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走进巴中市纪行本报特派报道组从地图上看以成都重庆西

四川日报 2012-04-24 18:58 大字

——走进巴中市·纪行

□本报特派报道组

从地图上看,以成都、重庆、西安三个城市为顶点画一个三角形,巴中正好位于其内部中心。本该成为连接西部三市的重要枢纽,却因身处大巴山腹地发展受限,直到五年前,巴中还是一个无高速公路、无铁路、无机场的“三无”城市。

连绵不绝的大巴山,在为巴中带来丰盈的自然资源和物产、缔造川陕革命根据地红色传奇的同时,也为400万巴中人民带来发展的屏障。如何打破屏障、追赶跨越,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巴蜀万里行”大型采访报道团带着疑问来到巴中。

两天半的行程,我们辗转南江县、通江县、平昌县和巴中市区,行程上千公里。随着路的延伸,一片又一片现代化农村新居,一座又一座流光溢彩的城市建筑,一个又一个充满喜悦、自信和美好憧憬的笑脸,让我们心中的疑问渐消。取而代之,是兴奋和喜悦——从“巴山楚水凄凉地”,到打开山门天地宽……

开山门 交通先行破瓶颈

“尖尖山,弯弯路,密密林,土建房子笆笆门”。4月8日下午,采访团第一站来到南江县红光乡黑池村。平坦宽阔的水泥路面,青瓦白墙、装饰着万字格的小别墅依山势层层叠叠,错落在道路两旁,还有池塘、花园、广场……充满现代气息的田园新景让我们眼前一亮,很难相信这就是当地民谣中描述的黑池村。

2004年从成都嫁到黑池的尹素琼为这首民谣进行了注解:“第一次从成都来到县里,一路上转了多少车、花了多少时间都记不清了,再到村里,我吓了一跳:山又高,树林又密,路是泥巴路,很不好走,最糟的是没有电,到了晚上黢黑一片,非常不习惯。”

山区的封闭和落后,让尹素琼选择跟丈夫一起到外地打工,好几年都不愿回婆家。如今,她已经和丈夫回村定居,不仅修新房、种杨梅,还买了一辆商务车。

“山门不开,百业不兴。”交通不便是制约巴中发展的首要瓶颈,而打破群山的围困、建设外通内畅的路网,自然成为巴中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也是重中之重。

从沐浴着春光、旧貌换新颜的南江县黑池村、槐树村,到细雨蒙蒙的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从热火朝天搞建设的巴中市,到遭受特大暴雨袭击后重新屹立的平昌县白衣镇蒙溪村,一路行来,山峦起伏,脚下的道路始终如一条白练,在前方山腰蜿蜒开去;在险要处,有时还会看到依山列队的巨大钢筋水泥圆柱,托举着现代栈道,将天堑变为通途。

一组数字反映出巴中交通建设的显著成就:2006年至2011年,巴中完成交通建设投资144.66亿元,公路总里程达15794公里,包括1条高速公路、4条省道公路,以及1591公里县道公路、2271公里乡道公路、11173公里村道公路,基本实现“村村通”,群众“行路难”问题有效解决。随着今年3月23日广巴铁路正式开通客运,巴中无铁路的历史宣告结束。

数字展示过去,规划引领未来。据巴中市交通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巴中要打造川陕渝结合部重要枢纽联结地、构建“三纵三横两环一航”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200分钟至成都、西安、重庆的交通圈。将于今年底通车的巴南高速公路,是这个目标体系的重要一环。

施工中的巴南高速东兴场互通立交桥工程建设现场,一截截巨大的桥体初具雏形,等待最终围拢。因工程征地搬离祖屋的巴州区平梁乡金盘村村民刘军元对于“让道”毫无怨言:“修路是祖祖辈辈期盼的好事,我们肯定支持。”

巴南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处处长黄红亚说,巴南高速公路建成后,将畅通四川北上出川通道,增强巴中市交通节点城市对外通达能力,对于巴中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增活力 开放合作促发展

从昔日的路网末梢,到加快成为川陕渝结合部区域交通枢纽,巴中“山门”全面打开,带来的是发展活力的全面迸发。

基础设施建设起来。以“巴山新居”工程建设为载体,启动8个新农村示范片、12个连片扶贫开发区建设,实行水、电、路、气、电视、通讯、学校、卫生站(室)等设施设备全面跟进,坚持新村建设到哪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就配套到哪儿。在黑池村,“农房像别墅,院子像花园,汽车开到屋门前,自来水接到锅灶边”成为当地村民传唱的新民谣。

产业园区建立,大企业、大项目纷纷落户。在巴中市经济开发区的展示沙盘上,一个50平方公里、30万人口的“现代森林公园城市”已经成型。作为巴中“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第一块试验田,去年5月,巴中经济开发区纳入规划。按照“产城一体、城园相融”的发展模式,3至5年后,这里将成为集产业、居住、物流、商贸为一体的新兴城市经济综合体。“目前,园区内的置信‘两化\’互动示范园、建丰新材产业园、意科碳素等9个工业项目已开工建设,争取部分项目年内投产。”巴中市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孟进说。

去年,巴中招商引资额增速在全省21个市州中位居第一。中交建集团、大唐集团、广东温氏、置信、雨润等大型知名企业来巴中投资,到位资金超过前五年总和。今年3月,总投资150亿元的四川盘兴中国西部现代物流园区、投资55亿元的巴中西部国际商贸城等一大批现代物流服务企业又相继开工建设。“今年前3月,平均每周都有30亿元招商资金进来,极大地增强了巴中加快发展动能。”巴中市委书记李刚表示。

山门打开,带来资金、项目、技术的同时,也带来认识水平、思想观念、视野眼界的冲击,并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在距南江县城3公里的东榆镇槐树村,两年前“走泥巴路、喝泥巴水、住泥巴房”的景象不再,贫困山村成为设施完善、环山临水的旅游休闲度假胜地,并引来成都翼展集团投资3000多万元的七彩林业优质苗木基地项目。“现在村里的生活环境跟城里一样,一到节假日,很多人都会开车来玩。今年清明小长假,我家的农家乐每天至少接待游客订餐20桌以上。”村民何琼高兴地说。

围绕“两化”互动、“三化”联动、统筹城乡的发展思路,巴中将新居扶贫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在全市启动16个万亩特色产业示范区、50个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11个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建成以杨梅产业为主的南江县黑池村、以茶叶产业为主的南江县元顶子村、以红色旅游产业为主的通江县王坪新村、以生猪产业为主的平昌县新华村、通木村等一批新村。

山门开,发展起,民生兴。

2011年,巴中市的经济发展增速从2007年的12%上升到15.2%,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等五项指标增速均列全省第一位,走出了一条稳步发展、持续提速的上升曲线。短短四年时间,该市经济总量比2007年翻了一番。而“三化”联动之下全域推进的扶贫开发,有效解决了农村行路、饮水、看病、上学等“四难”,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4.2%,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6%,减少绝对贫困人口25万。

新闻推荐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修缮暨王坪新村建设记本报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修缮暨王坪新村建设记□本报记者熊润频陈君李传君每每肃立在新建成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英烈墙面前,仰视刻在墙上的三爸的名字“杨修德”,通江县民政局长杨...

通江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通江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