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绣出致富花
“在稻田里养殖生态鱼,可以让收入翻几番!”6月6日,巴中市南江县傅家乡杨雀村党支部书记习洪走在田埂上,望着在稻田水中游来游去的鱼儿心里乐开了花。村民们说,老习既是杨雀村的党支部书记,又是山前山后的养鱼专业户,他每天都会到稻田间转转,并和村民们一起讨论鱼苗的长势、销路及今年的收成。
几经挫折 不言放弃
“刚开始创业的时候,缺资金、缺技术、缺经验,只有投入没产出,也没有钱支付民工工资,4个人的活儿我一个人全部干完!”习洪回想起当年创业的苦楚记忆犹新地说,“2014年,经过一番考察,决定利用村里水源优势养鱼,四处筹措了10万元钱购买鱼苗,并把鱼苗放进水库和稻田。谁知,半个月后的一天,上游的污水冲进了水库、田间,鱼苗在几小时之内全部死去,一家人欲哭无泪。一天妈妈向二哥哭诉说‘你弟弟起心养鱼发财,现在家里不仅亏了本,就连走亲戚送礼的钱都没有了。\’二哥听到母亲的哭诉,当即便把我叫到面前就是一耳光,‘你把我们的脸都丢尽了\’!我含泪呆呆地看着二哥,暗暗发誓:总有一天我会成功!”
“事后,我又四处借钱、贷款25万元,再次将购回的鱼苗放进水库和稻田。不料,两周后一个夜晚又下起了瓢泼大雨,无情的洪水把稻田的鱼一条条掳走,掳去了一家人的希望!妻子望着洪水一下瘫坐在泥巴地里嚎啕大哭······”习洪欲哭无泪地说道。
同行的傅家乡党委书记饶升才接过话茬介绍说,面对失败,习洪没有退缩,他随后又投入了几万元,把买回的鱼苗小心翼翼地放进稻田!
勤学技术 创业成功
一次次的失败没有击垮习洪,面对沉重压力的他越挫越勇。通过在农民夜校学技术,并买回《养鱼技术》书籍“挑灯夜战”学习,取得了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进步的良好效果。习洪说,“那段时间我晚上去夜校听课,白天在鱼塘转,一天只睡两三个小时,做梦都梦到研究如何养鱼。为了借助‘他山之石\’,我揣着少得可怜的一点钱外出考察学习,没有钱,一天就只吃一个馒头。”
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探索,终于积累了丰富知识。习洪告诉笔者,后来,在鱼塘的选址和建设、鱼苗管理、繁殖饲养技术、饲料配方、流水养鱼、稻田养鱼、鱼病综合防治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14年,在县水产渔政部门的指导下,实现了由原来的网箱养殖向生态养殖转变,成品鱼养殖向商品鱼苗培育转变,普通鱼养殖向特色鱼养殖转变的“三大转变”,当年就获得收入120多万元,第二年又实现收入翻番。从此,习洪养鱼成功的消息便在山前山后传开了!
稻鱼共生 带富乡邻
“腰包鼓起来的习洪没有忘记当初给他帮助与鼓励的人们,更不会忘记傅家乡还有很多期盼脱贫致富的村民。”饶升才介绍说,2016年,他带着老百姓的期盼,成立了专业养殖合作社发展“稻鱼共生”,并以“土地流转+种植+养殖”的方式壮大经济实体,以“土地入股+租金”“利润分红+务工收入”的“双分红”“双保险”模式保障群众收益,致使当地老百姓由“农民变为了股民”。2016年,合作社吸纳61户贫困户,248人。年终,入股贫困户每人分得红利1700元。
今年,尝到甜头的老百姓纷纷要求加入他的合作社,截止目前,他已吸纳杨雀、碑梁、袁家等村100多户贫困户加入养鱼专业合作社,并发展稻鱼共生600余亩。据业内人士预测,今年仅稻鱼共生一项就可为群众增收120万元以上。通讯员 肖定怀
新闻推荐
“贾老师,我家养的乌骨鸡咋个没得我们村里那个大学生养的好呢?”“咋个没得人家的好呢,你那鸡苗是从哪里来的?”“在集市上买的,它主要是不肯长,羽毛也不光滑,还老得病。”近日,当巴中市南江县老科协畜牧...
南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