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路通到家门口 产业扶起贫困村
□本报记者 庞峰伟 程文雯 袁婧
四川秦巴山区2013年共识别贫困村4432个、贫困户87.3万户,是四川省识别贫困村、贫困户最多的片区,扶贫任务十分艰巨。10月15日,本报记者兵分3路,走进达州市、巴中市、广元市的贫困村,聚焦干部群众决战全面小康、全力***的精神面貌和务实行动。
达州市深沟子村:
修路只是第一步
10月15日一早,从达州市区驱车1个多小时,记者来到达川区檀木镇深沟子村。从达州中学派驻的驻村“第一书记”张中德告诉记者,今年实施***后,大路终于通到了贫困户家门口。“以前都是泥泞小路,穿草鞋才不得打滑。”深沟子村3组村民李代孝说。今年以前,深沟子村11个组,除了山下的1组通上了硬化路,其余10组都只有仅供步行的小路。
今年,张中德联系达州中学出资为深沟子村拓宽了道路,下一步还会继续筹集资金将道路硬化,“路好了,贫困户的危房才好改造,产业才能发展。”“大路通到家门口,我打算多养几头牛。”3组村民吴治仁养了十几年牛,不缺经验、技术,他主动找到张中德协调帮扶资金,想扩大养牛规模。“修路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带动村民发展养殖产业才是致富的长久之计。”张中德说,全村71户贫困户的期望是压力,也是动力。
巴中市长滩村:
旅游乐了贫困户
临近晌午,记者来到巴中市南江县正直镇长滩村,村文化活动中心的一侧,停着10多辆私家车。“他们都是来耍的游客,如果赶上节假日,人要多几倍。”村主任张永顺告诉记者,近年来,长滩村着力打造4A级乡村旅游景点,目前已是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村。
走进长滩村,青瓦白墙房掩映山间,硬化道路延伸到每家每户,各家房前屋后的“微田园”里,不仅种有辣椒、白菜,还有菊花等观赏花卉。“最美的,还要属我们的生态彩林!”张永顺引着记者走出村子,视野豁然开朗:绿色、黄色、红色的各类苗木像一幅水彩画铺在大地上,美不胜收。“彩林不仅美,还给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贫困户杨绍静告诉记者,村里引进四川七彩林业公司流转土地1200亩,栽植赤枫、红枫等树木4万多株。他和十几个贫困户到苗木基地打工,一年能多赚5000多元。
如今,长滩村除了生态彩林,还建有两个标准化网球场、山地自行车户外拓展运动基地,两家乡村旅游酒店和10多家农家乐,月接待游客数千人次。长滩村2013年精准识别38户建卡贫困户,通过旅游扶贫,去年已脱贫5户,今年预计脱贫8户。
广元市断桥村:
代养肉鹅助脱贫
“800只肉鹅卖了7万多元,赚了2万多元。”记者见到广元市昭化区丁家乡断桥村贫困户丁国成时,他刚给四川垚壮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打完电话,想再多入栏代养些肉鹅。仅一年,丁国成就摘掉了“穷帽”。
今年5月,丁家乡引进四川垚壮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300万元在断桥村建设生态小家禽养殖基地,采取公司+农户的“代养模式”,大力发展生态小家禽养殖。公司为代养户免费提供种苗、饲料、防疫和技术,保底价格回收农户代养的鹅。“按现在的市场价计算,5300只肉鹅要卖46万元,纯利润就有13万元。”在断桥村生态小家禽养殖基地,公司总经理昝树鸿对记者说,下一步,他还要扩大肉鹅代养范围,发展肉鹅深加工,带动更多百姓脱贫致富。“别看这些平时不起眼的东西,一个月能卖八百块钱左右。”刘春秀是邻近的高照村贫困户,隔三差五把自家地里的红薯叶子和荒坡上割来的杂草卖给养鹅基地,小赚一笔。
除了代养肉鹅、卖草料,断桥村的不少贫困户还能到养鹅基地打工。“每月有2000元左右收入,我还流转给了垚壮农业公司好几亩林地,今年脱贫肯定没问题。”贫困户丁国全说。
新闻推荐
——巴中地税系统精准服务农民工就业创业□邓兴顺韦峯信息服务系民情、宣教服务排民忧、专业服务解民难、驻地服务维民权、亲情服务惠民生。近年来,巴中市地税系统充分发挥职能,创新五大服务方式,...
南江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南江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