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村里的致富带头人——记市中区凤鸣镇书房湾村13组贫困老党员刘伯全
◇杨天遨 本报记者 周瑶慧 文/图
刘伯全是市中区凤鸣镇书房湾村13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党员***示范项目引领下,充分发挥党员率带作用,带领全村30户贫困户共同脱贫致富。
政策帮扶 改造危房住上新房
今年已68岁的刘伯全,早年外出务工,由于操作失误电伤右手,手部神经受损,无法继续务工的刘伯全无奈回家。“现在这只手,干活久了都还会麻。”刘伯全的手背如今满是褶皱。不幸的是,大儿子外出务工时,又意外摔断了右手,丧失部分劳动能力,干不了重活。
刘伯全家住了几十年的土坯房,墙体倾斜、墙面破裂、屋檐漏雨,靠着几根木桩支撑的土坯房随时有坍塌危险。
刘伯全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各级帮扶部门和扶贫政策的帮助下,刘伯全就地改造了危房,看病就医免了医疗费,孙子有了教育综合补贴,而自己还养上了肉牛。
养殖肉牛 贫困户共享效益分红
1989年入党的刘伯全,是村里的一名老党员,作为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唯一党员,为了帮助自己和村里其他贫困户脱贫,刘伯全领取了党员***“三百示范”计划示范项目。
通过该项目资金,刘伯全修建了一处40平方米的牛圈,同时整合30户贫困户产业扶贫资金,选购了3头肉牛养殖,待肉牛售卖后,按25%给贫困户分红。
为了养出精品生态肉牛,刘伯全一门心思扑在肉牛养殖上。
每天5点起床,上山割两小时牛草,回家铲牛粪、给牛洗澡、清洗牛圈,“整个流程下来,大概要花3个小时,每天弄两次。”
在刘伯全的牛圈里,3头成年肉牛已到了售卖阶段。刘伯全也开始算起了账。“今年这肉牛预计能卖4万元,除去成本、人工、粮食,自己能收入两三万元,贫困户每户能分到三四百元。”
发挥余热 建设幸福美丽家园
刘伯全屋前院坝是村集体所有,农忙时节,村民都会到此晾晒粮食,但粮食收走了,垃圾却留下了。这时刘伯全会一边“数落”不爱护环境卫生的村民,一边拿起自家扫帚将院坝打扫干净。久而久之,村民也晓得老党员“唠叨”,会尽量带走垃圾。
除了打扫门前“垃圾”外,刘伯全还自愿当起了村道“保洁员”,不管农忙农闲,负责村道的保洁工作。村里派了专门的保洁员之后,只要看到村道上有垃圾,刘伯全总是自觉清扫。
“我是一名老党员,希望发挥余热,为建设幸福美丽家园项献自己的力量。”刘伯全说。
上党课、缴党费、开党员大会,他走在前;村民之间发生矛盾纠纷时,他帮助村干部协调,帮着做村民的思想工作;为了修“组组通”公路,他率先让出土地,筹集修路的方石,自建了200米长的道路堡坎。“堡坎修好了,才能动工修路。”刘伯全用行动诠释着一名老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新闻推荐
礼润心田育新风—— 岐山县传承周礼优秀文化实施“一言九鼎”工程侧记
本报记者孟民“传承活动开展以来,学生有礼貌了,乐于助人的多了。”岐山县城关小学大队辅导员黄亚云说。“周礼优秀文化已经渗透到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人心稳定了,企业有了凝聚力。”岐山北方机械...
岐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岐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