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法》撑起网络“保护伞”
本报记者 刘旭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安全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以下简称《网络安全法》)今年6月1日起实施。近日,记者就《网络安全法》实施对网络生活带来哪些影响、如何为个人信息安全护航、个人信息安全吗等广大网友关注的话题走访了市公安局网安支队。
为个人信息穿上法律“铠甲”
“刚签完购房合同,卖家具、搞装修的电话就没完没了,让人烦。”近日,在巴中工作的李俊成刚买房,装修公司的电话就不停打来。这样的事在巴中普遍存在。
个人信息安全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为什么我的手机号码会收到许多陌生人短信?”“我需要购买某件商品的消息,好像全世界都知道。”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个人信息泄露的情况时有发生。
《网络安全法》则从源头杜绝个人信息的泄露,要求网络产品、服务具有收集用户信息功能的,网络运营者不得擅自泄露、篡改、毁损其收集的个人信息;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个人信息,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
“以法律形式明确网络实名制是《网络安全法》一大亮点。网络运营者为用户办理入网业务或者为用户提供信息发布、即时通讯等服务,应当要求用户提供真实身份信息。”市公安局网安支队副支队长杨川介绍,用户不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的,网络运营者不得为其提供相关服务。
谁收集谁负责撑起网络“保护伞”
“网络运营者应当对其收集的用户信息严格保密,并建立健全用户信息保护制度。”杨川告诉记者,《网络安全法》还明确了企业在网络信息安全上的责任,明确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严打出售贩卖个人信息行为,确立用户信息“谁收集,谁负责”的责任主体……《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拒不履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经监管部门责令采取改正措施而拒不改正,致使用户的公民个人信息泄露,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杨川认为,确立“谁收集、谁负责”的基本原则,将有效约束公民个人信息采集主体审慎使用公民个人信息,进而在信息采集源头建立“防护栏”。
“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公民养成有效防护的习惯也很重要。”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安全上网,杨川支招:电脑上安装杀毒软件,定期对电脑进行杀毒清理,及时更新杀毒软件。平时少蹭公共WiFi,尽量不要使用陌生WiFi。不要随意点弹出来的窗口,以免中毒。少参与微信测试,有些测试是需要填写姓名或者电话进行测试的,个人信息或在不经意间被第三方获取。在安全渠道下载应用,最好使用绿色软件下载应用,不要扫描来路不明的二维码。
为让市民安全上网,巴中市完善了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机制,不定期对巴中市270余家政府门户网站、12个重要论坛、6家互联网营运商进行漏洞安全扫描,深入查找安全问题,杜绝了网络信息安全隐患。
让网络安全成果惠及人民
近期,经开区公安分局接到巴中置信嘉年华游乐园报案:有人利用虚假手机二维码电子票兑换游乐园门票,造成公司损失20多万元。网安民警先后转战湖南常德、陕西西安、成都等地,历时半月侦破刘某、邓某等人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案。
如何识别虚假网络信息,减少损失?“我们要加强宣传,让老百姓知道网络安全知识,让网络安全的成果真正惠及你我他。”杨川介绍,巴中市近日举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启动仪式,向群众讲解网络安全。
“原来网络安全离我们这么近!”32岁的市民李贵明听了现场工作人员讲解金融网络安全知识后,得知网络安全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让他学会了如何防范金融诈骗。
“《网络安全法》的出台,标志建设网络强国的制度保障迈出坚实的一步,将已有的网络安全实践上升到法律制度。”杨川说,增强全民法制观念,在全社会树立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的意识。
记者了解到,2016年全市共查办各类涉网案件160余件,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50余名,刑事拘留54人,移送起诉35人,治安拘留29人,抓获上网逃犯160名,为国家和群众挽回经济损失500余万元。
新闻推荐
(记者欧阳常林)7月7日,记者从市环境保护局获悉,巴中市形成“四个常态”优化环境保护总体布局。履责形成常态。巴中市出台《巴中市环境保护职责分工方案》,明确“一把手”第一责任、领导干部“一岗双责...
巴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巴中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