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借地生“金” 创业“钱”程 ——记省级返乡创业明星王正海

眉山日报 2017-05-19 07:27 大字
王正海指导贫困老人陈明友种植猕猴桃。

本报记者 赵娜娜 文/图

漫山遍野的猕猴桃、穿村入户的水泥路、独具特色的小洋楼……近日,走进丹棱县张场镇岐山村,一幅产业发展、百姓富足的画卷在记者眼前徐徐展开。而在当地群众看来,把蓝图变成美好现实,离不开一个人——省级返乡创业明星王正海。

初次创业尝甜头

岐山村地处总岗山脉,地理位置偏僻,曾是眉山市4个省级贫困村之一,2013年末,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5户169人,贫困发生率17.3%;2014年,村民人均纯收入仅5880元,比全县低4893元。

今年44岁的王正海出生于岐山村4组一户普通农家,家有7兄妹,他是家里的老幺。在他19岁那年,由于家境贫寒,高中毕业后他便跟随老乡南下打工。“当时每月200多元的工资,根本不可能改变家庭的困境。”王正海回忆道,那时的工作不仅很辛苦,还挣不了多少钱。

为了拓展知识面,积累工作经验,王正海没有在困难面前退缩,而是咬紧牙关,勤劳苦干,边工作边学习“充电”,“记不清熬了多少个通宵,深夜看书那是家常便饭。”

慢慢地,有了一定经济基础的王正海开始学做生意……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的打拼,他在武汉买了房子,还赢得了美好的爱情。

返乡创业搞种养

2009年10月的一天,王正海和妻子在武汉农博会上,看到了参展的红心猕猴桃每公斤售价高达52元,他立即想到老家漫山遍野的野生猕猴桃。

“如果回家发展种植业,肯定是一条好的致富路。”王正海心动了,他和妻子商量后,毅然结束了在武汉做得风生水起的生意,回到了日夜思念的家乡,开启了他的第二次创业之旅。为此,他拿出多年积蓄,租下了岐山村150多亩荒山,准备大干一场。

2010年年初,王正海修建了住房和猪舍,喂了20多头母猪,种了50多亩猕猴桃树苗,尝试起养结合,发展循环农业。然而,由于没有种植管理经验,他将没有经过发酵的猪粪直接浇灌猕猴桃,结果发生了肥害,导致种下去的猕猴桃树苗全部死亡。

失败并没有打消王正海创业的梦想。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他深感种植技术的重要性,便开始向村民们讨教,和种植户交流,并多次前往名山、蒲江等地学习猕猴桃种植技术,还专门邀请农技人员到他地头测土配方,进行技术指导。同时,他还购买了大量书籍、利用互联网,不断学习猕猴桃施肥、嫁接、授粉等管理技术。最终,他掌握了一套非常实用的种植方法。

2012年,王正海种植的猕猴桃开始挂果。“我们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猕猴桃生长,加上使用有机农家肥,使得猕猴桃的口感很好,销路也不用愁。”王正海自豪地说。

带领乡亲奔富路

2013年,王正海发现,岐山村有2000多亩茶叶,由于交通条件太差,村民每天凌晨4点就要从家里出发,步行一个多小时山路才能将茶叶背到市场上去卖。为了解决村民出行难的问题,时任村主任的他多方筹集资金50多万元,村民们自发投工投劳,利用两个月的时间,终于修通了一条连接丹棱县和雅安名山车龄镇的产业致富路。

如今,王正海又向周围的村民承包了100亩荒山荒地,专门种植猕猴桃,走绿色有机发展之路,当地已有近20户农户加入了猕猴桃种植队伍。村民只要有问题,他随叫随到;有时三更半夜,他在忙完手里的农活后,还专门把村民们拉到自己家里,给他们“补课”,讲解猕猴桃种植技巧,免费分享自己的种植经验;他还多次组织村民外出,前往雅安名山、成都蒲江等地学习相关种植技术。

今年2月22日,王正海通过丹棱县棱红水果专业合作社,专门请来了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免费为当地村民讲解猕猴桃种植技术,帮助村民增收致富。他也因此赢得了当地群众的连连称赞。

目前,王正海建立了猕猴桃采摘体验区,实行网上订单销售。同时,他还准备多元化发展,修建小型冻库、兴办农家乐、种植发展脆红李,尽最大努力挖掘农产品附加值,带领村民们走一条绿色生态有机发展之路。“乡亲们信任我,我一定不负众望,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带动更多的村民致富。”王正海自信地说。

新闻推荐

岐山渭河尚善湖尚健湖生态运动公园开园

阳光讯(龚晓辉记者张伟)4月27日上午,岐山县河长制启动仪式暨尚善湖尚健湖生态运动公园开园仪式在岐山渭河国家水利风景区尚健湖生态运动公园举行。宝鸡岐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王昭怀主持开幕式,岐...

岐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岐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