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巧用“加减乘除”法社区发展更和谐 ——巴中市创新推进社区治理纪实

巴中日报 2017-09-29 10:43 大字

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是社会治理的“基石”。巴中有2332个行政村、329个社区,如何创新社会治理,让社区更和谐?近年来,巴中市探索总结出“加减乘除”法,创新推进社区治理,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增设委员社区人才建设做“加法”今年65岁的袁全宗是平昌县同州街道办事处的一名兼职委员,而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某丝厂负责人。

“你好,是袁委员吗?我想咨询一下扶贫政策?”“好的,请说一下你的情况。”袁全宗接到电话后,开始耐心细致地解疑答惑。

社区从机关事业人员、社会组织带头人、专职社工、热心服务社区的公益领袖人物等“贤达”“能人”中选出兼职委员候选人,在其进行“三公布一演说”(公布自荐公告、自荐人名单、自荐人简历,组织自荐人做好竞职演说)后,接受村(居)民的公开选举。竞选成功的兼职委员利用工作特长,协助社区“两委”开展政策咨询、环境整治、矛盾调解等社区服务工作。

目前,全市20个试点城市社区民主选举产生兼职委员112名,有效解决了社区治理人才匮乏、能力不足等问题。

减负增效社区工作事务做“减法”

“以前很多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都往社区派,但社区作为自治组织,人员的专业素质、精力都难以应对,有些工作沦为应付差事的形象工程。”一位基层社区工作人员说。

有人这样比喻:社区是个筐,啥都往里装。如何减负增效?通过先行探索,巴中市制定了社区“两委”依法依规履行职责事项清单、依法协助政府工作事项清单(简称“两项清单”),并调动多元主体共治、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等举措。

具体而言,属于基层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项,不得转嫁给社区;应由社区协助的事项,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要求,为社区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工作保障。建立社区“两委”工作准入制度,对“两项清单”以外需进入社区“两委”工作职责的工作事项实行准入制,由社区建设领导协调机构审核批准,推进社区减负增效。

今年来,全市清理取消市级30个行权部门村(社区)证明83项,落实“费随事转”经费2000余万元。

"四社联动"社区服务发展做“乘法”

在平昌县同州街道,有一群大叔大妈不恋麻将讲奉献,志愿服务社会,为一方平安发挥正能量。这支命名为“同州大叔大妈”的志愿服务队有130人,他们戴袖章、持标牌巡逻在楼院、小区,积极服务社区大小事,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同州大叔大妈”志愿者服务队仅仅是巴中市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提升强化社区社会工作专业能力,完善社区志愿服务网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为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巴中市建立健全了以社区为平台、社区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社区志愿者为依托的“四社联动”机制,实现了社区建设、社区社会组织建设、社区社会工作、社区志愿服务互惠融合、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市依法治市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各类社会组织等参与社区治理,由“客人”变为“主人”,服务社区发展。目前,全市每个城市社区专业社会工作人才达社区工作人员总数的50%;拥有6个以上的社区社会组织;注册社区志愿者达社区居民总数的10%以上。

联席会议社区管理机制约束做“除法”

如何让社区管理机制发挥出最大效益?为此,巴中市建立了社区建设及治理创新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不定期召集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研究解决社区建设及创新治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建立联席会议,在社区机制约束上做‘除法\’,可以让社区机制焕发生机,不断创新发展,为社会治理注入新活力。”市依法治市办相关负责人说。

事实证明,机制约束减少了,活力就增加了。在推进社区建设及创新治理体制机制中,平昌县石垭乡把群众自治、民主建设和依法治理有机结合,探索出“村民说事会”基层治理新模式,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如何利用好联席会议,完善社区机制?阵地建设、资金保障、共驻共建、资源整合等方面的协调联动起到了关键作用。为此,巴中市建立健全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组织部门引领、民政部门指导协调、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整体推进社区建设及创新治理的体制机制,有效推动了基层治理工作,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本报记者刘旭)

新闻推荐

2017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平昌赛段落幕

本报讯9月14日,“2017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平昌赛段”在巴中市平昌县落幕,来自国内外22支队伍近200名职业车手用激情与速度点燃平昌。此次比赛路线都设在平昌境内,赛段全长140.6公里,为乡村旅游...

平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