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陇州社火的大地狂欢

西安晚报 2016-05-23 01:45 大字

2016年2月21日是正月十四,第二天就是正月十五,宝鸡陇县黄花峪村飘起了雪花,很快山村就被堆白了,这场突如其来的雪恰巧应了那句“正月十五雪打灯”的民谚。

山梁上的乡村小道崎岖不平,但重妆重彩的乡村社火队行走在风雪中,透出了生命的鲜活。在下雪的前一天,大山深处只有190口人的李家下村,这种已流传了上千年仍散发着黄土味儿的民间传统艺术也着实热闹了一把,李家下村的社火归属于陇州社火的一种,同陇县其他地方社火一起被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正月十三在摄影记者的镜头中,李家下村的村民们为了一场社火表演,他们会装扮成《封神》《三国》《杨家将》等各种故事中的人物,身着戏装、手持刀枪,由锣鼓队列前在乡村巡游,也挨家挨户“踏庄”送祝福。

据记载,陇州社火约有2000余年的历史,盛于宋、明、清。据陇州旧志载,早在秦汉时陇州民间就有“百戏”游演活动。公元前209年,古陇州人根据黄公伏白虎事编演“角抵戏”《东海黄公》。公元前81年,汉昭帝始元年至十三年,陇州有“每以正月望夜,充街塞陌,鸣鼓聒天,燎炬照地,人戴兽面,男为女服,诡状异形,以秽缦为欢乐,内外共观,兽不相避”的记载。明清时期,陇州各古庙会戏唱斗台,全县各家社火昼夜不绝,已形成赛社火的风习。

陇州社火的种类有:马社火、背社火(即挈社火)、抬社火、山社火、梿枷社火、高芯等。2000多年来陇州社火一直保留着古朴原始的装扮形式,表演内容多以忠臣烈士、悲欢离合、叱奸骂谗等取材于神话、传说和历史演义故事为主。这些年随着社会的发展也有了求吉庆、颂政通人和、宣传经济发展等内容。

陇州社火中各类社火表演队前均有“黑虎灵官”开道,社火表演队的锣鼓队阵容庞大、节奏激烈、气势磅礴,展现出黄土地和西部壮士的雄风。

与社火本身的形式相比,传神夸张的陇州社火脸谱也是陇州社火的一大特色。传统社火纯属哑剧表演形式,在白天进行长时间的类似舞蹈雕塑造型的表演,观众只有从社火所扮人物绘画的脸谱上读懂内容,这就要求脸谱设计有谱可依。每每要表演社火时,社火队的民间艺人会根据这次表演的主题和要扮演角色的理解进行大胆细致的脸谱勾画。夸张的脸谱利用色彩图案、线条穿插变化,在突出人物的容貌特征时也将人物性格勾画的淋漓尽致。

李家下村的社火还有一个特殊的种类——梿枷社火。李家下村社火会会长王忠厚说:“我们的梿枷社火是村民们利用打麦子的农具梿枷,将极富特色的民间武术与社火的表演形式融为一体,更突显了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的快乐与智慧。”

的确如此,无论是装饰华丽的社火,还是打起来虎虎生威的社火, 陇州社火,2000多年来繁延不衰,不仅体现了民间艺术的强大生命力,也展现了三秦大地上的精神传承。

本版除署名外图/记者张宇明

文/记者张佳 实习生康范羽嘉

新闻推荐

年西安市中来个学生到长安县太乙公社吴家沟帮忙夏

1967年6月6日,西安市25中20来个学生到长安县太乙公社吴家沟帮忙夏收。已经过去快50年了,之所以能把日子记得这么清,是因为那天早上收音机里说,中东第二次战争开始了。那次帮忙夏收属自发组织...

陇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陇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