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明书记此言深刻点明了脱贫攻坚任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以及我们对待扶贫工作应有的态度。省政协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把服务扶贫开发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迅速发出倡

四川政协报 2016-09-10 00:00 大字

脱贫攻坚,唯此为大;念兹在兹,殚精竭虑。省委王东明书记此言深刻点明了脱贫攻坚任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以及我们对待扶贫工作应有的态度。省政协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把服务扶贫开发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迅速发出倡议,出台实施意见,广泛开展“我为扶贫攻坚做件事”活动。为此,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切实克服今年换届可能产生的松懈思想,更加深入地开展“我为扶贫攻坚做件事”活动,把倾力脱贫攻坚的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充分展现脱贫攻坚政协力量。

深入宣传发动

让委员帮扶更加有“心”

委员的积极参与,是确保“我为扶贫攻坚做件事”活动纵深推进的基础,必须坚持把思想发动作为首要任务,着力汇聚政协决战贫困的强大合力。要突出领导示范引领,政协主席会议成员要自觉摒弃“二线”意识,树立变“助力”为“主力”的思想,率先垂范、攻坚克难,以脱贫攻坚成效来检验自身工作,把各自联系点的“试验田”干成指导委员行动的“示范地”。要强化委员社会责任,通过会议发动、集中培训、个别谈话等方式,广泛凝聚思想共识,引导委员不当“看客”,争当“践客”,与政协组织同心同向、同步同行,形成领导示范引领、干部自觉跟进、委员广泛参与的生动格局。要讲好脱贫攻坚故事,坚持发出政协“好声音”,充分运用报纸、电视、网络、简报等多种手段,深入宣传报道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感人事迹和成功经验,努力壮大活动声势,营造浓厚氛围,激发委员不甘人后、见贤思齐的思想共鸣。

助力创业带动

让委员帮扶更加有“力”

将贫困群众置入企业致富产业链条,是实现脱贫致富的现实选择,必须认真解决好委员帮扶“有心无力”的问题,千方百计激发委员帮扶动力。要充实加强帮扶力量,积极参与内引外联工作,广泛走访在外商会会员和成功人士,倡议他们返乡投资富民强村产业,利用今年换届之际,合理增加工商联界别委员名额,吸纳发展较好、信用度高、作用明显的企业家为委员,积极搭建企业扶贫平台。要积极营造良好环境,认真开展“回乡创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专题协商、对口协商和提案办理协商,多渠道积极建言龙头企业培育,广泛开展投资软环境建设民主监督,帮助企业享受参与脱贫帮扶的政策扶持,提振企业发展信心,破解企业发展瓶颈。要坚持服务企业发展,按照“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要求,帮助政协委员做大做强实体产业,为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办证、选址、拆迁等提供支持,现场解决困扰企业发展的实际问题,增强企业帮扶能力,实现企业发展与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双赢。

突出创新驱动

让委员帮扶更加有“法”

发挥委员界别特色和优势,是脱贫帮扶的正确路径,必须充分发挥委员在岗位、资源和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尽力展示真帮实助的委员风采。要全力开展产业帮扶,发挥委员的岗位优势,发动委员在贫困村投资或协助引进产业项目,通过“企业+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模式,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切实改变贫困村发展产业难、产业无特色的困局,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要致力开展就业帮扶,发挥委员的资源优势,通过各类众创空间平台,帮助贫困家庭创业就业,解决贫困劳动力综合技能不高、就业面窄等问题;鼓励企业家委员定向招聘或利用商会渠道介绍贫困户就业,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要倾力开展智力帮扶,发挥委员的信息优势,将扶贫与扶智相结合,充分运用先进技术、文化、理念,发布致富信息,组织各类科技咨询,到田间地头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和专题讲座,助推贫困家庭脱贫解困。

促进整体联动

让委员帮扶更加有“效”

努力确保活动抓实见效,是推动“我为扶贫攻坚做件事”活动持续开展的根本保障,必须努力构建精细、常态、实效的推进工作机制,促进委员帮扶任务刚性执行。要构建牵头揽总的领导机制,由政协主席负总责,副主席分管专委会,专委会联系服务委员联组或委员,把开展活动相关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与其他履职工作一起研究、部署、推进,主席会议每月至少听取1次活动开展情况,督查帮扶贫困村、户“双七有”目标落实情况,形成工作常态。要构建赶超争先的工作竞争机制,通过召开活动总结会、表彰会、推进现场会等形式,加强学习交流,总结活动成效,推广有效、管用、可复制的形式和做法,致力推出一批带动力强、脱贫效果好的帮扶典型。要构建多方监督的考核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委员帮扶网络台账,开通活动手机APP信息综合平台,完整、真实、快速地反映活动轨迹,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将活动纳入委员履职“五个一”活动,坚持半月一督查,季度一通报,将贫困群众脱贫销号情况作为委员继任和表彰先进的重要参考。

(作者系巴中市恩阳区政协主席)

新闻推荐

关爱寄宿生 别让烦恼困扰他们

□本报记者刘鑫11月14日下午5点30分,巴中市恩阳区一村小的学校食堂员工一边给农村寄宿生打饭菜,一边说:“多点儿,吃饱点儿。”叔叔阿姨们的关怀,让孩子们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对于寄宿的山里娃来说,快...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