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新人从城里远道而来在此拍婚纱照影楼老板说这个村
一对新人从城里远道而来,在此拍婚纱照,影楼老板说,这个村子的风景已誉满县城。沿着植满花木的水泥路,一排排新建的两层楼房,小青瓦、白粉墙,二楼还有休闲平台。围着一汪水塘,观景台、木便道、垂杨柳,品茗、垂钓者怡然自得。这是平昌县元山镇中岭村九社的村民聚居点,即“巴山新居”工程之一。
大巴山连绵逶迤。如今,一场以“巴山新居”建设为重点的全域脱贫之战正震撼人心地向纵深推进,为同步实现小康奠定坚实的
基础。
□李传君/文付海旭 马希荣 张学金/图
人居环境的蝶变 村子变“社区”
村民陈其超满脸笑容把我们迎进两层共158平方米的新居,米黄色的大理石铺就的灶面上,熊熊天然气火焰舔着锅底,散出阵阵香味,“自从去年村里开始建新村,我们的生活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岭村是典型的重点贫困村,为彻底改变村民生产生活条件,确保脱贫不返贫,去年,该村启动“巴山新居”工程,科学规划引领,实行路、水、林、居、产业统筹发展。按照“文明现代、品质特征、功能配套”规划6个“巴山新居”聚居点。目前已完成3个,建设巴山新居165套,实施农户风貌改造218户;新建集中供水点4处,教学用房380平方米、村级活动阵地220平方米;建成便民服务、农民培训、文化体育、卫生计生、综合调解等公共服务阵地……
“无论是硬件建设还是内部的管理,我们这些聚居点已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社区\’。”村支书陈其富如是说。
农村面貌不改变,农村不发展,就会给全面小康拖后腿;农村面貌的改变首先在居住条件,“巴山新居”工程理所当然地成为六大扶贫工程的首要任务。巴中市各级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巴中是革命老区,秦巴山区集中连片困难地区核心区域。至今还有137万人居住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区、地质灾害隐患区,生产生活条件恶劣,30余万户农户还居住在土坯房(危旧房)中;按照国家新公布的扶贫标准,仍有100万左右贫困人口。
去年以来,巴中市积极探索贫困地区统筹城乡、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方法、新经验,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实施以新房舍、新产业、新设施、新风尚为主要内容的“巴山新居”工程,打造新型社区,积极推进工业向园区聚集,稳步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聚集,有序引导农民向城镇和产业聚居点聚集。
目前,全市已初步建成11个连片扶贫开发示范片,完成8个特色镇、13个中心村、954个聚居点,建成 “巴山新居”3万多户。一大批村子变成“社区”,年人均纯收入已过万元,稳步迈进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产业围绕新居走 农民变“工人”
“就在本村企业里挣现钱。”在南江县槐树村,村民吴正秀家的5亩多田地全部流转给了成都翼展公司,每年租金可得5000多元,她现在还在翼展公司上班,月薪2000多元。像吴正秀一样,全村近半的村民变成了“工人”。
光住得好,经济发展后劲跟不上,农民不能持续增收,新居工程就留不住人,在“巴山新居”工程建设中,巴中始终把产业培育作为核心战略,把增加脱贫致富“造血”功能作为最根本,把现代农业产业化作为扶贫的重要手段,新居建到哪里,产业就跟进到哪里,结合产业园区建设,引导和支持群众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和特色林业,从而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南江县红光乡黑池村的“巴山新居”周围,成都喜来登公司租赁土地建成1000多亩富硒杨梅基地,一株株杨梅已长出了尺多高的嫩芽。乡党委书记何文斌透露,该基地带动全乡种植杨梅4万余株。
村民杨建民说,他将自家2亩多地按每亩400元租给公司后,自己每月在基地打工可挣1500元。按每年6个月计算,一年收入近10000元。杨梅在2014年进入盛产期,公司还将向农户分红20%。若每亩栽植30株,每株产50斤,每斤5元计算,每亩收入可达7500元,除去成本4000元,农户每亩还可分700元。
在巴州区柏梓山园区,举目望去,田成型,地成块,过去的荒山全部种植了核桃、花椒、柑橘等经济作物,春风送爽,心旷神怡。“恩阳—上八庙—九镇—渔溪—青木”产业带,已建大棚蔬菜基地180亩,种植沙参5640亩、莲藕500亩、核桃园9400亩。
通江县项目实施区域建起了茶叶产业路,把以前分散的永安镇华家坪茶场、火天岗茶场以及铁溪镇的罗村茶场连成一片。由小环线连接起来的茶场面积已经超过了4万亩,通过发展富硒茶叶产业带,预计3年后规模将达到10万亩。
采取“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通江茶叶产业带有1万余名村民把土地全部拿来入股,康梦公司免费提供种苗、技术服务和肥料。茶叶投产后,一亩茶鲜叶加上公司10%的红利,每年至少可收入5000多元。
机制调动积极性 激发群众活力
“最开始,很多村民认为这是政府的形象工程,对 ‘巴山新居\’持怀疑的态度。”元山镇党委书记谢建华说,“现在,不仅中岭村村民争先恐后报名参加,其他村的老百姓更是联名主动要求搞聚居点‘巴山新居\’建设。”
村民观念的前后变化,得益于建立了一套良好的机制,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
整合资金,多元投入。为解决资金不足,巴中市把扶贫项目试点资金作为“粘合剂”,使各类涉农资金围绕“巴山新居”有序“集结”,使原本分散的资金形成了“拳头”效应。
在建设中,平昌县坚持“三不三议三自主”的建设机制,不办群众不受益的事、不办群众不参与办的事、不办群众无能力办的事,新居建设图纸和方式由村“两委”提议、村民代表审议、全体村民决议,施工队伍确定、工程质量监督等由受益群众自主决策、自主实施、自主监管,群众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南江在县、乡成立了“巴山新居”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委派县级领导和县级部门主要负责人驻点抓好聚居点建设。制定了《巴山新居建设工程实施办法》,将“巴山新居”工程建设纳入年度目标专项考核,建立跟踪督查制、电视曝光制、黄牌警告制、问责追究制,组织人事部门全程参与新居建设工程,在一线发现干部、锻炼干部、使用干部。全面推行“五统一五自主”、“三不四自五新”、“三议三评三同步”等建设机制,最大限度调动群众的建设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了竞争立项、滚动调项机制,优先支持组织领导得力、群众积极性高、辐射带动作用大的村实施新居建设,基本形成了群众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
这些制度的确定,使以“巴山新居”工程建设为重点的全域脱贫战略快速科学持续推进,得到了上级相关部门和领导的肯定。
新闻推荐
□张光民本报记者李传君2007年9月,通江成为全省第一批“以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扶贫试点县。2009年10月,通江“沙溪-瓦室”启动连片扶贫开发。2011年8月,通江铁厂(乡)-诺水河(镇)再...
通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通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