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老冰棍的前世今生◎麻雪

宝鸡日报 2017-07-18 17:42 大字

时下,在大大小小的商店中,非常容易买到一种冷饮,名为“老冰棍”,由各大冷饮厂家生产,并有较为精美的包装。既然称之为“老冰棍”,那么它到底有多“老”呢?这个“老”,应该很久远吧,可以“老”到儿时我们的暑假里,“老”到父辈们幼年的盛夏时!

而在我翻飞的思绪里,我想让这个“老”再“老”些,“老”到三千年前的《诗经》中,“老”到周朝人的炎夏时。

《诗经·七月》中写道:“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意思是说,人们寒冬里凿下大块的冰,储存在凌阴中。那么,什么是“凌阴”呢?考古人员曾在岐山周原凤雏村西周大型宫殿建筑基址内,发现 3口井,井的底部相连,推断是古时用来储冰的凌阴,就是放冰的地窖。这些冰干什么用呢? 2010年,在千阳尚家岭遗址挖出来过一个储藏食物的大房间,据推测,整个屋子就是放置冰和食物的,是个“大冰箱”。

虽然有了冰和“大冰箱”,但是,能在盛夏享用冷饮冷食的,都是贵族。商周时期,就有为王室服务的、掌管冰块藏取的官员,被唤作“凌人”。据载,周代王室贵族启冰用时,还要举行隆重的礼仪。

到宋元时期,冷食花样翻新,有了用果汁放上冰块制成的冰冻食品,名曰“冰酪”,蒙古贵族喜爱乳品,他们将乳品和冰混合在一起食用,算是冰激凌的雏形。再到了明清时期,冰镇饮食不再是贵族专属,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有小贩挑着担子沿街售卖了。

从历史中回来,我曾经在刊发于本报的《俏生生的棋子豆》一文中,说到岐山蔡家坡有“双绝”——“西机糕点”和“陕九冰棍”。上次说了“西机糕点”,这次便来说说“陕九冰棍”。“陕九”是当地一家大型企业,至于它生产什么,儿时的我并不知道、也不关心,只知道陕九家属区的食品作坊里做的冰棍,是最爽口、最香甜的,夏天里,吃一口,凉丝丝的,沁人心脾。那些年的暑假里,我兜里的几毛几分零花钱,几乎都“贡献”给了用自行车驮着一个白色木箱卖“陕九冰棍”的老爷爷。

吃过冰棍后,竹子做的冰棍棒就成了最好的玩具。收集一大把,洗干净,几个小伙伴席地而坐,把手中的冰棍棒握住在一定高度撒下,然后用一根削尖的棍,在一堆杂乱中,一根根拨取冰棍棒,拨取的时候只能拿一根,拨出的归自己,碰到别的算输。

一根根小小的冰棍,可以吃,还能玩,承载着我们快乐的暑假、美好的童年。如今,“陕九冰棍”已难觅其踪,但儿时的快乐却积淀在了我的记忆深处。

窃以为,曾经在岐山考古发现过“凌阴”,岐山的“陕九冰棍”又是盛夏绝品,不禁感慨,这片周原故土还真是地灵人杰!

新闻推荐

光棍脱贫记

本报记者庞文渊在岐山县蔡家坡镇五丈原村,提起八组的“光棍”贫困户蔡锁劳,无人不知。过去,蔡锁劳对生活缺乏信心,好吃懒做,靠低保救助维持生活;如今,蔡锁劳勤快实干,养羊“发羊财”,实现了脱贫“摘帽...

岐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岐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