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文化优势 助力脱贫攻坚
一季度一次的群众文化活动文艺汇演。
冉峥嵘工作近照。
贫困村农民在书屋淘金。
——南江县推进群众文化活动的实践与体会
□冉峥嵘
筑牢农村文化之基,补足信仰精神之钙,引领脱贫发展之舵,这是脱贫攻坚系统工程中文化脱贫的责任与担当。只有坚持文化脱贫和物质脱贫互助共推、统筹推进,才能实现群众的真正脱贫,同步小康。
近年来,南江县文广新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市文化部门具体指导下,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同步小康”这个主题,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原则,努力创新机制,大做文化惠民、文化乐民、文化富民文章,为全县脱贫攻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文艺下乡助力群众思维转变
南江是国家级贫困县,贫困人口众多。贫困的原因除自然环境恶劣,交通闭塞、资源缺乏等以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落后。鉴于此,县文广新局经过反复研讨,确立了以 “送文化下基层转变群众落后思维”的文化惠民工作定位,制定了每季度轮流到一个乡镇举办一次以 “歌唱新南江”为主题的群众文化活动推进会和每月到一个贫困乡村开展一次以 “情暖乡村”为主题的送文化下基层活动方案。
2016年初,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八庙、燕山、高塔、赤溪等乡镇实施扶贫连片开发,县文广新局及时组织创编了一台以宣传***政策为主题的文艺节目,并在八庙镇召开了2016年第一季度群众文化活动推进会暨文艺汇演。通过自编自演的歌舞、小品、快板等节目,深入浅出地宣传了***、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发展、“四好”村建设等目的和意义。许多群众在观看文艺汇演后,思想受到触动,思维方式得以转变。
原来工作难度最大的八庙镇普照寺村仅在短短十多天时间就完成了近千亩的时令蔬菜种植,并采取“公司+合作社+党员+农户”模式流转村民土地500多亩,建成了干鲜果业基地。燕山乡李寨村在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建设初期,杨德全、刘伯楚等10多户贫困户总认为自己住的老房子住习惯了,搬到聚居点后饲养家禽家畜不方便,思想抵触情绪很大,在观看文艺演出后,他们不仅率先报了名,而且还积极配合施工建筑队在统一的安置点建起了新居,今年春节前,10多户贫困户全部搬进了新居。
县文广新局按照县委、县政府把新农村建设到哪里、把脱贫工作开展到哪里,文化部门就把文艺演出送到哪里的要求,先后在下两、大河、正直等20多个脱贫工作重点乡镇开展以 《歌唱新南江》为主题的脱贫宣传文艺汇演30多场次,在关门、高塔、燕山等偏远乡村开展“情暖乡村”文艺演出20多场次,实现了48个乡镇全覆盖,受教育群众达到50多万人次。正是由于文化在脱贫攻坚中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打开了转变群众思路的突破口,全县干部群众形成了共识,统一了思想,2016年53个贫困村成功销号、1.96万人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7.7%,脱贫攻坚取得首战告捷。
图书下乡助力科技兴农
根据调查,南江县农民致贫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科技意识淡薄,农业生产科技水平低,科技致富增收能力脆弱,很多贫困户属于“靠天吃饭”,缺乏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为改变这一现状,县文广新局在贫困村大搞标准化农家书屋建设,把农村和农民最实用最需要的政策法律书籍、农业科技书籍、工具书籍摆进村农家书屋,让贫困群众通过阅读图书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科技意识和科技致富能力,进而促进农村改革、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和农民增收。
地处高山的关坝镇小田村,以前是一个纯农业贫困村,很多农户一年仅靠种植一季水稻和玉米维持生计。去年9月,县文广新局在得到乡村干部的情况反映后,立即派出图书馆工作人员进驻该村,配合村上建起了一个藏书2万多册的标准化农家书屋,吸引了众多群众前来阅读。该村党支部书记谢华高看到一本 《中药材高产栽培技术》的书籍后,当即便与几名村干部合计,发动家家户户栽植川乌、白芨等巴药产品。目前,全村已种植川乌600亩、白芨200亩、万寿菊500亩,据测算,今年仅中药材一项,就能带动全村人均增收1080元。
据了解,和小田村一样依靠农家书屋建设摆脱贫困的还有赤溪镇蒲坪村、东榆镇桥坝村等47个村。如今这些村的老百姓只要一提起图书下乡给农民带来的好处,他们都会如实说道:“山村农民脱贫增收,图书下乡功不可没。”
与此同时,县文广新局还经常组织图书馆利用乡镇集镇当场天或节日庆典,把流动图书车开进场镇、农家乐、巴山新居居民聚居点等人口密集场所,让农民群众挑选借阅自己需要的农技、实用法律法规等书籍,让农村群众在阅读中增长知识,提高农业生产技能。
“大文化”格局助力脱贫奔康
在实施文化惠民扶贫工作中,县文广新局始终以文化设施建设为主抓手,着力构建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努力保障群众基本公共文化权益。投资1.8亿元,建成县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巴山游击队纪念馆、体育馆和影剧院等“五馆一院”,并向社会免费开放。同时,还以乡镇文化阵地为支撑,相继完成48个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517个农家书屋和360个文化大院建设,从而让贫困山村的群众都能够享受书报、演出、广播、电影、电视等公共文化惠民服务。紧紧围绕乡村旅游发展,按照“政府主导、企业搭台、群众办节、农民增收”的运行机制,常态化举办“醉美玉湖·七彩长滩”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大酥肉节、庖汤节、彩林节、抢鱼节和云顶茶文化旅游节、南江黄羊美食节等乡村旅游节庆活动文艺演出,积极为乡村旅游集聚人气、拉动消费出力。
为抓好非物质文化保护和民俗文化传承,夯实文化传承的社会基础,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引领和推动南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助推器。南江县积极将米仓古道并入蜀道申报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将“巴山背二歌”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将“说春”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收集整理不可移动文物820处、可移动文物4380件。组织乐坝镇“巴山背二歌”传习所、杨坝镇“南江民歌”传习所等10个非遗传习所和县城各社区居民,每月1日在县城集州古街戏楼举办一次《集州欢歌》民俗文化展演,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展示群众的生活自信。
在实施文艺精品工程方面,创新文化创作生产激励机制,打造“文艺南江”。抓住中国曲协“结对子、种文化”基层联系点的契机,积极创建省曲艺之乡。由本地曲艺人才创编的方言小品 《斗地主》《巴山背二哥》《生活的味道》分别获得国家文化部第十四届、十五届、十六届群星奖。以脱贫攻坚题材的话剧《滴灌》已完成创作,正在编排之中。宣传南江特色农产品的 《云顶茶歌》《南江黄羊之歌》《金花银花山花花》等歌曲,进一步提升了南江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主要体会】
领导重视是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保障。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群众文化活动。县文广新局成立了以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的群众文化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坚持定期、不定期研究群众文化工作,并将群众文化活动纳入乡镇的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内容,规定各乡镇每年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不得少于4次,各村每年开展文化活动不得低于2次,并要求做到有影像、文字资料记录,确保群众文化活动有序正常开展。
精心组织是群众文化活动顺利开展的必备条件。为确保活动效果,每一项群众文化活动,南江县文广新局都精心组织。首先是策划制定活动方案,明确活动主题;其次是确定主办单位、协办单位、承办单位、活动时间和地点、参加人员等;再次是对活动现场进行测量、舞台布置、场地安保、人员分工、节目编排、经费落实、联系方式、天气预报等,确保全县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常态化开展。全县性大型群众文化活动每年均保持在20次以上。
经费保障是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重要前提。群众文化活动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一面镜子,它反映群众对物质、精神两方面的追求目标,每一次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经费保障。南江县委、县政府每年投入的群众文化活动经费达400余万元,为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
作者系南江县文广新局党组书记、局长
新闻推荐
四川经济日报巴中讯(记者何菊)记者从巴中市国土资源局获悉,5月1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然科学署生态地球科学部向该局发来邮件,表示将于8月15日前对“光雾山-诺水河”地质公园申报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
南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