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灿烂5月 平昌乡村好热闹

四川农村日报 2015-05-22 08:58 大字

农机下田·科技下乡·干部驻村

□张立祥 特约通讯员 张超

又到一年“双抢”时,平昌县乡村与以往相比更加热闹。一大批新型农业机械在田间奔忙;一大批农技人员在示范片区推广农业节本高产技术;缺劳户的责任田多了干部忙碌的身影。

农机下田轻松挑起“双抢”大梁

5月13日清晨,云台镇石城村村民赵光能的麦田里,机手正驾驶着一辆稻麦收割机采收麦子。机器大口大口地“吃”进麦穗,从尾部“吐”出金黄的麦粒和被绞碎的麦草。“现在忙了农机,闲了我们这些庄稼汉啦。”赵光能乐呵呵地说。他和老伴从机器出粒口取下装满麦粒的口袋,再套上空口袋,不弯腰割麦穗、倒麦桩,干活很轻松。

“农机下田,不但节省劳力,还降低了种粮成本。”赵光能说,“今天机收3亩麦子,3个小时可搞定,工钱500元。如果请人至少要6个,劳力钱就要900元,机收节约近400元。”在石城村,像赵光能这样的“闲农民”很多。针对耕田、割麦、脱粒、插秧这些繁杂的劳力活,他们纷纷从当地农机专业合作社“请来”农机当帮手。

“像微型稻麦收割机一台就要两万多,单家独户买不划算。”该县农机技术推广站站长李清林说。于是,在县农机站的指导下,农机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目前该县成立了20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培训了近3万名农机手,包括微耕机、插秧机、微型稻麦收割机在内的两万余台农机活跃在田间地头。同时,农机合作社还开展了从种植到收割“一条龙”的服务,为种粮大户、缺劳户解决了生产难题。

技术员下乡推广节本高产新技术

“这株秧苗往左插点,三株秧苗要构成小三角形。”5月11日下午,在白衣镇渔滩村八组水稻三维立体栽培示范区,农技员李朝勇在秧田一边插秧示范,一边给村民讲解三维立体栽培技术。

今年,该县在白衣镇建立了400亩水稻三维立体栽培示范片。据该县农技推广站站长王春德介绍:“一窝水稻的三株秧苗构成小三角形,并与周围秧苗构成大三角形,可以充分采光,提高粮食亩产,预计亩产1500斤,与去年相比可增产300斤。”

平昌县是全省产粮大县,一年大春小春粮食播种面积达153万亩,粮食总产超40万吨。如何降低农业种植成本、提高农作物产值?该县除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外,还在节本增效等农业技术推广上下功夫。今年,该县在白衣镇建立水稻高产示范片,在元山、张公建立水稻直播实验田,在元山、云台、元石等乡镇建立玉米高产示范区,在全县43个乡镇分别建立1个机插秧示范村,在驷马、元石等乡镇建立机收、机耕、机播示范片……全县近700名技术人员忙碌在田间地头,成了“双抢”现场一道靓丽的风景。

干部驻村帮扶缺劳户抢收抢种

5月9日清晨,得胜镇独柏村村民蒲成儒的油菜地里,驻村干部许志平和该村4名党员正忙着收割油菜。“如果不是他们帮忙,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油菜籽落地。”蒲成儒感激不已。那几天,蒲成儒的妻子生病住院,他不得不在医院照顾病人。可是,季节不待人,自家3亩油菜“齐刷刷”地黄了。就在蒲成儒焦急万分时,许志平带领党员突击队帮忙来了。

今年“双抢”季节,全县547名驻村干部和挂联村组的826名乡镇干部活跃在村组,成立了党员突击队、“双抢”互助队,帮助缺劳户实现油菜小麦颗粒归仓,责任田满栽满插。同时,该县73个县级帮扶单位开展走基层、劳动体验等活动,到帮扶村助农“双抢”。

新闻推荐

平昌:《翻山铰子》获金奖

“2015年世界大舞台全国中老年文艺汇演暨2016年网络老年春晚选拔大赛”近日在北京举办,平昌县龙岗镇文广站选送的原生态舞蹈《翻山铰子》赴京参赛技压群雄获得金奖。据悉,“翻山铰子”发源于平昌县...

平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