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利民村第一书记王良成扶贫收获幸福感
王良成(左一)和村民在一起。
人物名片 王良成
王良成,四川省平昌县县委委员、县价格监督检查局副局长、双鹿乡利民村党支部第一书记。2016年被评为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平昌县优秀第一书记。
9月26日中午,在县城开完一个重要会议后,王良成立即冒雨赶回双鹿乡利民村。“王书记回来了?”一路上都有村民和他打招呼。
现年55岁的王良成,是巴中市平昌县价格监督检查局副局长。2012年,他被单位派往双鹿乡协助发展茶叶产业,2014年9月担任利民村第一书记。修道路、建新居、兴产业,三年过后,茶香满山、瓜果满园,昔日的深度贫困村悄悄“变脸”。
发生变化的,还有村民们对王良成的称谓。从当初的“王书记下来了”到现在的“王书记回来了”,一字之差,让王良成收获了满满的幸福。
立誓
乡亲们不脱贫我绝不离开
派驻双鹿乡的第一年,王良成就去过利民村。这个峡谷里的村子,没有公路,几乎看不到一栋像样的房子。
担任第一书记后,王良成用一周时间走遍了全村十个社。除了一条通往邻村的狭窄村道外,没有一寸社道路,百分之八十以上房屋为土坯房,村里的小学校年久失修,村民们引以为傲的那座有两百多年历史的李家祠堂也摇摇欲坠。
村干部给王良成讲了一个小故事,六社一对夫妻抬着肥猪翻山越岭去赶集,却失足摔下一道20多米高的陡坡,女主人全身多处受伤。这个故事灼伤了他的神经。
回到单位,王良成详细汇报了利民村的贫困状况;面对村民,他立下誓言:“乡亲们不脱贫,我绝不离开”。
查民情、做规划、跑项目,他白天黑夜连轴转。除了回单位参加十分重要的会议外,其余时间全泡在村子里。
王良成是个为人称道的孝子,虽然兄弟姊妹众多,但父母却一直和他住一起,且一住就是30多年。村上最忙的那段时间,他曾经连续27天没有回过县城的家。
“你快点回来,妈快不行了。”2014年11月的一天,正在四社走访民情的王良成接到妻子电话,等他赶回家时,80多岁的老母亲已经去世。
2015年,局党组考虑到他91岁的父亲需要照顾,准备另选派干部接替他时,村民们不答应了,“如果把王书记换走,我们就去县委把他要回来!”王良成把父亲托给了胞弟,再次回到利民村。
改变
贫困村变成“新世界”
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村里建起了聚居点,新学校秋季开学了,老祠堂正加紧修缮,将来会成为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景点。聚居点院坝内有大片空地,王良成和村干部商议决定不种花草,种柚子树。“不要图花哨,要实用”。
“简直就是一个新世界!”75岁的村民李成忠感叹村里的变化。“以前,大家都分散居住,共有20多口粪池,大热天里,污水横流,苍蝇乱飞,恶臭难闻。”李成忠说,唯一的那口水塘蓄不住水,村民们为争水甚至要打架。现在水塘扩大了好几倍,四周还安装了栏杆,成了村里的一道风景。老人自告奋勇当起义务清洁工,随时清理水面上的杂物。
在忙碌的间歇,村主任李成毅告诉王良成一件发生在几天前的事:一位在外地工作的年轻人回到村里,开车四处转悠,结果迷路了,给他打电话后才找到了出口。
在村民们看来,这一切的变化都和王良成有关系。“这些年,王书记吃的苦可不少。初到村里时,他还白白净净的,现在和我们没啥区别了。”李成忠打趣道。
即便天气再热或工作再忙,王良成都衣着整洁,很注重自身的形象。但去年7月却因一件事“形象受损”。当时他正在一社走访贫困户,村支书通知他参加一个紧急会议,王良成一路飞奔近三公里,途中实在太热了,便脱掉衬衫拎在手上。当他赤着上身气喘吁吁地出现在村口时,村民们哄堂大笑。
收获
一片公心赢得群众真心
三年攻坚,利民村迎来了收获季:十个社全部通了联网公路,花椒和中药材预计年产值300余万元,村民人均收入会翻番,80多户贫困户住进了新房,全村1316人安全饮水问题得到解决,……今年底,利民村将摘掉贫困村的帽子。
扎根利民村三年,王良成也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这些工作,我们在做,别人也在做,甚至比我们做得更好。”王良成把成绩看得很淡,“三年里,我对农村的状况有了真正的了解,真实地知道了群众最盼的是什么。群众从内心接纳了我,不把我当外人,就当我是村里人,这就是最大的收获”。
第一书记,怎样赢得群众的真心?利民村实施的道路、水利和新居等项目,都与王良成有关,他的侄女婿从事工程建设,他事先就打了招呼,绝不能染指村里的项目,侄女婿通过正规途径去竞标,结果被他强行把竞标资料撤了回来。
“唯有一片公心,才能以心换心。”王良成给出了答案。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谢颖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一条条农村公路就是一条条乡村旅游精品走廊!”“公路修到田间地头,基本实现全覆盖;公路通到老百姓的房前屋后,方便了村民出行。”“公路的质量好,路边的行道树绿化很好,放眼望去到处都是风景,让人赏心...
平昌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平昌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