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妈妈,我和爸爸很想你,回家吧妻子病重不连累家人离家出走 夫儿朝思暮盼等其回家

咸阳日报 2013-02-21 23:41 大字

本报记者 吕聪 实习生 荆学森

惆怅、惆怅、愁断肠;云未散、风作狂;看世事,烟雨茫。问苍天,何为公,恨更长;道路仍依茫,望不穿、叶已黄;孤零零不知我将飘落于何方……这样的一首词不是出自诗人,而是一名仅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村妇女。41岁的她用这样的方式与亲人告别,多年患病的真相才大白于天下,而她选择离家出走却是为了“不连累”家人、“不伤害”亲人。

2月5日下午6时,这首词连同一个日记本、两封信被钓台街道办王道村史建卫从被褥下发现。妻子张引变留下这些书信从此人间蒸发、杳无音信。

留书信告别亲人

自称病重不愿连累家人

记者从张引变的日记本里发现,里面的言辞满是对儿子的希望。在张引变写给儿子的信中,她说自己“是一个病人,一个走在死亡边缘的人”、“已经煎熬7年”、“原谅母亲的不辞而别,相信妈所做的一切也是为了你好,妈害怕伤害你们,所以不得不放手”。在给丈夫的信中说:“希望看到你们幸福,这样我所做的一切才值得”、“我在天堂里祝福你们幸福、安康,别了我的亲人,我爱你们。”

病情多年瞒家人

毫无征兆离家全家不知所措

当史建卫和家人看到这些书信时,全家人沉浸在悲痛和无奈中。据史建卫讲,他与张引变1994年结婚,婚后这些年感情一直不错,更没有什么矛盾。前些年,张引变患上肝病,但每次看病她都自己去,回来后什么都不说,照常下地干活做家务。这些年,张引变的身体状况一直很好,未有特殊症状,直至2月4日晚,忙活了一天的张引变在睡觉前突然给史建卫讲:“我得了两种病,治不好了,活时间不长了”。史建卫以为妻子随口说说,便安慰道:“别乱说,如果感觉身体不舒服,明天去医院看看。”

2月5日下午6时许,史建卫从外面干完活回家,父亲坐在家门口问“你媳妇干啥去了,现在还没回家?”史建卫以为妻子听自己话去看病,也没在意。之后,史建卫上楼从房间里发现了压在被褥下的书信,这才恍然大悟,一边哭一边跑下楼。

家庭情况并不困难

何必产生此念头呢

据史建卫讲,张引变离家时,手机也没有带,家中的大笔现金都没动,其身上最多只有两三百元的现金。

史建卫一家在村里有5亩多的承包地,靠种菜维生,一年收入也有几万元,平日里张引变还骑三摩车,去菜市场卖菜贴补家用。花销相对较大的算是儿子,因在中学读书,各种生活费和学费比较多,但并不影响这个家庭日子一年比一年好的事实。

本是和睦温暖的一家,因为张引变的不辞而别,带来一场灾难。不论张引变为何产生如此令人琢磨不透的念头,但亲情始终不是一封书信就能割舍的,张引变写的信中字里行间也满是对家庭的感激和不舍。 (B)(13)

如此告别伤害更大 张引变勇敢面对快回家吧

本报讯(记者 吕聪 实习生 荆学森)从张引变留下书信不辞而别,直至记者2月20日采访,半个月过去,史建卫和家人四处奔走找寻,整日以泪洗面。儿子史超(化名)得知母亲一事,无心恋学也请假回家。本以为这样的告别方式能给家庭少些痛苦,殊不知全家人却无法承受突如其来的打击。张引变回家吧!

事发后,史建卫与家人到处打听张引变的消息,找过所有能想到的张引变可能去的任何一个地方,依然杳无音信。2月6日,史建卫到咸阳汽车南站经与车站方沟通,调取了5日当天的监控信息。监控中,张引变果然出现,只见她背着背包,经过安检时,车站工作人员要求张引变将行李放置安检传输带。她愣了一下,转身走出车站,没有进站。

这些天,史建卫贴过寻人启事,也先后辗转兴平、泾阳、宝鸡等地,每一次好心人打来电话,他都满怀希望奔赴,回回失望而归。记者见到了史建卫与张引变的儿子史超。史超告诉记者,他在咸阳某中学就读,成绩在班里是前十名。突如其来的打击,让孩子晚上无法入睡,白天没心思上课,不得不请假回家。

借助本报,张引变的儿子想对母亲说:“妈妈,我很想你,回家吧,家里还有我和爸爸!”说毕,史超低头抽泣。

张引变快点回家吧,让我们用亲情与病魔抗争,有爱就有希望,困难再大还有家人与你一起。张引变:41岁,身高158cm,秦都区钓台街道办王道村人,离家出走当天上身穿枣红色棉衣,下身着浅蓝色条绒裤,脚穿米黄色棉鞋。如有好心人看见,请拨打***********或***********与史建卫联系。(B)(13)

新闻推荐

薛建兴来咸阳市 检查指导抗旱工作

本报讯(记者郑苗裔)3月22日,省水利厅副厅长薛建兴来咸阳市,检查指导抗旱工作。薛建兴先后来到武功县渭惠渠和宝鸡峡主干渠沿岸,对农田作物旱情、抗旱工作情况进行了解,并实地查看灌溉基础设施及利用情...

宝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宝鸡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