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建五评五比”综合施策经验获省委主要领导肯定性签批 为脱贫攻坚贡献巴中样本
恩阳区上八庙镇窑垭村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建成的新居
编前语
近日,国务院扶贫办《扶贫信息》刊发《四川巴中:“五建五评五比”综合施策》,得到省委书记王东明,省委副书记邓小刚,省委常委、农工委主任曲木史哈,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副省长王铭晖的肯定性签批。市委书记罗增斌高度重视,要求各地各部门对照落实,抓好深化推广,将工作经验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脱贫成果。
近年来,巴中市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目标,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引领全市脱贫攻坚优质高效推进。其中,探索的“五建五评五比”综合施策经验,走出了一条边远贫困山区脱贫奔康新路子。
“五建”补短板建好群众幸福家园
作为革命老区、秦巴山区、贫困地区,一直以来,基础设施差、产业发展水平低、社会服务配套滞后成为贫困村脱贫的关键掣肘。如何补齐“硬件”短板?巴中市突出抓好建新居、建产业、建设施、建配套、建机制五项建设,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
市扶贫移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巴中市坚持以扶贫开发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为抓手,整合政策项目和各类资源帮助群众建新房。对贫困农户,坚持“不超标、不豪华、不闲置”,全面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配建1550多套农村廉租房,兜底解决鳏寡孤独残的住房难题。2016年完成10909户易地扶贫搬迁,2017年已开工建设25599户,累计安置贫困户11194户,预计到2019年所有贫困群众可搬进安全放心房。对非贫困户,整合危旧房改造资金,推行土地增减挂钩结余指标省内跨市交易,收益重点用于农房建设,每年新建住房300万平方米、安置3.2万户。
一年前,恩阳区青木镇平桥村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土地成片撂荒。如今村里引进业主种植蜜柚700余亩。村里还组织村民成立合作社,与业主对接合作,蜜柚三年后投产,村集体和农户均可分红。“务工最低每天60元,加上土地流转费每亩400元,年收入近2万元。”贫困户王正银说,“有了产业,脱贫才有了底气。”
产业兴,断穷根。巴中市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当前与长远结合,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家庭农场(专合组织)联动、财政资金推动”,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农业、森林康养等新产业新业态,把农户聚在产业链上稳定增收。2016年回引成功人士创办经济实体2800多个,集中连片发展茶叶、核桃、巴药等特色产业基地282万亩,带动实现3.7万贫困户、11.9万贫困人口依托新产业稳定脱贫。
此外,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创建硬指标,巴中市推行“政府+市场、社会、群众”“1+3”建设模式,集中力量建好通村公路、供水供电、教育医疗、垃圾收运点等基础设施。2015年以来全市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236处,解决6.5万人安全饮水问题,硬化村组道路2311公里,40%的村实现“五通五有”。
为让贫困群众共享优质服务,巴中市强化各项配套建设:完善村级便民服务网点建设,实行群众办事“一站受理、全程代办”,初步构建起适应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变革的配套设施体系;完善教育、医疗、文化等农村公共服务,不断提升服务能力;针对贫困学生“上学难、上好学难上难”问题,着力完善市、县、乡、村教育体系,通过城乡、镇村教师互派交流、网络教学等方式,实现农村孩子就近就地上学、县域内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突出以医联体改革为抓手,推进医疗队伍诊疗、常态随访管理、绿色通道治疗、特惠政策救助“四个到人”全覆盖,方便群众就医看病;充分挖掘利用乡土文化资源,编排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通过送文化下乡活动浸润群众心灵、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同时,建立完善管理长效机制,推进农村社区化进程。针对农村大龄青年“成家难”和妇女离家多的问题,建立“助困兴家”机制,整合“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力量当“红娘”帮助娶上媳妇,引导离家出走的媳妇及早归家团聚。针对贫困群众脱贫“缺资金、贷款难”等问题,深化农村人、地、林、房、钱和集体资产“六个盘活”,创新建立小额信贷扶贫机制,累计为8.2万贫困户发放扶贫信贷资金9.71亿元。针对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意愿,拓展集体资产经营渠道,建立“三个1/3”股权量化分红机制,将当年集体经济收益按集体股、贫困成员股、普通成员股三等分配股分红,不断增强集体组织凝聚力、向心力。
“五评”育星级评出党员先锋形象
打赢脱贫攻坚硬仗,发挥好党员干部的帮扶作用至关重要。
2015年8月,巴州区委办公室干部杨宇被选派到化成镇高家坡村任第一书记。高家坡村山势呈V字型,村民出行难、吃水难问题突出。
杨宇认真分析高家坡村贫困根源,率先从村民最关心的“路、水、电、网”四项基础建设工作入手,在区委办的沟通协调下,杨宇带领全体村民共同努力,新建村社道路3公里,新硬化道路6公里,整治山平塘10口,新建桥梁1座,培育专合组织2家,发展中药材100亩,恢复全村广电网络,并率先在村部实现无线Wifi网络覆盖,两个小组团一个中心村的易地扶贫搬迁建设工作也将全面竣工。
“都是第一书记年轻有为。”谈到高家坡村这两年来的变化,村民逢人就夸杨书记强!
选优配强、管好用活一线干部,市扶贫移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巴中市全面加强监管、强化正向激励、严格问责问效,引导干部紧扣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坚持“五评”育星级,评出党员先锋形象。
随机提问“现场评”。群众在会议现场、田间地头、村头路尾等场所,均可以向党员询问村内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点任务的相关情况,有质疑当面提出,由党员现场作答。群众将自己的满意程度上报村支部,作为党员“星级”评定的重要参考。
组织生活“定时评”。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定期召开党小组会,专题听取党员干部的思想、工作汇报,重点对党员干部示范率带、结对帮扶等情况进行量化考评,结果作为党员干部履职能力等次评定的重要内容。
限时整改“动态评”。对评议查摆出的问题,村支部实行“问题清单、台账销号”的方式动态管理、定期结算,整改实效由村支部召集党员、村民代表进行“星数”评议。对已整改的开展“回头看”,防止反弹回潮、问题重叠,对整改落实不到位的责令公开承诺,限期交账。
年终述职“集中评”。每年底,村党支部分别召开“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专题民主生活会,集中对党员进行党性分析,并结合家教家风、乡村治理等情况接受村干部、党员、群众代表集中评议,结果作为推荐优秀的重要参考。
征集意见“公开评”。设立意见箱,建立电话、短信意见征集平台,主动向广大群众征求意见,发挥农村群众对低保评审、医疗卫生、困难帮扶等利民惠民政策落实的监督评比作用,以群众的评价来检验党员干部的“星级”等次。
“五比”优民风比出群众文明指数
“四个好”中“好房子”“好日子”很具体,容易理解,但“好习惯”“好风气”抽象空洞,如何让村民改变不好的生活习惯?
如今,巴州区水宁寺镇枇杷村不仅有硬性的《村规民约》,还有村级劝导队经常性的软性劝导:“脱贫攻坚这方面,不仅要靠勤奋,还要靠面貌、靠精神!”
市委统筹办(农工委)主任杨毅介绍,巴中市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核心引领作用,以村无职党员、群众代表和乡贤名人为力量主体,组建村级劝导队、考评组,常态公开开展“五比”活动,引导群众自觉养成“爱党爱国、尊老爱幼,互帮互助、自力更生”的新风习惯。
比户容院貌看“习惯”。巴中市按照室内、院落和个人卫生要求分类制定考评标准,采取“专门小组督察评比、保洁户长督促评比、邻里之间相互评比、奖惩措施促进评比”方式,开展“四查四看”活动,定期综合评议、集中公开晾晒,推动贫困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比言谈举止看“修养”。通过悬挂标语、开设专栏、创设“文明讲堂”方式,扎实开展“当文明人、说文明话、做文明事”活动,引导形成“说话文雅、行为规范、相互礼让”的良好氛围,促进农村家庭和谐、村风文明。
比致富兴业看“能力”。发挥能人牵头示范作用,按照“一季度一主题”定期开展参观、座谈、评比活动,提升群众致富能力。根据村民在发展致富产业、掌握生产技能、家庭综合收入等方面的情况,评选出“种植养殖大户”“创业示范户”“致富能人”,不断激发村民内生动力,引导群众主动创业增收、勤劳致富。
比尊老爱幼看“美德”。充分发挥群众智慧,议定出台《村规民约》,落细落实“尊老爱幼”办法,每年集中开展一次尊老爱幼评选活动,培塑一批村“孝道之星”和“好婆婆”“好儿女”等先进模范,示范形成尊老爱幼、互敬互爱良好家风。
比律己守法看“品行”。依托农民夜校、村民会议、道德讲堂,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大力推广遵纪守法典型事例,常态评选“遵纪守法户”和“五好家庭户”,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规范言行,着力形成良好村风民风。
“以前村里人‘等靠要\’思想严重,空闲的时候就晒太阳、摆龙门阵……”平昌县涵水镇禅林村村支书赵必宪说,如今,村里每月召开以中华传统美德为主题、以通俗易懂的故事作载体的群众大会,引导群众讲孝道、讲友爱、讲卫生、讲勤劳、讲脱贫。同时,村里每周还开展“感恩、善良,最美禅林人”评选活动,由党员、村委干部、村民代表打分,评比项目包括“环境卫生”“孝道文化”“勤劳持家”“邻里关系”“感恩回报”等内容,每周发流动红旗,年底开总结大会,对前十名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如今,村子山水田林路大变样,村民也自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四好村”名副其实。(本报记者赵尉伶/文 夏雨/图)
新闻推荐
为提高履职能力“加油充电” ——全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学习会暨研讨会速记
杨琴本报记者李俊如炎炎夏日,学风劲吹。8月13—15日,全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学习会暨研讨会在平昌县召开。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委员,各县(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及相关人员1...
平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