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学者建议引发各界关注 推广唐诗诵读 助力丝路文化高地
唐都长安,中国诗坛的中心,绵延千年,地位难以撼动。时代变迁,让唐诗从当年人人传诵到如今日渐淡出,唐诗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意义与价值还剩几何?近日,市人大代表、陕西警官职业学院院长杨宗科一则《关于实施唐诗诵读工程,助力打造丝路文化高地和品质西安建设的建议》,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关于传统文化复兴的话题再次被人们热议。
围绕西安该如何复兴唐诗这一话题,记者调查了解到:学者的建议已得到了相关部门的积极响应。在不久的将来,关于唐诗复兴的系列举措将在西安大力推行。那些被传诵千年的美好诗句,有望通过更多政策措施,从此根植在更多西安孩子的心目中,让唐诗这一优秀的文化基因代代相传。
诗词大会引发学者关注唐诗诵读
遥想千年之前的唐朝,诗歌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表达情感的载体,传诵至今仍留存的唐诗就有五万六千多首。进入网络时代,唐诗在现代社会实际用途似乎越来越微弱,除了专业人士之外,对普通大众而言,唐诗只是作为校园教科书中分量极为有限的一部分来供学生学习,人们日常生活及工作中使用到唐诗的机会可以说很少。
出于对这种尴尬现实的担忧和思考,在今年2月召开的西安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杨宗科代表就提出建议,呼吁西安市加大让唐诗诵读回归校园的力度。该建议被交到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和市文广新局办理。4月,杨宗科教授又对该建议进行了完善和提升,以西安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的身份,提交到市政府。
出生于宝鸡岐山的杨宗科,深受周原大地独特历史文化的熏陶,他长期关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有着浓郁的传统文化情结。在他看来,唐诗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绝不能被我们日渐遗忘,重拾对唐诗的关注,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杨宗科告诉记者,鸡年春节的中国诗词大会,让华夏子孙再次领略到传统诗歌的魅力,唐诗不仅代表着中华诗歌的最高成就,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西安是唐文化的历史地理文化符号,做好推广传承唐诗文化这篇大文章,具有重大意义。此外,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和改革的规划纲要中,提出了包括实施“中华文化传承工程”等在内的一系列重大战略任务。西安作为国务院确定的第三个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承担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优秀历史文化的责任和使命。充分发掘西安作为千年古都、丝路起点、华夏之源的历史文化价值,文化先行和教育奠基具有重要意义。
唐诗是西安人最自豪的文化名片
朗诵唐诗,也许不能产生任何经济效益,也无法创造实际的物质基础。但是,每当那些优美的诗句脱口而出时,便是朗诵者与千年前古人心意相通、情景交融之时。这一刻,我们会感叹诗歌的魅力,和其拥有的穿越时光的巨大能量。
昨日,跨界诗人周鱼在接受西安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有很多人会问小时候我们背过的唐诗宋词,长大也许已经记不清了,那这些究竟有什么用?其实,年幼时候诗歌对于我们来说就像是儿歌,朗朗上口,但我们并没有办法领会其中的含义,只有在我们长大之后,经历了一些人和事,才会偶尔地被诗歌引起共鸣。比如,在孤独的时候,知道什么是“抱膝灯前影伴身”;在发愁的时候,理解什么是“不信人间有白头”;春天到了,可以用“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来形容满园春色;冬天走了,会在心头涌上“绿螘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的暖意。“可能有的诗句,我们这一生都无法彻底理解,但它们就像是我们看过却不曾经常回忆起的画面,暂存在心里,唯有你处于某种特定的情境,忽然想起一句烂熟于心的诗句,触发了自己的情感,有种穿越千年的相通的情谊,以至于无法用其他语言来形容,想必这就是诗歌的魅力和存在的意义。”
西安作为唐诗的发源地,唐诗文脉绵延逾千年,早就成为这座伟大城市的一笔特殊而珍贵的文化遗产。如果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下一代不能继承这笔文化遗产,这将是无法言说的遗憾。在杨宗科看来,唐诗是最能让西安人产生强烈共鸣和文化自豪的文化名片,在中小学校园里诵读传承唐诗,对于擦亮这张文化名片和树立未来西安人超强的文化自信,都极具现实意义和影响力。
杨宗科说,唐诗在遣词造句上讲究平仄、对仗、韵律,内涵上丰富博大。中小学生诵读唐诗,既能锻炼口齿清楚伶俐、吐音准确流畅;又能大量积累词汇,丰富语言积累,提高感悟能力和文学素养。唐诗多数富于诗情画意,诵读过程中唐诗的风采格调、艺术手法、思想情感等可以在无形中影响学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杨宗科说,中小学生要领会唐诗的内涵,必然要了解诗篇中涉及的历史、地理、传统文化等知识,这比单纯地上历史、地理等课程,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此外,唐诗中不少佳作均蕴含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让中小学生常背诵经典诗文,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胸怀、志气、品格修养和爱国情怀。总之,“唐诗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个宝,诵读唐诗有百利而无一害!”
为此,杨宗科在今年两次撰写复兴诵读唐诗的建议,呼吁尽快在市属义务段的中小学中增加诵读唐诗的课程。他说,唐诗中有大量关于西安历史、风土人情、文化地位等知识,能深入浅出地让孩子明白这座城市的变迁轨迹。传诵唐诗,学校还可聘请专家、名师为学生进行专题讲座,可以在校园开展诵读唐诗、传承经典的专题活动,举办诵读比赛、学生创作、创办学生诗社等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活动。除了学校给力之外,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市教育局等部门也要搭建平台,为全市中小学开展形式多样的读唐诗、学唐诗,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让唐诗成为西安孩子的文化底色
杨宗科的建议,已经得到了西安市委宣传部、西安市文广新局、西安市教育局的积极响应。记者了解到,从本月开始,西安市将出台政策,支持唐诗更方便、更快捷走进校园,走进孩子们心中。
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在全市持续深入开展经典诗歌诵读活动,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经典的兴趣,提高广大学生文化和道德素质,营造诵读中华经典诗歌的浓厚氛围。市文广新局表示,将积极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文化活动,把唐诗诵读和全民阅读推广结合起来。6月,西安将举办2017城市社区艺术节系列活动,在推进社区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中,增加青少年经典诵读进区县、进社区和进学校的活动。此外,在今后西安市举办的少儿艺术节活动中,也将把唐诗诵读作为一个主要内容,运用比赛、展演等多种形式,让广大青少年充分感受到唐诗的魅力。
西安市教育局也表示,将在全市规范汉字书写教育大赛中,增加古诗文联句的范围,以经典唐诗作品、古诗文经典篇目为主。此外,还将着力做好四件事:一是增加专门的诵读唐诗课程,利用学校校园广播、教学网络等平台,进行经典诗文的解读和范读;二是精选诵读内容,除《中华诵·经典诵读活动读本》外,还将根据各年级段学生的生活积淀、审美情趣的差异,向孩子们推荐适合的作品;三是渗透平常经典诗词教育,语文课、国学课、美术课甚至音乐课,实行“课前吟诵”、唱游诵读,诗词歌赋配图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诗歌兴趣;四是充实经典诗文书籍,推荐图书和班级经典诗文书籍,指导学生课余阅读。
西安市教育局工作人员杨诚告诉记者,中小学阶段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启蒙发展和形成的重要阶段,用以唐诗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做他们生命中的文化底色,在孩子们纯真的心灵中播撒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这会让他们受益终生。
在刚刚过去的两个多月里,学者杨宗科倡导诵读唐诗的建议,得到西安多个部门的积极响应和落实细化,正在变成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共同行动。我们相信,在唐诗乳汁哺育下的西安孩子必将茁壮成长,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必将成为西安打造丝路文化高地和品质西安建设的生力军!记者职茵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薛向群通讯员张华刚 “你县因原县长徐烨严重违纪被查处,在去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中被评定为较差单位,请你谈谈对此事的认识。”日前,面对宝鸡市纪委副...
岐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岐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