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传承与开发 马勺脸谱如何火起来

陕西日报 2016-01-05 20:20 大字

    本报记者 郑昊 通讯员 崔晓波

2015年印度总理莫迪来陕,在宴会厅两侧颜色较深的墙上,分别悬挂着由1个大马勺脸谱和9个小马勺脸谱组成的“龙腾中国,凤舞九州”和“十全十美”的两组插花马勺脸谱,“祈福”“平安”等寓意的小马勺脸谱还被装饰在扇面形的餐巾上。陕西宝鸡的马勺,不仅是陕西的民间艺术品,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中国的民族符号。

莫迪来陕晚宴上的马勺就是宝鸡陈仓人薛亚兵的作品,刚过不惑之年,苦练西府社火脸谱绘制及马勺脸谱制作十多年。在他的工作室记者看到,2010年薛亚兵受邀参加上海世博会,他与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合影,并对其制作马勺脸谱给予高度评价。

  作品“火”了 市场却不热

马勺脸谱绘制民间艺术起源于上古的祭祀、驱傩仪式,在陕西西府宝鸡历史悠久。早年间,民间艺人们制作的马勺脸谱等工艺品,除了在祈福、祭祀仪式上做礼器,便是亲友馈赠或自我把玩,而能上市交易的少之又少。民间艺术大多已被边缘化,一些“绝活儿”甚至面临生存危机。

作为古老民间艺术的“新生代”传承人,薛亚兵对市场和产业化有着近乎天然的亲近和认同。2001年,他学习社火脸谱绘制及马勺脸谱制作。2004年薛亚兵学成出师,决心将社火脸谱绘制及马勺脸谱制作发扬光大。

薛亚兵的马勺脸谱得到了主流文化的认可和接纳,他也成了国内国际各种文化展会上的“常客”。薛亚兵“红”了,他的作品“火”了,可他的马勺销量却并没有上去,这是他一直在反思的问题。

  保护开发追逐产业化理想

面对产业化“诱惑”,把握好“过去传承”和“产业化”关系,大机器生产出的惠山泥人失去了民间艺术的泥土气息和原汁原味,结果遭遇灭顶之灾。惠山泥人也因此从高雅且充满神秘色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沦为“大路货”。薛亚兵表示绝不能让宝鸡马勺脸谱重蹈覆辙。

如果为了承揽大批量订单,而降低马勺脸谱的艺术品位,无异于杀鸡取卵。薛亚兵没有盲目在生产环节上“扩军”,而是将目光转移到脸谱新的介质上。社火脸谱原本只绘制在人的脸部,后来,有人将其绘制到了形如人脸的马勺上,从而开启了马勺脸谱这一新的民间艺术品类。去年11月,民间工艺史上绝无仅有的青铜器脸谱诞生。记者在薛亚兵工作室见到这个以神话人物“王灵官”为原型的青铜器脸谱,神奇的纹饰蜿蜒在神秘的青铜器上,拙朴而苍凉,遥远年代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让人心头不禁一动。

据薛亚兵介绍,以青铜器为介质的马勺脸谱,突破了坯料无法大批量采集的瓶颈,使产业化生产具备了可能性。同时,薛亚兵还将社火脸谱绘制在了瓷器、玻璃制品之上,使脸谱艺术在观赏性之外,又增添了实用性和功能性,从而将这门民间艺术的产业化之路走得更加开阔。

一系列大胆的创新,让马勺脸谱的产业化理想越来越接近现实,薛亚兵也找到了从困局突破的路径。目前,这位民间艺术的“新生代”传人正在忙着筹办“宝鸡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协会”,他决心将马勺脸谱打造成名扬世界的非物质文化产品。

   品牌和创意仍不到位

陕西省宝鸡作为“民间工艺美术之乡”,发展旅游商品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专家认为,将非遗产品转化成旅游商品,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创意。真正好的旅游商品,既要能展示文化,又要符合旅游者审美需求,而这正是旅游商品生产企业比较薄弱的环节。陕西省的非遗商品生产企业虽然不少,但很多仍停留在小规模、低层次,小投入、低水平,小设计、低技术的开发阶段,这从根源上严重制约着宝鸡旅游购物市场的繁荣与发展。

过去,我们过分强调文化的认识功能与教化功能,审美功能,而忽视了文化的消费功能,使文化发展的领域越来越窄,越来越书斋化,意识形态化。发展文化产业是陕西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市场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依托,只有开拓市场,利用市场,才能将文化资源转变为经济效益,将文化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更好地为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产业建设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新闻推荐

两会三人话民生 农民增收,根子还在农业提质增效

本报记者陈嘉安涛文/图周永鑫代表(汉阴县委书记):农民增收始终是我们不可忽视的大问题。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形势下,农民增收的根本出路还在于工业化,而持续增收在于信息化。工业化首先就是要机械化...

宝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宝鸡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