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陕西系列报道 跳动的美食——岁乐家家“麦饭”香
老百姓俗称的“麦饭”,即是把各种菜蔬和面粉拌和后蒸制而成的一种亦菜亦饭的家常美味。常见的有槐花麦饭、芹菜麦饭、苜蓿麦饭,还有不常见的如榆钱麦饭、白蒿麦饭、桐花麦饭等。另外,陕北的洋芋擦擦也应该归类于麦饭系列。
关于“麦饭”名称的由来或本意,查阅资料得知:“麦饭”乃“磨碎的麦煮成的饭”——《急就篇》(西汉史游编撰,成书时间约在公元前40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识字与常识课本。)卷二:“麦饭,磨麦合皮而炊之,野人农夫之食耳”。可见“麦饭”由来已久。想来是对应“米饭”而言。因为就“饭”而言,基本词义是“煮熟的谷类食品”。
大多数时候,“米饭”占了主流,说起“饭”就是“米饭”。说一个笑话,前多年去南方的时候,看见饭馆的牌子上写着“供应酒、菜、饭、面”,起初十分不解,因为从通常的意义上讲,“饭”的概念很宽泛,应该涵盖了很多吃食,自然包括“菜、面”。而这里把四者并列,似乎是母概念和子概念的混淆,于是打趣南方友人概念不清。不想他们振振有词“饭就是饭,面就是面啊”。听后恍然,原来他们说的“饭”是专指米饭。所以,古人把拌了面粉蒸制的这种食物称之为“麦饭”,可能就是相对于“米饭”而言的。
麦饭虽属民间饮食,但文人雅士亦喜食之,并且在诗文中有记,如苏轼《和子由送将官梁左藏仲通》云:“城西忽报故人来,急扫风轩炊麦饭”。陆游《戏咏村居》之一曰:“日长处处莺声美,岁乐家家麦饭香。”
麦饭是典型的北方食物,尤以陕西关中为正宗并长久传承。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关中人发挥聪明才智就地取材,把麦饭做出许多花样来,使它成为闻名遐迩的一道小吃。
麦饭的做法其实很简单:把采摘来的菜蔬淘洗干净,沥干水分,用适量的生面粉撒在上面,搅拌均匀,盛入笼屉上锅蒸,大概七八分钟,便可熟透出锅。掀开锅盖,但见氤氲蒸汽中,菜蔬颜色依旧,自然新鲜。原本干干的面粉紧紧地贴服着菜蔬,似裹上了一层银装。满满的清香扑面而来,不由得喉头蠕动,津液分泌,食欲顿生。
麦饭的吃法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关中农家一般会用油泼辣椒、醋、蒜泥等调制蘸汁,浇在热腾腾的麦饭上。彼时,菜蔬和面粉的清香因为蒸制而原汁原味、相互渗透,红红的辣椒与绿白的菜蔬面粉相互辉映,好一幅碗中乾坤!酸辣的味道刺激着食欲,任淑女壮汉,都会风卷残云、大快朵颐。还有一种吃法是等麦饭已经放凉了,清香味变淡了。于是,准备些大葱、蒜苗、红辣椒浓烈地炒,又是一番风味。前几日,有祖籍宝鸡的朋友送来蒸好的麦饭,拌了白糖,也很好吃呢。以前还真没有这样吃过,看来西府的老乡更会吃啊!
麦饭曾经是关中农村的救命饭。上世纪的春荒时节,粮食非常紧缺,为了活命,野菜堂堂皇皇登堂入室,成为一日三餐的主要食料。但凡能够采摘来的野菜、榆树叶,人们都恨不得全部拿回家来。于是,一日三餐顿顿吃麦饭是很平常的。那时麦饭里拌的面粉少之又少,说是纯粹的野菜也不为过。在这样的情况下,麦饭就已经不是美味而纯粹是难以下咽了。所以,有过那段生活经历的人们对于现在人们津津乐道的杂粮、野菜总提不起兴趣、或是想起来就胃泛酸也很正常。所以说,主食、杂粮的叫法是很科学的:主食或谓之细粮,毕竟是更可以和肠胃“和谐”相处的,而“杂粮”之“杂”本身就有两重意思,一是多样,二是混合。只能是作为主食的补充,或者是与主食的原料混合烹制。由此想到现在兴盛的农家乐,吃一次两次都说好,天天顿顿吃就无异于过苦日子了。只有在饮食无忧的时候,人们拿杂粮野菜变变花样、调剂口味,那才是真正惬意的生活。
俱往矣!一穷二白、瓜菜代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中国已经摆脱了贫穷,中国人可以洒脱地用野菜、杂粮烹制出各样美食来。享受这样的生活,真好! 文/张同武
新闻推荐
为把地质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记省直机关“电子政务业务技能竞赛十大能手”王雁林
本报记者齐小英通讯员陈鹏陕西省是全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全省现有1.2万多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直接威胁着50多万人生命财产安全。十多年来,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处副处长王雁林这个工学博士,一...
宝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宝鸡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