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三人话民生 农民增收,根子还在农业提质增效
本报记者 陈嘉 安涛文/图
周永鑫代表(汉阴县委书记):农民增收始终是我们不可忽视的大问题。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形势下,农民增收的根本出路还在于工业化,而持续增收在于信息化。
工业化首先就是要机械化。目前汉阴的农业机械化程度已达到70%,主要集中在富硒食品的开发、加工产业和新型建材三大产业,打造了集餐饮、物流、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发展综合体,不仅实现了农民本地就业,更增加了优势农产品的工业附加值,塑造了一批像“沈氏家宴”这样的优势品牌。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农业更需要实现信息化,汉阴不仅积极打造电商平台,建立全国合作关系,还组织线下活动,建立物流组织和检验检测等一系列线下服务体系,从而推动农产品销售,实现农民增收。
王军会代表(陕西海升公司副总经理、宝鸡海升经理):农业现代化是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农村繁荣,更没有农民的富裕。
在现代农业的经营模式上,海升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职业农民”的合作形式,为合作社提供统一的苗木、建园、技术、农机和农资服务,为农民提供统一的物流、品牌和销售服务,也就是说,企业为农民提供生产技术上的帮助,农民把农产品卖给企业,企业再进行统一的品牌包装和销售,形成一整条现代化的产业链。我们还建立“田间大学”,培养专职农民队伍。在海升的千阳苹果加工示范园区,带动约100个合作社,培养了上万职业农民,不仅直接带动农民增收50亿元,同时政府和金融机构也分别获得财税收入和利息收入,企业最终也达到盈利目的。
李兴卫代表(紫阳县高桥镇裴坝村党支部书记):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重要部分,农村的发展更是关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农民增收作为农村扶贫工作中的一个方面,主要解决的就是经济问题。我们高桥镇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个是产业发展实现农民增收,主要是发展“公司+农户+基地”产业模式的茶叶和玉米加工;另一个是劳务输出实现农民增收,这两年紫阳县大力推广的郑远元修脚致富经,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让我们镇的农民实现了本地就业和持续增收。目前,裴坝村仍有128人未实现脱贫,我们将在充分利用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产业、组织劳务输出,努力让贫困群众都能尽快脱贫致富。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刘建锋记者王永锋)2月份以来,宝鸡峡灌区降水偏少且分布不均,气温较高,土壤水分蒸发量大,小麦返青期水分需求加大。面对旱情,省宝鸡峡灌区2月14日起提闸供水,干支渠高负荷运行,抽水机组开足马...
宝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宝鸡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