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平昌:“回归经济”反哺全面奔康

四川经济日报 2016-09-28 00:00 大字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何菊

“回归经济”是外出创业人员完成一定的积累后,带着资金、技术、项目等回归家乡,推动家乡经济发展所形成的一种经济现象。如何发展好“回归经济”?如何让“回归经济”成为助推脱贫攻坚、建成全面小康的新引擎?近年来,巴中市平昌县大力推进创新实践,走出了独具特色的“回归经济”发展路径。

总投资3亿元的现代茶叶科技示范园建设项目日前竣工投产;总投资5.2亿元的施迈电气产业园建设项目加快建设……这些项目都是由外出创业成功的巴中平昌籍人士回乡投资建设的。近年来,平昌县通过筑巢引凤,大力发展“回归经济”,回归人士返乡创业热潮涌动、风生水起。

“平昌实施回引创业工程以来,全县回引创业项目达到1000多个,计划总投资48.3亿元,各类投资已达22.4亿元。”2016年9月14日,平昌县委书记蒲开文在该县举行的回引创业报告会上说,“回归经济”已成为平昌县域经济发展新引擎。

那么,地处国家集中连片贫困山区、资源相对贫乏的平昌,何以产生磁石般的吸引力实现“凤还巢”,让“回归经济”反哺平昌全面奔康?

立体施策 回归之路“畅”起来

平昌是秦巴山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传统劳务输出大县,全县107万人口中常年就有近30万人走出大山在外务工,多年打拼造就了一大批成功人士,其中许多还是业界优秀的企业家,大多拥有资金、技术、市场等优势。

“利用乡情、亲情、友情招商,实施‘回归工程\’。”围绕这一优质资源,平昌决策者坚定地作出这一重大决策。

“在外创业成功的平昌籍人士是平昌最为宝贵的财富,他们对家乡有感情,还有眼光、有资金、有项目。”蒲开文说,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县委、县政府立足平昌籍外出创业者的资源优势,积极把返乡创业作为助推脱贫攻坚、建成全面小康的重要抓手,强力实施“回归工程”,全面立体畅通“回归之路”。

为了畅通“回归之路”,平昌专门建立了全新的畅通机制。建立领导机制,切实加强对“回归工程”的领导,定期研究相关问题;建立考评机制,把“回归工程”纳入各乡镇、县级有关部门年度工作单项目标绩效管理和考核体系。

畅通“回归之路”,平昌构建起了立体化互动渠道。通过拜访、发送短信(微信)、组织回乡考察、进行商务交流等活动,广泛地与经济上有实力、社会上有影响、学术上有成就、对家乡有感情的“四有人士”展开回乡创业互动交流。

畅通“回归之路”,平昌专门拿出了“政策红包”。出台了《平昌县在外人士回乡创业扶持办法》,从融资、税收、用地、水电、奖补等方面,为投资兴业者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条件,同时建立了回乡创业绿色通道。

畅通“回归之路”,平昌为回乡创业者量身定制了系列优质项目。结合西部开发、川陕革命老区振兴、一带一路和国家产业转移相关政策,以及返乡创业人员优势和县域产业发展规划,推出了一系列高品质创业项目。

畅通“回归之路”,平昌县委书记、县长坚持走在前列。多次赴重庆、成都等地,召开同乡会、联谊会,介绍投资项目、投资优势、投资环境和创业政策。

一系列举措,让“回归之路”变得越来越通畅。在乡情、亲情、友情的召唤下,在优质项目的牵引下,一大批在外打工的创业人员相继回到平昌走上返乡创业之路。

金牌服务 创业之路“易”起来

说起回乡创业,平昌县绪康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天珍感慨道:“创业还是家乡好!虽然也有困难,但在家乡创业比在外面创业容易多了!”

打造创业“易环境”,是平昌上下服务返乡创业者的任务指向。

“合作社之所以发展顺利,不仅得益于家乡优良的创业平台,更得益于平昌决策者们为创业者提供的全程金牌孵化服务。”张天珍解释说,比如,自己回乡租赁土地时,镇村干部和乡亲给予全力支持;在品种选择上,县农业局蔬菜专家精心把关指导;在农旅融合发展方面,旅游局专家给予热心指导,让他少走了很多弯路。今年,将是一个丰收年,预计合作社将实现莲藕产值1500多万元,同时带动旅游产业实现综合收入1000多万元。

“要是没有政府的金牌孵化,我们这个企业可能早就夭折了。”“易环境”也让返乡创业的四川秦巴本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蔡磊感受颇深,“在很多地方要两三个月才能办好的建厂手续,没想到在家乡仅用了10天就全部拿到手!”

在采访中,与张天珍、蔡磊一样,众多平昌回乡创业者向记者表达了同样的感受,并纷纷点赞平昌县委、县政府为创业者打造的“易环境”。

点赞的背后是平昌决策者“让难变易”的深度探索:专门建立返乡创业台账,县级领导干部分片区、定人群、组团式开展联系服务,全程督办创业手续,牵头解决实际困难;大力做优返乡创业环境“硬件”,积极推进路、水、电及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进新区、进园区、进景区“三进”工程,产业发展到哪里,基础设施就配套建设到哪里;专门创业培训,定期免费举办创业培训班,指导创业者如何创办、开办好自己的企业;大力推进创业平台建设,链式孵化创业项目……

“不只是引回来,我们更要让他们留得住,发展得好!”平昌县委副书记、县长李余良说:“我们坚持以品牌孵化为抓手,打造创业福地,奋力让返乡创业者真正发展起来,真正成为引领平昌发展的主力军、排头兵。

巢好凤纷来。“易环境”感动了众多平昌在外务工者的心,回乡发展的人也越来越多,年返乡创业人数环比增幅超过30%。截至2016年3月,平昌已有近两万名外出人员返乡就业创业,其中自主创业3000多人。同时返乡创业的成功率也逐步提升,2015年以来,该县成功建立首个创新创业产业园,全县实现新增民营企业267户,新增规模以上企业6户,扶持城乡劳动者入驻创业园区(孵化基地、商街)实现成功创业5000余人,创业带动就业上万余人。

融合推进 脱贫之力“强”起来

引凤还巢中,平昌更为注重返乡创业大军在脱贫攻坚中作用发挥的探索。

“脱贫攻坚是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在深抓回归经济中,平昌坚持最大程度发挥返乡创业的历史推动作用,积极将这一本土化生力军——返乡创业者培育成脱贫奔康的重要中坚力量,大力增强扶贫造血功能。”李余良说。

打造中坚力量,平昌坚持推进返乡企业项目规划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十三五脱贫总体规划等多规融合;坚持与园区相融合,把现代农业园区作为推进返乡企业的重要载体,实现一个农业园区就是一个返乡创业孵化园、示范园;坚持与互联网+融合,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等。

精心引领下,回归经济已成为了推动平昌加速脱贫攻坚、建成全面小康的重要动力。

5年前,江口镇大运村是附近出了名的贫困村。村支书孙治寿告诉记者,通过大力推进返乡创业,村里成功回引在外创业的成功人士赵建华、甘雨林、肖奎方、孙剑锋等19人,回引资金超亿元。如今,大运村已建立起五大产业园区、四大养殖基地,村民生活甜意浓浓。

两年前,驷马镇当先村很多村民还在为如何脱贫而犯愁。而随着陈刚回村投资1300余万元创建了“陈氏特玻”公司,不仅让本村90多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月收入达四五千元,而且还年上缴国家税金60余万元。

“回归经济已呈现出强劲的带动作用。”平昌县青凤镇党委书记告诉记者,近一年来,青凤镇先后回引项目42个,计划总投资3.亿元,已完成2.1亿元。这些深深地改变着青凤的落后面貌。

伴随全域覆盖的交通网络和县域一圈层、二圈层经济圈加快形成,铁路、高速路和国省干线打通了外向大通道,秋日里,一队队生力军、一个个新兴企业、一片片新兴产业……在水乡平昌形成了一幅宏伟而壮丽的脱贫奔康新画卷!

新闻推荐

■《平安通川 公安在行动》系列报道之三 通川警方侦破火车站周边系列盗抢案

犯罪嫌疑人指认逃跑路线4人团伙盘踞火车站4个月作案40多起盗抢15万元自今年6月以来,一个由4名成员组成的犯罪团伙,长期盘踞在达州火车站周边区域,频频盗窃、抢夺及抢劫过往旅客财物,短短4个月就作案4...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