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食品里的“鸦片”怎么管?

华商报 2014-10-31 10:14 大字

你是不是曾体会到,某种火锅、小龙虾或者擀面皮等特别好吃,吃了还想吃?有没有一家饭店,你经常光顾,隔了一段时间不去就想得慌?你肯定想不到,食品里这“给力”的味道,有可能是因为被添加了罂粟壳。记者近期在多地了解到,一些火锅店、小吃店为了吸引顾客,大肆在食品中添加罂粟壳。同时,在调料市场和网络上,有人公开售卖罂粟壳。

罂粟壳当调料危害健康

将罂粟壳作为调味品在食品中添加,在一些地方颇为流行,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记者在陕西、四川、上海等地调查了解到,一些小饭店在火锅、面皮、小龙虾等食品中添加罂粟壳,可使食客上瘾或者对身体造成慢性伤害。

9月下旬以来,陕西延安、榆林、宝鸡等多地的面皮、羊杂汤等风味小吃中,先后检测出被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罂粟壳成分。一些食客吃完后,在毒品尿检中查出呈阳性。事实上,不仅是陕西,罂粟壳入调料事件在全国其他地方也曾被发现。上海嘉定区小艾龙虾店的何涛,在用于加工小龙虾的原料中添加罂粟壳,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四川一位在多家火锅店做过十多年的厨师告诉记者,用罂粟壳作“秘方”是为了留住客人,一般小店用得多。“现在很多商家都把罂粟粉放进味精或者吃火锅的碟子里,这样不容易被查出来。”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医科医师赵岚告诉记者,罂粟壳中的生物碱虽然含量较少,但对于普通人来说,长期食用容易成瘾。并且,长期食用含有罂粟壳的食物,还会对人体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并可能造成慢性中毒。

网上公开销售市场形成

食品中添加的罂粟壳从何而来?记者调查了解到,一些调料店在公开售卖,网络上罂粟壳销售市场也已经形成。

在四川南部小镇的“调料一条街”一家“童记干杂店”里,女老板向记者介绍了一种“能把客人留下来”的香料。这种香料就是罂粟壳。女老板说:“这个东西要提前一周预约,我们也只卖给熟客。”老板介绍,好一点的罂粟壳200元一斤,非常畅销,“不少小火锅店在买”,并且“保证效果很好”。

互联网上,公开销售罂粟壳的商户更多。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罂粟壳又叫米壳。在一家名叫“聚宝堂中药”的网上商店,记者看到店面上写着“镇店之宝、米壳批发”,旁边还配了一幅火锅的图片,图片上写着“麻辣有瘾,美食中的瘾君子”,该页面还注明:“拍下注明整壳或粉”,配送地显示为云南昆明。记者联系该店卖家,卖家回答说一斤297元,最便宜的一斤270元包邮。另外,记者在网络上搜索时还发现,一些店家虽然没有直接写“米壳”,但是用“缨粟增香粉”“樱粟回味粉”“樱酥”等同音字作掩饰,有的商家还直接将罂粟的图片放在页面上。

南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李晓兵说,这种行为明显违法。《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非法运输、买卖、储存、使用少量罂粟壳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三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监管难:“闻不见”“看不到”

早在2008年,在卫生部发布的《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第一批)》中,罂粟壳就被列为非食用物质,禁止在食品中添加。然而,食品监管何以存在如此大的漏洞?

延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急协调科科长刘英表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不法摊主违法在食料中添加罂粟壳的查处上,存在取证难、查处难等困难。“为了掩人耳目,一些不法摊主往往将罂粟壳碾成粉末,随后将其添加进辣椒油、味精等调味品中,肉眼很难发现其中的违禁成分,‘闻不见\’‘看不到\’是这类案件的典型特征。”

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胡颖廉认为,添加罂粟壳成为一些餐饮店的“潜规则”,折射出我国食品市场结构失调的问题,同时还暴露出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短板。一方面,我国整体消费水平偏低,低端需求广泛存在,诱发了市场机会主义的行为;另一方面,我国食品生产经营者呈“多、小、散、乱”的格局,产业结构还有待提升,产品质量保障能力还不强。“全方位地建立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加快推动政府、社会、市场、技术共同参与监管,从根本上解决有限的政府监管力量与无限的监管对象的矛盾,这才是防范食品安全风险的根本路径。” 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宝鸡一公交被追尾瞬间起火 40余乘客约两分钟成功逃生

华商报宝鸡讯(记者周金柱实习生葛粉利)公交车正停在路边上下乘客,一辆小轿车飞速驶来撞上其尾部,两车瞬间冒烟起火。所幸,40余名乘客全部成功逃生,仅有2名乘客在跳窗时受伤。事发小轿车飞...

宝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宝鸡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