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小农水惠泽大民生——兴平市小农水建设跃居全省第一 高航伟

咸阳日报 2013-01-15 09:54 大字

2012年12月27日,历时三年的兴平市中央财政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一次性通过省级综合绩效验收,且考核结果位居全省第一。该项目可改善灌溉面积8.9万亩,每年增产粮食1200万公斤,创收总效益5687万元,为群众人均带来纯收入646元。

此前,没有人料到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全国十分之一的兴平,却创造这样的纪录。带着好奇和激动,近日笔者实地走访。

2009年8月,兴平市抢抓机遇申请被列为全国首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3年的项目实施区涉及8个镇办41个行政村10万名群众的利益。同年底,一场决战“小农水”的攻坚战在金城大地打响。然而,要把小农水建设成为助农增收的大工程,谈何容易?为此,该市经过认真研究考证先后制定出台《兴平市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规划(2009-2011)》、《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工程验收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工作目标,落实责任主体,确保小农水项目顺利推进。

为破解建设资金瓶颈,该市率先打破常规,在不改变资金性质用途的前提下,大胆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农业设施等项目资金2200多万元,确保工程的建设进度。三年下来,该项目总投资9009万元。叠加起来,超越过去几年的总和,数字的背后彰显的更是兴平人对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决心和勇气。

好钢用在刀刃上,不让有限的资金撒胡椒面。为把小农水效益发挥到最大化,兴平市在建设过程中,围绕全市“三带六园”工程中省市现代农业园区,做到建成一片,示范一片,发挥效益一片。店张办西坡村是个典型的时令水果村,虽然紧靠宝鸡峡支渠畔,过去被称为“水中旱,渠边旱”,因为缺水,收成无法保证。70年代初建成的西坡抽水站,因为年久失修也成摆设。两年前,该市小农水项目对抽水站进行全面维修改造。西坡村党支部书记苟修河谈起变化,给笔者算了一笔账,村里有1700亩水果、800亩小麦,过去浇一亩地,远近不同水电费要40元至100元不等,现在才20元到30元;以前小麦亩产四五百斤,现在亩产1100多斤。“由于水分充足,果子的品质也好了,去年秋季桃园的果子赚了3万多元!”该村村民张权禄乐呵呵地说。

小农水建设带来的不仅仅是供水上的变化,更是传统农业作务模式的更新换代。1月4日,在马嵬办安家村设施蔬菜基地,正在棚内干活的菜农赵芳琴,指着长势喜人的西红柿告诉笔者:“小农水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方便,就连浇地也用上了城里人用的IC卡,过去想都不敢想,现在插上卡阀门一拧,人就可以除草干活,浇水滴灌系统自动操作,时间一到,阀门自动关闭,省了不少事!”

“新打机井283眼;修复60眼。铺设低压输水管道258公里,配套滴灌输水管18.8公里,滴灌带195公里。衬砌斗、分渠145公里,维修抽水站5处,更新改造机组11台套。 (下转A2版)

新闻推荐

抗旱春灌保丰产

开春以来,天气持续干旱少雨,全市100多天无有效降水,旱情严峻并不断发展蔓延,小麦因长时间缺乏灌溉,面临减产威胁。市水利局组织各级人员,充分利用水利设施,加大抗旱力度,并动员农民抢抓时间进行灌溉。本...

宝鸡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宝鸡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