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关山平安牧场

天水晚报 2018-12-18 12:43 大字

□山野无际

今年中秋假期,我参加的徒步群发通知说去关山平安牧场游玩,我与妻子便报名了。

关山草原一直是我想去的地方,30年前,同事曾去过五星牧场采集植物标本,我没有同行;10年前因管理实验林,我在关山末端高山林区的金柳滩住了一月有余;近几年,受山门林场之邀,我调查树木种类,见过橿子栎乔木林,但关山草原的植被类型我却没有观察过。这对我来说,是个缺憾。

没有工作上的便利,自费前往,时间自由支配,想看什么看什么,正好了却了我一桩心愿,对关山草原有个感性认识。

包车从麦积城区出发,沿渭河南310线行驶一段过渭河社棠大桥,沿牛头河麦积—清水—张家川公路前行。一晃而过的是路边的垂柳国槐洋槐和村庄中高大的泡桐臭椿榆树,牛头河峡谷的风景美轮美奂,河中的奇石险滩星星点点,山上的植被除连续分布的虎榛子灌木林,叶子正在变色的黄栌外,不辨其他种类。

车子从红堡转入清水—张家川公路,路边农田未收割的玉米,新种的越冬油菜多了起来。过张家川县城我们没有停留,向着平安乡方向行进。随着海拔的升高,未收割的玉米少了,油菜苗多了,新播的冬小麦多了。农谚曰“高山白露麦”,时至秋分日,麦苗鲜嫩,整整齐齐,虽是一略而过,但我心中充满希望,愿风调雨顺,来年丰收。

过了平安乡,曲曲折折的山路在延伸、在上升,山梁上有天然白桦林和杂木林,不是很高大。一块面积不大的人工种植的日本落叶松林,已郁闭成林,急需疏伐抚育经营。穿过树林,前面草地上有红色屋顶的简易钢构板屋和疑似蒙古包式样的白色帐篷,远处是连绵起伏的山峦,草色弥漫,车子转过一个山头停了下来,带队说到了。

大家依次下车,凉风吹来,略有寒意,与出发前的判断完全一致,关山属高寒山区,要多穿件衣服。

传说中的平安草原,原来是草山,是牧场。我看着远方,蓝天白云之下,草山起伏连绵,绿浪逶迤展开,有一处高山耸立,有白色岩石断面,风景优美,大家纷纷发出感叹。

我沿着沥青混凝土路行进,遇见一牧牛老者。我问他,关山草原有多大?他讲,关山草原大无边、山重重、沟漫延,北到平凉,东和宝鸡陇县相连,翻山越岭会迷路,数日数夜难回还。老人对关山的了解与热爱是深厚的。路边的三叶草是外来物种,混在天然草中,很是另类,不知何时引种到了关山,有的开着小花,有的发出小新叶。草场稍陡处,因雨水冲刷形成小小的裸露地面,有一年生的香薷和密花香薷侵入,开着紫色的小花,高出草丛,却没有被采食,是不是具有芳香气味的原因。还有蒲公英零星地开着黄色的花朵,甚是醒目。车前草紧贴着地面,不是很精神,倒也顽强。

大家从放牧或牛马踩出的小道进入草场,望着远山行进,体健力满者向远处山头冲锋,喜欢拍照者背对草坡肆意自拍,还有的说笑着。我和一两个爱好植物的群友则放慢脚步,仔细辨认看到的每一种植物,努力寻找开花的植株,选个角度,用手机拍下来。

翻过一个山梁,向阳背风处有放牧者搭建的简易棚屋,用塑料布围成一处60多平方米的居留基地,有摩托车停放在草地上,防护的狗狂吠不止。阴坡有一小片灌木林,在草山上形成不同的景观。我们几个植物爱好者一步一步去接近灌木林,看有没有特别的种类。观察了一番后,我们发现主要有沙棘、杯腺柳、沙柳、大黄檗、唐古特瑞香、黄蔷薇、陕甘花楸等。一株树叶落尽的树,疑似陇东海棠,其下的箭竹仅剩下光秃秃的杆,枝叶无存,不知还能不能恢复。小刺玫叶子也已落尽,仅有几个红色的蔷薇果诉说着曾经的花开花落。随后,徒步的群友又到了一个山梁,漫无目的地游走,像牛羊一般,不知去何方,想看怎样的风景。

徒步不仅仅是锻炼体力,更重要的是锻炼欣赏大自然的能力,发现乐趣,发现美。徒步群内有掌握各种技能的人,只要大家一起玩,更能增添徒步的快乐。

山坡低处草地上的一块巨石,吸引了我们的目光,比起人工绿地的置石更加自然美丽和谐。巨石远看像静卧的野猪,随时准备起身跑开的样子,走近看是一块完整的花岗岩,经历自然的长期侵蚀,高低不平,形象完美。我们围着巨石从不同角度观看、拍照、评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随后,我们追赶远去的群友,爬到一座山梁上,山脊连绵,交互分隔,有的岩石裸露,碎石散落在草地草坡,有的浑圆,草色整齐。山下形成各种走向的沟谷,有的看不见明显水流,有的则有汩汩流水,汇集成溪流,拦阻成池沼,供牛羊饮用。

顺着山梁行走,我们追着一群羊,就是追不上,只好放弃。开始下山了,半山腰背风处的一片沙棘林,不很稠密,倒也整齐,叶子还在,果实是橘黄色或橘红色的,同行的人纷纷采摘品尝,大喊“好酸啊!”沙棘果实未经过霜杀,酸度大于甜度,酸爽提神,驱散了长达3小时的漫游辛苦。嘻笑中,我们继续向着沟底行进。

走过几处几近沼泽的水潭草地后,大家找了一处开阔温暖的地方休息,拿出各自的干粮,合到一起分享,虽然有的是初次见面,但都不生分,高高兴兴的。有的吃得少,有的吃得快,翻看着手机相册,评比着选景角度和照片质量。群主带了白酒,喜好的人喝得不亦乐乎,更增添了热烈的气氛。

休整之后,我们沿较开阔的溪谷向停车的上坡方向行进。在一个大湾处,我看到破败的青砖房,原来是过去国营牧场的生活基地,有单独居住的院落,有办公用房,现在有几个经营租马骑行的村民住在这里。大房间成了马牛羊圈,屋顶上稀疏的野草高约一米,比草地上高很多。屋旁几棵更高大的油松和云杉,似乎在诉说着过去的辉煌。一处更大的院落,铁栅栏门还在,门顶由双排拱形钢筋制成,在圆形铁皮上隐约能看出是白石嘴牧场。

不一会儿,我们走到了车旁。回望关山,高峻起伏连绵,草山青黄,与云天相接,我无限感慨。

■■■

本报记者 王晓华 摄

新闻推荐

育种工作者两次援非筑梦“一带一路”本报记者 吉文艳

5年里,他先后两次远赴非洲,克服艰苦的生活条件,将承载着我国先进农业技术的种子播撒到异国土地上,使得昔日的“无人区”变成...

陇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陇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