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蔬菜陕西农民增收支柱产业

陕西日报 2016-02-15 18:17 大字

“粮、果、畜、菜、茶”。蔬菜是陕西农业主导产业,也是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2015年,全省蔬菜总产值510亿元,成为农民增收新亮点。

在刚刚收官的“十二五”,陕西省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实施“百万亩设施蔬菜工程”,实现了蔬菜数量更加充足、品种更加丰富、质量更加放心、价格趋于稳定的良好局面。

蔬菜总面积755万亩 设施规模西北第一

2015年全省蔬菜种植面积755万亩,产量1670万吨,较2010年分别增长13%和21%;设施种植面积300万亩,总产870万吨,分别较2010年增长59%和45%,规模占蔬菜总面积的40%,较2010年增加了12个百分点,位居全国前列,西北地区第一。

全省集中连片的规模化设施基地有了新发展,百亩及以上连片基地151万亩,占设施总面积的一半。设施结构更趋合理,日光温室62万亩,占总面积的22%;大中棚148万亩,占总面积的52%;小棚75万亩,占总面积的26%。

 区域布局合理 地方特色凸显

全省蔬菜产业布局优化。形成了以泾阳、三原、高陵为中心的设施蔬菜产区;以太白、靖边、定边、洛南为中心的高山有机蔬菜等特色蔬菜产区,和以陕南、关中西部为主的规模化、标准化食用菌产区。

同时地方特色优势凸显。形成了以阎良、灞桥、长安、户县为中心的大棚西甜瓜产区;以大荔、华县、临渭为中心的设施时令鲜果和瓜菜产区,和以兴平、武功为中心的清水莲菜产区。

   蔬菜产值510亿元 成为农民增收新亮点

全省2015年蔬菜总产值510亿元,其中设施产值255亿元。全省日光温室蔬菜亩均收益2万多元,大棚蔬菜亩均收益7000多元,露地蔬菜亩均收益1600多元,已成为陕西省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蔬菜产业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就地就业创业,带动农资、农机、灌溉设施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及运输业和零售业的发展。

伴随着菜—畜—沼(菜—沼)循环模式,秸秆综合利用等的推广普及,减少了污染,节约了能源和生产成本,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创建国家级示范园107个,农业部5年抽检产品质量全合格

标准园建设成效显著。“十二五”期间,共创建国家级蔬菜标准化示范园107个,面积5万亩以上;建设完成省级设施蔬菜及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园(场)132个,面积6万多亩。

标准化创建形成了一批标准化示范园,产品经农业部5年10次抽检全部合格,引领和带动全省蔬菜生产标准化和产品质量水平的稳步提高。

全省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和GAP认证、地理标志登记规模扩大,无公害蔬菜产地认证314个,产品认证498个,生产规模72万亩,年产量105万吨。蔬菜绿色认证企业14家,产品45个,面积2.06万亩,产量14.83万吨。蔬菜、食用菌、西甜瓜地理标志认证18个。涌现了“太白山”、“恒绿”、“南泥湾”等一批蔬菜名优品牌,深受市场青睐。

   生产14大类500多个蔬菜品种 均衡供应能力提升

全省蔬菜生产品种达到14大类500多个,品种结构优化,精细菜、大路菜搭配日趋合理,时令菜、反季节菜丰富多样,顺应了市场的多层次需求,丰富了城乡居民的“菜篮子”。

设施种植种类从过去的以蔬菜为主逐步扩展到西甜瓜、食用菌、草莓等多种作物,实现了反季节生产和周年持续供应,并由大宗型向特色精品型转化、产量增长型向质量优质化转变,丰富了鲜活农产品供给种类,提高了供应能力。

全省蔬菜产品在季节性、结构性部分调出的基础上,冬春淡季调入量由过去的300多万吨减少到目前的200万吨,反季节供应能力增强,年均衡供应水平提升。

   市场流通体系完善 产销衔接更为紧密

蔬菜产地批发市场、销区早晚市、社区销售网和冷链体系建设加快,市场流通体系得到完善。

建成了覆盖全省所有市区20个基点县的蔬菜产地生产信息监测预警体系,为有效指导生产和促进产销衔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参加博览会或举办蔬菜节、瓜果节等一系列促销活动,宣传推介瓜菜产品。积极推行农超(社、校)对接及连锁经营、直供直销,全省建立农超(社、校)对接及大中城市蔬菜社区直营、直销店(点)1000多个,产销一体化稳步推进,流通成本逐步降低,市场价格趋于平稳。

新闻推荐

太白制定村干部行为规范“二十条”

本报讯(张建斌)日前,太白县制定出台了《村干部行为规范“二十条”》,从政治规矩、思想作风、工作学习、言行举止、廉洁自律等方面对农村干部提出了更严、更高、更细的要求,并积极组织全体村干部认真学...

太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太白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