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精致教育拖住了生二孩的后腿

宝鸡日报 2017-06-28 16:28 大字
龙东

老一辈人常说,多子多福,可现在养个娃真不容易!奶粉、衣服、上学、辅导班、兴趣班等,事无巨细,哪一样都是一座山!二孩政策正式落地也一年有半,可宝鸡的人口出生率并未出现想象中的大提升,一项面向 2.5万生育二孩目标人群的问卷调查表明,仅有 31.4%的人有生育愿望,生二孩人们少了“果敢”,多了“顾虑”。究其原因,年龄、身体、经济条件制约和时间精力有限等是主因,除了自身原因,后两项可以说都与孩子的教育息息相关。生娃不太难,难的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少人认为,给不了孩子一个良好的教育还不如不生。畸形奢华的教育观,蜂拥而上的“名校热”“择校热”,让许多人知难而退,不愿生也不敢生。

上名校求重点当白领,社会涌动的精致教育理念大有市场,已大大超越了教育供给能力。孩子是父母的心肝,爱他就要给他最好的,好吃好喝,还要让他上好学校。中国人多难就业,岗位之争已波及到了学校的门口,人人都想孩子将来坐办公室当白领甚至金领,没人愿意娃娃下车间当工人。爱子心切,人之常情,让孩子学习好,也无可厚非,但好多人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或者说根本接受不了孩子也是普通人的事实,凡上学都要挑着拣着,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初中高中,要一路重点,不甘人后,和张家娃比,和李家孩赛,生怕落下一步。在超越孩子个人潜质的攀比中,家长不顾学区划分,寻人找关系,为娃择校择班甚至择座位,推动着名校乃至超级学校热过一浪又一浪。可毕竟优质教育资源有限,不能让每个家长和孩子都能完全如愿。客观地讲,教育是教和学两方面的事,老师认真教还得孩子勤奋学,况且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硬件都无可挑剔,只要不挑不拣,每个娃都会有学上。说上学难实际上是上好学校难,一味盲目地追逐名校并不可取。

名校热择校风高收费,加剧了人们对孩子教育的焦虑和担忧,破坏了教育的公益公平性。纵然考试制度有不足,但作为最公平的一种方式,仍然是选拔人才的公正标尺,给普通人家的孩子开辟了上升的通道。只要挤进了名校,等于进了“保险箱”,中高考胜算大,远远就望见大学在招手。一些软件强名师多的名校,抓住了家长焦急迫切的心理,置小升初就近入学不得组织考试的禁令于不顾,把高中按区域招生的规定抛于脑后,冲破政策限制,在各地盯苗子拔尖子,大肆招揽各地的尖子生和优质生源。有的改考试叫检测,换汤不换药,公开组织大规模考试,人山人海,场面壮观,有的把培训机构或补习班当作“预科”,巧接“地线”,提前圈定,割头茬韭菜,自然将来夺高分拔头筹,自然而然垄断中高考状元。一般来说,名校的招生都以分论价,按分收钱,分数越高交得越少甚至不交还要奖励,分数越低交得越多,几万甚至十几万,家长只能咬牙掏。老百姓戏称,“分不够拿钱凑”,还有的直接说就是“拿钱买分”,让金钱渗透于严肃的招生考试当中,严重妨碍了教育的公益性,让人们对招生的公平性也发生了质疑。

要想愿生敢生,不为“二孩”的上学教育发愁,就需要人们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把娃当平凡人来养来教,不必赶时髦竞相攀比,不必非名校不可,同时,教育部门也从严治教,进一步规范招生秩序,对名校乱招生高收费的现象下猛药进行整治,让教育均等化更好地惠及广大群众。

新闻推荐

疼!玻璃门“咬住”娃手指

华商报宝鸡讯(记者赵国强)6月26日晚,宝鸡一幼童玩耍时手指不慎被玻璃门“咬住”,痛得哇哇大哭,幸得消防员及时解救。6月26日晚9时许,宝鸡市宝平路锦绣新城售楼部内不断传来幼童撕心裂肺的哭喊声,一名两...

宝鸡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宝鸡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