补”的新机制。

创新探索

实现四大“突破”

项目规划大突破。精心编制项目规划,努力抓好项目储备,完成了《巴中市水务发展“十二五”规划》、《巴中市“全域水务”发展规划》、《渠江流域防洪规划》等13个综合与专项规划,尤其是国家水利部、省政府批准的《渠江流域防洪规划》,共规划大中型防洪控制性水库工程12座,其中巴中9座,占全流域的四分之三,投资117亿元,占全流域总投资165亿元的71%,为全市开工建设一批重大水利项目奠定了坚实基础。

建设规模大突破。2012年度完工各类水利工程3948处,实现新增蓄引提水能力3328万立方米、首次超3000万立方米,新增灌面6.56万亩、首次超5万亩,恢复和改善灌面10.48万亩、首次超10万亩,新修和加固堤防17.1公里、首次超10公里。

水利投入大突破。2010年前,巴中市水利建设投资渠道比较单一,主要是上级财政投入和群众投劳折资,年度水利建设投资不到4亿元。2010年来,水利建设投资规模年均增幅1倍以上。2011年度完成水利投资8.81亿元;2012年度完成水利投资近16亿元,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特别是2010年来,巴中市、县(区)本级财政水利投入取得了重大突破,2010年2787万元,2011年7072万元,2012年度6.1亿元,3年增长20倍以上。

机制创新大突破。对巴中市水务设施积极探索“搞活经营权、转让使用权、拍卖所有权”的机制创新,着力盘活水务存量资产、期权资产。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推行“确权颁证、抵押贷款、滚动发展”的改革模式,充分发挥水能、水产、水面的综合经济效益。在“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中,探索出水利部和省水利厅充分肯定的 “两先两后四自主”(先改后建、先建后补,自主申报、自主实施、自主监督、自主管护)建管机制。通过出让6座防洪控制性水库的水能资源开发使用权,筹集全市大中型水库工程前期工作经费和地方配套资金2亿元;大力推行BT和BOT、所有权竞价拍卖、经营权抵押、收益权出让等市场模式,破解投入难题,筹集水务建设资金21亿元,其中:通过BT模式,投资7亿元建成了巴城一期堤防10公里,拟开工建设巴城二期堤防和提升闸坝;通过BOT模式,投资1.5亿元建成了通江县污水处理厂,投资4亿元正在建设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兴文新区污水处理厂;通过股份制合作,开工建设了市第二、三水厂;通过收益权出让,获得银行贷款1.5亿元,用于大型水库前期工作经费。

成果丰硕

彰显四大“飞跃”

治水理念大飞跃。治水理念由“全域灌溉”向“全域水务”转变,水务投入由单一的国家投入向争取国家项目支持和市场手段并重转变。按照“全域水务”的规划要求,巴中市提出了努力构建 “利农利工利商利民的水利综合体系”的发展目标,打破城乡割据、打破区划限制,统筹解决资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水质性缺水等突出问题。以“全域水务”服务于“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努力实现保障生活用水、解决产业用水、调节生态用水的治水兴水目标。

工作成效大飞跃。巴中市水利项目“李冰杯”年度绩效考核,2010年获四川省第一名,2011年获四川省第二名。“小农水”重点县建设省级绩效考核,2010年两个项目县均获 “优秀”,2011年4个项目县 (区)获 “3优1良”,2012年4个项目县(区)全部获得“优秀”。大中型水库工程推进速度在全省靠前,红鱼洞水库从项建到可研的速度创造了全省大型水库前期工作的纪录;湾潭河水库前期工作进展快,已列为四川省2012年开工备选项目;双桥水库在四川省在建中型水库中建设速度最快。

治水经验大飞跃。2010年4月28日,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座谈会在巴中市召开,是全省近3年承办全国性水利会议的唯一市州;2010年9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到巴中市专题调研总结农田水利建管机制;2010年12月25日,四川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会在巴中市召开,巴中市是近3年承办全省水利建设现场会的唯一市州;2011年2月28日,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巴中市以“突出重点,创新机制,强力推进山区水利建设”为题作经验交流发言,是大会交流水利建管经验的唯一市州;2011年3月28日,平昌县在全国农村水利工作会议上以“集聚民力兴水富县创新机制活水惠民”为题作大会交流发言。3年来,共接待省内外来巴中考察学习水利工作团队150余批5000多人次。

“3年治水兴水,使巴中水利建设站到一个新的起点上。巴中将向新的更美好的蓝图迈进。”据巴中市水务局局长严敏介绍,这份蓝图在足足76页的《巴中市全域水务发展规划》里已经绘就。根据“规划”,巴中在“十二五”期间,将建成大中型水库9处,小型水源工程71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219座,小微水利工程12405处,新增有效灌面16.39万亩、改善灌面26.96万亩,各类供水工程3055处、解决全市102.95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新增城市日污水处理能力25万立方米,同步实施水质保护、水土保持和防洪工程……“这些规划项目实施完成后,能新增向城镇工业和生活供水6022万立方米,新增人畜净用水量2256万立方米,年供水效益可新增2亿元;同时,全市每年可增产粮食4.04万吨、增加产值6060万元。”严敏满怀信心地说。

巴河治理:实现人水和谐

□邹渠

巴河治理是巴中市组织实施的一项重大民生水利工程,涉及巴河大佛寺大桥至谢家碥14公里河道及两岸730公顷范围内的河道、堤防、道路、绿化系列水环境综合整治,以及桥梁、灯光、建筑等相关风貌塑造。该治理工程自2011年5月启动实施以来,围绕“夯实基础、形成功能、保障安全、凸显靓点、利民便民”、“三年基本完成综合治理,一年完成基础性工程、基本凸显景观;两年完成功能性、公共服务性开发;三年完成配套性、生态性开发”的总体目标,以“一轴(巴河滨水发展轴)、三区(中杨大桥至杨家坝综合服务区、中杨大桥至柳津桥休闲商业区、柳津桥至大佛寺桥生态主题区)、多点(分区分布景观节点,形成滨水景观)为构架,以截污治污、筑堤防洪、河道疏浚、蓄水育景为主导,以滨河路、临河建筑物风貌治理为补充,营造巴河生态风景、拓展百姓游憩空间、彰显城区河道品位。

河道景观基本建成。采用最新科技绿维柔性生态边坡系统,建成江北吊桥至柳津桥段两岸2.6万平方米堤防生态绿化护坡工程暨2650平方米植物景观造型及灯景工程;柳津桥至大佛寺河两岸生态护坡治理基本完工;三号桥至大佛寺、回风至柳津桥滨河路景观建设和临河建筑物风貌改造全面完成;大佛寺至低水坝14公里河道疏浚平整,拓宽河道水面5.6万平方米;大佛寺拦河坝工程建设及低水坝的维修加固、橡胶坝袋更换全面完成,恢复低水坝蓄水功能,培植城区12公里的河道水景。城区河道景观效果初步显现。

堤防建设快步推进。采取BT模式投资3亿多元建设的大佛寺至柳津桥10公里新建堤防工程基本完成,二期堤防和闸坝工程建设开工准备就绪。

污染治理成效明显。市委党校至柳津桥等24公里排污干管工程全面完工,50公里污水干管BT项目启动实施,经开区日处理能力20万吨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主城区日处理能力20万吨第二污水处理厂建设前期工作快速推进,往日城区局部地区直排入河的城市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得到规范治理,城区河道水岸清洁局面基本形成。同时,建成了江北水厂日供水7万立方米技改扩能工程,加紧推进市第二水厂建设,开工建设了市第三水厂,城区供水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巴中市加快推进农村水权制度改革

□邹渠

11月16日上午,在南江县东榆镇槐树村产权交易服务站,村民黄绍俊将自家可蓄水300立方米的水池进行了确权。由于全家常年在外务工,在领到产权证书后,他又将蓄水池承包给了邻居岳全恩。“我们一家四口人常年都在外面打工,水池就闲在那里的,现在确了权,我可以把水池承包给别人,也有点收入,水池也能发挥到它应有的作用。”黄绍俊如是说。这是巴中市推进农村水权制度改革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巴中市在统筹城乡发展中,以“确权颁证”为基础,以“还权释能”为核心,以依法保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法权益为目的,加快构建“归属清晰、权责明确、功能保障、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水权制度,促进农村塘、池、渠等小型水利工程使用物权化,使其具有法定性、商品性和保障性,让农村水权真正成为资本的载体,积极推进农村水利资产资本化。

以确权颁证为基础。全市建立完善了统一的农村水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制度,制定了农村水权登记管理办法和工作流程。由县(区)政府组织对农村水权进行勘测、清理、公示、登记、颁证。明确村或村民小组建设的山坪塘、引水渠等,其所有权归村或村民小组,按受益人数(或田亩)量化股权,按户颁发股权证书;农户单户或联户自建的蓄水池、水窖等,其所有权归农户独有或联户共有;农村小型饮水安全工程,其所有权归村或村民小组或用水协会,按受益人数量化股权,按户颁发股权证书。

以制度配套为重点。以县(区)为单位构建农村水权流转交易平台,重点是建立农村水权流转交易合同公证制度、登记备案制度,积极培育农村水权交易中介组织和经纪人。同步建立农村水权评估机构,对归属明确、产权明晰的登记颁证资产进行价值评估。积极完善农村水权纠纷调处机制,形成乡村调解、县(区)仲裁、司法保障的调处体系,妥善处理好农村水权确权、流转过程中的矛盾纠纷,促进农村水权流转有序进行。

以流转交易为核心。农村水权制度改革的核心是推进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依法合理流转,所有权可通过拍卖、转让、股份合作等方式流转;使用权、经营权可与所有权分离,通过拍卖、租赁、承包、转让等方式流转。规范组建农村水权流转融资担保公司,大力开展农村水权抵押贷款信贷业务,促进资产向资本转化。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流转的收益,主要用于新建和维修水利设施,改善当地生活、生产用水条件。该市先行开展试点的镇、村已融资1230余万元投入于水利建设。

据巴中市水务局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已在8个重点镇、12个中心村和部分基础较好、群众积极性较高的乡(镇)、村实施水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今年12月底前全面完成确权颁证,构建流转交易平台,发展中介评估机构,建立担保服务体系。明年将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市推广。

新闻推荐

哥哥扑火牺牲弟弟捐资圆哥修路梦

□王兴元本报记者尹勇2月17日,通江县火炬镇园铧山村村民张吕弟带着家人,来到设在村道路口的“张吕弟捐资修路仪式”桌前,打开手提袋,拿出20万元人民币堆放在桌子上,一摞摞盘点清后交到该村支部书记张...

通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通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