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3项考古参评“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三秦都市报 2022-02-09 01:53 大字

2月8日,中国文物报启动了“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初评”活动。2021年全国经过审批的考古发掘1700余项,候选项目均为各发掘资质单位主动申报,经国家文物局审核,最终确定32项参评。评选活动办公室将组织投票推荐产生20项进入终评。

陕西有3个项目入选初评,分别是陕西宝鸡周原遗址、陕西西安灞桥江村大墓、陕西咸阳洪渎原墓葬群。

首次发现先周时期大型夯土建筑基址

周原遗址是规模最大的先周文化与西周文化聚落,被学界认为是古公亶父迁岐之地和西周都邑之一。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三家单位联合组成的周原考古队,经过2020年至2021年度的考古工作,首次发现了先周时期大型夯土建筑基址,以及一座西周早期城址(内城)和一座规模巨大的西周晚期城址(外城)。

此外还发现了一座战国时期的大型建筑基址,丰富了周原遗址的内涵,并基本确认了战国美阳县治所在。

此次发现的先周时期大型夯土建筑基址位于岐山县京当镇王家嘴村西北,坐北朝南,基址整体东西宽38米、南北长58米,总面积逾2200平方米。整体结构为前堂后室的两进四合院式建筑,目前已揭露南半部分,初步判断由正堂、东西厢房、庭院、附属建筑等组成。

考古专家表示,这座建筑是周原遗址首次发现的先周时期大型建筑,建筑规模之大,形制之清楚,皆为先周时期之最,由此表明,王家嘴一带是周原遗址先周时期聚落的中心。

江村大墓考古纠正了历史文献的失误

通过近20年的团结协作、潜心耕耘,汉文帝霸陵田野考古研究工作取得了重大收获。

霸陵的考古收获纠正了历史文献的失误,确定了汉文帝霸陵的陵位及其规模、布局和内涵,缀合了西汉帝陵形制演变的历史链条,奠定了中国古代帝陵制度的基础。

霸陵的形制要素、规划布局及其丰富内涵,显示出皇帝独尊、中央集权的西汉帝国国家政治制度的初步确立;折射出西汉帝国政治理念、治国思想的演变与确定。

霸陵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反映了“陵墓若都邑”、帝陵“模仿现实中西汉帝国”的建设理念,证实了多民族文化的交流、碰撞与融合,见证了中华文明由“多元”到“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

咸阳洪渎原墓葬群足以续写半部北朝隋唐史

咸阳洪渎原是战国秦汉至隋唐高等级墓葬的首选之地,规模大、等级高、延续时间长,曾有北周武帝孝陵和隋唐名人墓发现。

2020—2021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此区域发掘了战国至明清古墓葬3800余座,揭露出成片分布的战国、两汉、西晋、十六国、北朝、隋、唐时期的家族墓地和墓园,这些家族墓地或墓园规划整齐,各自独立而又排列有序,完整勾勒出长达2200余年的古代墓葬发展演变的序列,在中国考古学史上空前绝后。此次发掘出土文物多达1.6万余件(组),品类丰富,保存较好。本报记者赵争耀

新闻推荐

新华社 | 宝鸡岐山女子在沈阳开面店 免费为陕西籍大学生做臊子面

西安本轮疫情暴发以来,辽宁沈阳的一家面店,一直在为留沈的陕西籍大学生免费提供臊子面。老板程亚娟是陕西岐山人,早在2020年...

岐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岐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