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了号”的贫困村 如何趟出脱贫新路?
□张超 李帜
2014年12月29日,行走在平昌县得胜镇丰收村,尽管已是冬季,笔者却感受到夏日般的火热。身旁的农家院里是土鸡此起彼伏的鸣叫声;不远处,一位老大爷赶着一群山羊沿着新修的水泥路缓缓走来;更远些,依稀能看见生猪养殖场里工人忙碌的身影……好一幅乡村冬日生产美景。
一年前,丰收村还是在省里“挂了号”的贫困村:村组无一寸水泥道路,土坯路崎岖坎坷;无任何支柱产业,村中尽是老弱妇孺,人均年收入竟不足4440元。为使全村百姓快速脱贫,镇政府、县扶贫局、平昌中学,结合该村实际,为每一户“量身订做”3年脱贫发展规划,***,仅仅一年时间,路通了,产业有了,年轻人回来了,村民的“钱袋子”也渐渐鼓了。
科学种养地里圈里都“生金”
“房前养羊,屋后栽桔树,养羊种田两不误啊!”丰收村村民苟国才高兴地告诉笔者,2014年年初,镇政府、县扶贫局与平昌中学的干部实地考察了他家的劳动力、房屋位置等实际情况后,帮他做了科学的脱贫规划:养殖山羊30只,种植2亩桔树。他掰起指头算起了账,买羊的一部分钱是从助农基金中“无息”借用的,羊粪发酵后可以做肥料,加上政府免费供应一部分肥料,可以节省一大笔肥料钱,用羊粪施肥后,所产蜜桔不仅糖分高、表皮亮,而且卖价也高,“明年我家就可还清借款1万元,还能增收2多万元。”
陈太华,养殖土鸡200只,种植蔬菜0.5亩;苟国兵,养殖山羊15只,种植蔬菜1亩……笔者在得胜镇政府的丰收村脱贫规划台账上看到,在丰收村,像苟国才这样依靠科学种养走上脱贫道路的人有52户。
企业带动村民办“场”当老板
“之前,我父母多病,二儿子正在读书,大儿子又在地外务工,屋里几乎没有劳动力,生活很困难。”养猪场老板陈君男指着自己的养猪场向笔者诉说他一年来的变化,“政府政策好,我现在成了‘场长\’,大儿子回来帮忙了,家里生活也好了很多!”
陈君男是丰收村与温氏公司合作办生猪养殖家庭农场的贫困户之一。2014年年初,镇政府、县扶贫局、畜牧局鼓励丰收村农民与温氏公司合作办养猪场,建立“公司+农户”的运作模式进行。温氏公司负责提供猪苗、饲料、生物保健和技术服务,承诺保底价回收成品肉猪,保证养户在正常管理情况下取得合理的利润,而养殖户只需提供场地、圈舍及设备、劳动力和一定的保证金。
“他们向工商助农基金借款办场,一年养2栏猪,每栏饲养300头,平均利润为每头150元—200元,2—3年即可收回投资成本。”得胜镇畜牧站站长毛泽兴说。
巧打短工不出远门也赚钱
陈友兵,养羊15只,就近务工;陈考,养羊20只,就近务工……在丰收村的脱贫帮扶台账上,笔者发现“就近务工”这种脱贫方式频繁出现。
据了解,在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丰收村村民赚钱又有了新途径。镇政府有计划的引导不能外出的贫困群众在同村养猪场、得胜街上的烈士陵园建筑工地和即将完工的水土保持工程施工队等地方“就近”打短工,既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又解决了全镇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农忙时在地里忙碌,农闲时就近打工挣钱。”丰收村贫困户陈友兵介绍,他们在养猪场、场镇工地等地方打短工,每人每天收入可达60—80元,一个月下来也有近2000元的收入。
新闻推荐
□张立祥王湘特约通讯员张超“领导干部权力‘任性\’的后果是既害了家人、下属,百姓也跟着遭殃。如何管理好领导干部权力“任性”是当务之急。”近日,参加平昌县纪委全会的一位委员交流发言时说道...
平昌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平昌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