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4897户,平均每个工作日新增94户 巴中市市场主体突破12万户
2017年,巴中市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并推出了“全程电子化登记”“多证合一”和“三办”等一系列改革新举措,进一步营造了更加便利宽松的创业环境和公开透明平等竞争的营商环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度不减,市场主体发展态势良好,为全市经济稳中向好作出了积极贡献。
来自市工商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4897户,同比增长15%,新增注册资本(金)302.17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新登记企业4606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451户,个体工商户18840户,与去年同期比分别增长18.5%、5.83%、75.67%。截至2017年12月底,全市各类市场主体累计为128963户,注册资本(金)达1672.63亿元。
每个工作日新增94户市场主体
“在网上进行企业登记,点击进入、登记信息、审核通过,不到半天时间,我就拿到了营业执照,太快了。”去年注册成功的四川创新天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邓钰林说。
而在前些年,许多像邓钰林一样的创业者往往得一个部门多次跑、多个部门来回跑,等上几个月才能拿到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等证照,繁琐的注册登记流程让企业开业遥遥无期。
“现在只需要在家里动动鼠标,就可以线上完成企业注册登记,并且可同步获取电子营业执照。”巴州区工商质监局工作人员李华容介绍。2017年6月30日,全市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开始实施,电子营业执照也于同年10月30日启动实施,极大推进了企业登记注册便利化,形成了让市场主体“少跑路”“不跑路”的工作流程。截至2018年3月,全市170多户企业申请全程电子化登记,已办结150多户。
“以前办了执照后还要去公安部门刻公章,到质监部门办组织机构代码证,银行开对公账户,麻烦得很。现在实行多证合一,行政效能提高了,极大方便市民。”李华容说。
从“三证合一”“五证合一”到“二十证合一”,近年来,系列重大改革任务加快推进,营业执照办理时间由由改革前的十五个工作日缩短为5个工作日以内,极大便利企业创新创业和投资兴业,有效激发市场活力。据统计,2017年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4897户,平均每个工作日新增约94户。
优化营商环境引八方资本纷至沓来
“随着商事制度改革的持续深化,以及市委市政府推出的‘三办\’改革等新举措的强力推进,市场主体的‘准入\’环境改善明显,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催生出了一大批企业类市场主体。”市工商局企业科科长刘新奎说。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底,全市实有企业17944户,注册资本总额1373.1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和35%。其中,私营企业14297户,注册资本总额788.65亿元,增长最为明显,主体数量和资本总额同比分别增长29%、32%,对企业增长的贡献率作用突出。
近年来,巴中市对外开放步伐加快,截至2017年底,全市共有外商投资企业56户,注册资本1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和9%。主要集中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金融行业,分别为22户、12户。
全市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吸引好彩头、九鼎集团等一批上市企业来巴投资,截至去年12月底,全市新增外来投资企业522户。
每万人中有个体户267户
2017年全市新增个体工商户18840户,同比增长11%。其中新增第一产业户数为1504户,同比增长24.81%;新增第二产业户数778户,同比增长29%;新增第三产业16558户,同比增长17.73%。
截至2017年12月底,全市实有个体工商户104521户,注册资金总额80.41亿元,个体工商户户均资本规模为7.6万元,个体工商户占人口的比重为267户/万人。
2017年度新增第三产业个体工商户集中在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四大行业,分别为9588户、4312户、1918户、290户,合占第三产业个体工商户总量的97%。文化业,采矿业,建筑业,教育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六大行业增速最快,同比增幅分别为138%、64%、64%、50%、35.5%、29.36%,其他新兴产业也明显增多。
农民专合社总量居全省第四
随着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农村创业创新活动的普遍开展,巴中市以优化供给、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实施“绿色农业七大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2017年全市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451户,截至去年12月底,全市实有农民专业合作社6498户,同比增长27%,出资总额219.06亿元,同比增长15%。巴中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占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总量的7%,仅次于成都市、南充市、凉山州,位居全省第四位。
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方式向多元化、集约化转变,户均资本规模不断扩大,户均资本达337.1万元,同比增长12%。从成员组成情况看,以农民为主体,其他组织参与其中,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中,农民成员94079人,占总成员数的97%,非农民成员为3%。
平昌县增速快 经开区密度高
2017年平昌县、通江县市场主体增速较快,分别增加5911户、3801户,与去年同期分别增长35%、20%。从总量看,全市市场主体主要分布在巴州区和平昌县,市场主体累计分别为35092户、33861户,其次是南江县、通江县、恩阳区、经开区。从市场主体密度看,全市平均每万人拥有市场主体数量达到329户,其中,经开区每万人拥有市场主体数量526户,巴州区每万人拥有市场主体数量467户,其他区县每万人拥有市场主体保持在200户至300户之间。
现代服务业等第三产业贡献突出
刘新奎表示在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的情况下,巴中市现代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增长贡献较为突出。
2017年度,全市第三产业市场主体新增19929户,同比增长19%。截至2017年12月底,全市第三产业(服务业)户数达到109484户,占市场主体总数84.90%,资本总额达到905.31亿元,同比增长30%,占市场主体资本总额的54.12%。
商事制度改革以来,巴中市现代服务业呈加快发展态势,领域不断延伸,以金融保险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房地产业以及居民社区服务业等为主的新型现代服务业态类企业已有17589户,占服务业总量的16%。私营企业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户数为447户,比去年同期296户增长51%;较商改前176户,增长了154%。其次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物流业分别增长38%、35%、13%。这表明巴中市在传统主导产业稳定增长的同时,新兴业态加快发展。
“2017年新登记企业与往年同期变化略有不同,从行业分布看,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现代服务业的注册资本明显提升,依次为529%、360%、52%,这充分表明巴中市环保、文化创新驱动战略初见成效。”刘新奎介绍。(本报记者张维)
新闻推荐
旅游扶贫写新意 巴中市出台《巴中市旅游扶贫专项2018年实施方案》
春节假期,游客在平昌县驷马水乡划船游玩。本报记者夏雨摄恩阳区观音井镇万寿村巴山民宿内景三十二梁,像中国古象棋的三十二颗棋子;七十二包,像天女散花般分布在山梁上。星罗棋布的小山峰,把守着古村落...
平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平昌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