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巴中市平昌县发改局驻村干部王良成:驻进村民心里的“第一书记”

四川经济日报 2017-10-17 04:32 大字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何菊 文/图

“利民村的穷根一定会拔掉。乡亲们不脱贫,我绝不离开!”这是党的十九大代表、巴中市平昌县发改局派驻双鹿乡利民村的“第一书记”王良成对乡亲们的承诺。

作为“第一书记”,自2014年10月驻村以来,王良成坚持用真心、真情、真爱扎根脱贫攻坚一线,与村民一道共同绘就利民村的跨时代“新蓝图”。

身心双到 聚起脱贫攻坚“精气神”

双鹿乡利民村,距平昌县城37公里,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差,经济水平低,全村512户,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5户、342人,被列为双鹿乡脱贫攻坚的“硬骨头”之一。

要拿下这一“硬骨头”,王良成深知其中的分量。“既然来了,就一定身到、心到,与村民们一道啃这‘硬骨头\’。”进入利民村的第一天,王良成暗暗定下了“目标”。

如何破题攻坚?王良成率先围绕村情户情展开摸底。

他挨组走、挨户查、认真记,吃住在村,与村民真心交朋友。

“全村亟待改建的土坯房达300多户,86户贫困户中重病大病户23户,贫困程度深。”仅半个月时间,王良成就走坏了一双鞋,同时对村里的情况了解得一清二楚,并制作了全村贫困人口情况表及一户一策脱贫规划。这张贫困情况表时常夹在王良成的工作手册里,谁家什么情况,他了然于胸。

王良成的工作激情和真诚待人的态度拉近了他与村民的距离。在走访调查中,得知贫困户面临困难,王良成是能帮一个就想方设法帮一个。

2015年春,正值开学季,学生李亚鹏因家里没有主要经济来源,入学困难。王良成了解情况后,主动帮忙找学校,找教育局申请补助,并私人给予资助,帮助李亚鹏重返校园。曾患较严重矽肺病的李文昌因家庭经济困难准备放弃治疗,王良成得知情况后,多次到他家中做思想工作,还帮忙联系医院,跑医疗救助,让李文昌顺利接受治疗。

村民邓大莲说,看到王良成这样真诚热情,大家从心底认可这位“第一书记”,愿意在王书记的带领下,撸起袖子使劲奔康,曾经的个别赖汉也积极加入了“我要脱贫”的队伍。

大兴产业 鼓起群众增收“钱袋子”

如何带领大家走出贫困?王良成为利民村脱贫奔康确定了时间表:一年打基础,两年上规模,三年见成效,四年全脱帽。

夯实基础。要致富先修路,王良成带头开挖路基、摆放片石,手上磨起了泡、长起了茧,全村社19.4公里道路实现了全面硬化。为让村民见到帮扶成效,坚定脱贫奔康的信心和决心,王良成先后争取到“一事一议”项目资金12万元、灾后重建项目资金10万元、易地扶贫搬迁配套项目资金55万元、以工代赈项目资金15万元、村阵地建设资金7万元,完成了村小、村卫生室和村“1+6”综合体的修建改造等工程。

大兴产业。在***过程中,王良成更注重“造血式”扶贫。成立了村集体经济实体——平昌县双鹿乡为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栽植花椒1200亩,2018年可实现初投产,2019年后盛产期年纯收益可达400万元左右;发展以山岛柴胡、丹参为主的巴药种植300亩;回引业主李伟,流转土地500余亩,栽果树、养土鸡,创办金坡子生态种养园,去年实现产值近80万元,该项目成为巴中市***“党员示范工程”;回引业主李梅,成立俊梅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建立300余亩养殖场,2016年养殖土鸡和狮头鹅5000多羽,加工成风干食品卖进了上海年货市场;回引业主李峰成,成立醇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土鸡、土鸭、黑猪和鱼,去年产值达50多万元;今年又回引业主冯玉、李先国等发展农村经济。

同时,王良成还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小果园、小菜园、小禽园、小药园、小鱼池“五小”庭院经济。贫困户张明亮发展小禽园,收入2万多元;李江波发展小禽园,收入1.5万元;袁文海发展小药园,种植近1亩丹参,收入6000元。加上非贫困户,利民村已经发展起“五小”经济园近130家。

以身作则

倡导村风民俗“新风尚”

作为“第一书记”,王良成在工作中不仅对自己要求严格,对亲属也要求极严。他的侄女婿从事工程建设,他事先就打了招呼,绝不能通过不正当途径染指村里的项目。

“只有以身作则,才能更好地同村民一道共树新村好风尚。”王良成说,作为“第一书记”,不仅要让群众过上好日子,还要引导他们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工作中,王良成通过健全机制、完善制度,让群众成为基层治理的“主人”。如在项目选择、决策上,由村“两委”提议、村民代表审议、全体村民决议,实现群众自己的事自己议、自己定、自己干,最大限度激发群众的积极性。

“简直就是一个新的世界!”75岁的村民李成忠这样感叹村里发生的变化。李成忠说,以前村里那口唯一的水塘蓄不住水,村民们为争水甚至要打架。现在水塘扩大了好几倍,四周还安装了栏杆,成了村里的一道风景。李成忠还自告奋勇当起义务清洁工,随时清理水面上的杂物。

针对村里“红白喜事”滥办现象严重、群众意见大的问题,王良成动员村里的无职党员牵头成立道德评议会和“红白理事会”,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制定了“红白喜事公约”,明确酒宴操办的类型、范围、规模等。王良成还组织开展了“五星家庭”“好婆婆”“巧媳妇”等评选活动,群众参与率达90%以上,良好的村风民俗正逐步形成。

如今的利民村每天都在发生新的变化,而不变的是王良成与村民结成的深厚友情。去年3月,组织上考虑到王良成年迈的父亲需要照顾,准备另选派“第一书记”,村民听说后,纷纷找到驻村干部,强烈要求留下王良成带领他们脱贫奔康,说他熟悉情况,说他办法更实在更管用,说他与百姓的感情更深。村民李光寿老人说:“如果你们要把王书记换走,我就到县上把他要回来!”

看到乡亲们对自己的厚爱,王良成心里热乎乎的。他向乡亲们承诺:“乡亲们不脱贫,我不离开!”王良成请回了在外务工的大哥回家照顾老父亲,自己继续留在利民村,为村里的“亲戚”们忙碌着。

新闻推荐

巴山新居筑新梦——易地扶贫搬迁的四川“巴中模式”

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教育局、国务院扶贫办政策法规司和扶贫宣教中心组织编写的《脱贫攻坚·新发展理念案例选》在全国公开发行,巴中市案例《巴山新居筑新梦——易地扶贫搬迁的四川“巴中模式”...

平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平昌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