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爨、醋……这些姓你听过吗?一起探寻有趣的宝鸡“姓氏文化”

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微信号 2022-02-21 09:34 大字

编者按:上古八大姓多与宝鸡有关,比如周文王的“姬”姓和秦始皇的“嬴”姓,由周的分封在华夏开枝散叶的“姬”姓衍生出许多“氏”,而秦的一统让和周王室藕断丝连的“氏”逐渐独立成姓。所以,在宝鸡,姓氏的故事神秘而精彩,就让我们一起去发现。

有趣的宝鸡“姓氏文化”

古老的姓氏:姜、姬

姓氏故事是深厚的地域文化,“姜”姓、“姬”姓是我国颇为古老的姓氏,位列上古八大姓氏,这两个姓氏在我市均能找到。其中,宝鸡高新区天王镇八庙村有“姜”姓人聚居,宝鸡高新区八鱼镇姬家殿村生活着数百名“姬”姓村民。

“姜”姓源出神农氏,炎帝生于姜水,以姜为姓。郭沫若等人编著的《中国史稿》中说:“据说炎帝生于姜水,姜水在今陕西岐山东,是渭河的一条支流。”《诗经》中的一首诗《绵》显示,周人首领古公亶父带领族人来到西岐,他娶的妻子就是当地“姜”姓氏族的女子,宝鸡地区是“姬”姓氏族和“姜”姓氏族的联姻地。如今,在八庙村有数百人姓姜,八庙村原名姜家窑,因“姜”姓村民大多居住在半山上的窑洞里而得名,1990年前后,村民生活逐渐改善后,才从窑里搬出来。当地人说,这里的“姜”姓人从未断绝。

“姬”姓也十分古老,黄帝居姬水,以姬为姓。“姬”姓也是周朝的国姓,宝鸡是周文化的发祥地,姬昌、姬发、姬旦等“姬”姓名人均成长生活于岐山脚下的周原。姬家殿村约数百人姓姬,当地人认为自己是周文王的后裔。村里有一座依塬而建的北极宫,纪念的是周文王姬昌。据传,西伯侯姬昌曾带人从岐山去常羊山拜谒炎帝,途中遇到大雨,姬昌一行被清水河、马尾河所阻,无法前行,姬昌命人原地驻守,并修建简易宫殿作为休整之处。雨停后,姬昌带大部分人马前行,留下一小队人马看守宫殿,自此,留下的人便在这里繁衍生活,祖辈以姬为姓,他们所居住的这块地方也被称为“姬家殿”。

“姬”姓还是许多姓氏的起源。比如,广东作家王十月祖籍湖北,三年前来宝鸡采风时,多次谈到自己是来寻根的,族中家谱记载王家先祖本来姓姬,王家先祖是姬发的后代,被封到山西太原一带,后迁往江西,又移居湖北,“姬”姓也变成了王姓。他说:“来宝鸡寻根问祖,看到‘姬’姓人拼搏的土地、足印,让我感觉亲切。”

如今,“姜”姓、“姬”姓随着生生不息的生命传承下来,成为这块土地上历史车轮的印记之一。

人间烟火味的姓:爨、醋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其实,这“七件事”的七个字,有的是姓氏,更有较为罕见的姓。比如,宝鸡就有“醋”姓,还有“爨”(音cuàn)姓。“爨”的本义为烧火做饭。“柴”姓、“米”姓相对普遍一些。这些充满了人间烟火味的姓氏,让人觉得有趣又亲切。

在扶风县杏林镇的浪店村,“醋”是村上的第一大姓。《百家姓》中没有“醋”姓,说到它的渊源,文献中也没有记载,留下的只有那流传于数代“醋”姓人口中的传说。据传,他们的祖先为躲避追杀,改原本的“祖”姓,为与之谐音的“醋”姓,落脚于此,从此勤恳耕作,治理地方。

据《中国姓氏大辞典》中的记载,陕西扶风、四川成都等地有“醋”姓,据不完全统计,“醋”姓在全国约有2000人,其中扶风的“醋”姓人数最多。这个姓对于村民而言,并没有特别之处,很多人走出了家乡后,才知道自己姓氏的独特。

在西府人的日常生活中,常说某种吃食“爨得很”,就是形容香味浓烈、扑鼻而来,比如,“臊子面爨得很”“新泼的油辣子爨得很”等。

“爨”,古籍《广雅》中记载:“爨,炊也。”《说文解字》记载:“爨,齐谓之炊爨。”它的本义为烧火做饭。

这个字也作为姓,根据不完全统计,宝鸡地区“爨”姓有百余人。据了解,还有不少“寸”姓、“炊”姓,是从“爨”姓改姓而来,但读音还是念“cuàn”。

爨,是一个古字;爨,也是一个古老的姓。爨还是一个古老的官职名。西周时期,在宫廷中制膳的官员称为爨官。《周礼》中就有对“爨官”的记载。

西周的建立以及宗法、分封、井田、礼乐制的完善,使中国姓氏发展到鼎盛期。爨,这个西周时期的古老官职,或许就与如今的“爨”姓颇有渊源。

以季节为姓:春、夏、秋

初听春雨、夏粮、秋收等词,很难让人联想到姓名,但在宝鸡,这些字词是确确实实的人名。在宝鸡的村落能找到“春”“夏”“秋”三个姓氏,未见“冬”姓,这三个姓氏分布于陇县、扶风、岐山等地。

“春”姓较为罕见,陇县温水镇有个村庄叫水眼村,现已并入峡口村,这里有百余人姓“春”。水眼村位于高山上,需沿蜿蜒公路和层层梯田盘旋而上方能到达,村里有一股从高处奔流而下的山泉。村民春忙生听父亲讲,“春”姓人在水眼村生活了几百年,最早有两个“春”姓先祖来到这里,两人依山傍水一上一下而居,后来娶妻生子,渐渐繁衍出了几十户“春”姓后人,分为上春家和下春家。上世纪60年代前,上春家、下春家均有半亩地大的祖坟,除夕清明时节,“春”姓男儿就结伴上山祭拜祖先,还有甘肃平凉人前来祭祖。

“夏”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54位,宝鸡“夏”姓人较“春”姓人要容易寻找些。扶风县法门镇冯家村夏家组聚居着数百名“夏”姓人,记者曾听夏志忠老人讲,此地“夏”姓人是在明朝初年大迁徙中从山西来到扶风的,当时山西作为元朝统治腹地,人口稠密,关中部分地区因战乱和天灾,人口稀少,为平衡人口分布,朝廷组织了移民迁徙。与村民讲述相似的是,在山西“古槐后裔姓氏表”中就有“夏”姓。冯家村夏家组原来有棵“百岁”大槐树,每有人问起“夏”姓来源,村民都会想起这棵大槐树和一句俗语:“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在陇县东风镇枣林寨村有个地方叫秋家庄,这里聚居着三百多位“秋”姓人。秋正红老人回忆,60多年前,村中有个秋家祠堂,是他儿时最喜欢去的地方。每到过年时候,管祠堂的叔伯就会在祠堂给小孩子发白馍,那时候白馍是难得的好吃食,如今祠堂早已消失了。当地人认为,这里的“秋”姓是由甘肃通渭县迁到陇县关山,再迁至今天的枣林寨村。“秋”姓更早的来源难以追溯,《路史》中有一句话“少昊之后有秋氏”,相传少昊有位后人叫湫胡,其子孙中有人将“湫”去掉三点水为“秋”姓,自此相传。

“春”“夏”“秋”姓氏背后,有许多关于姓氏来源的推测和研究,人们对姓氏文化的热衷,其实是中国人认祖归宗的一种情结。

故事多的姓:辛、段

宝鸡姓氏文化丰富,有些姓氏背后颇有故事,如扶风天度的“王”姓为明代“铁胆御史”王纶后裔、千阳的“段”姓源自唐代名将段秀实、市区的“党”姓与三朝元老党崇雅有关……村庄里的姓氏和家风故事令人动容,祖辈先贤的品行通过血脉与姓氏,传承至如今的宝鸡人身上。

在凤县唐藏镇通往通天河景区途中,有一个村庄叫辛家庄村,住着百余户“辛”姓村民。村里存有一本清代族谱《辛氏家先牒谱》,族谱中写:“唐藏辛氏始祖名酉庚,于元代末期至正年间,为躲避战乱,从四川成都迁居而来。”如此算来,唐藏辛氏已有600多年历史。

在辛家庄村东南辛家陵园塬下的“墓子湾”,墓主人是唐藏辛氏族人、明代天津兵备副使辛思齐,虽然辛思齐的官职不算特别大,却得到了朝廷的嘉奖,赐墓地、立牌坊及石雕仪仗,以示褒奖。《凤县志》讲辛思齐“以清慎著名”。

明末社会动荡,彼时,辛思齐致仕归乡,在老家唐藏生活。一支反朝廷队伍进入唐藏,叛军听说辛思齐做过官,在当地很有威望,便想让辛思齐投效叛军,影响民心。辛思齐率领子孙和家仆与叛军拼死作战,杀死贼人数十人,但还是因寡不敌众被活捉。叛军百般引诱辛思齐,辛思齐铁骨铮铮不为所动,宁死也不投降,叛军以其子女生命为威胁,辛思齐怒吼一句:“恨不啖汝肉,可速杀我。”最终辛思齐被杀害。

辛家庄村辛建荣曾参与编修《辛氏唐藏九门子族谱》,族谱中不仅记述了辛思齐的故事,还将家训、家戒、家规、家教放在重要位置。如今,每逢春节或清明,唐藏“辛”姓后人都会去祭祖,纪念先辈辛思齐,并由德高望重的长辈对“辛”姓后人奖优惩劣,纯良家风在村庄里绵延。

段秀实是唐代名将,早年征战于西域,后来参与平定安史之乱。从段秀实的曾祖一代开始,家族便定居千阳。段秀实为“千阳三贤”之一。如今的千阳县城关镇段坊村和段家湾村,都和这位历史名人渊源颇深。(宝鸡日报记者 张琼 麻雪)

宝鸡新闻网最新原创作品:

转发加油!宝鸡2022年经济工作这样干

新闻推荐

陕西省3项考古参评“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月8日,中国文物报启动了“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初评”活动。2021年全国经过审批的考古发掘1700余项,候选项...

岐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岐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