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把县域当作景区来打造 陇县大力实施环境综合治理

三秦都市报 2015-04-14 11:17 大字

行走在陇州大地,昔日路边随处可见的柴草堆、垃圾堆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簇簇绿树红花;每到一处,一面面文化墙赏心悦目,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这些醉人的美景,是陇县近两年围绕“打造宝鸡副中心,建设幸福新陇州”目标,把县域当作景区来打造,大力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带来的巨大变化。

集中“美容”打响环境整治战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关键是清“三堆”(柴堆、粪堆、垃圾堆)、治“三乱”(乱搭、乱建、乱贴画)、美“三口”(村口、路口、家门口),实现“五化”(即净化、绿化、硬化、美化、亮化)。

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的难点就是“五化”。地处县城西北的温水镇团结村,以前是道路泥泞不说,还有一条臭水沟,群众房前屋后也是“脏乱差”,在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中,坚持从完善基础设施入手,突出景观效果,投入数百万元,将垃圾场建成了文化休闲广场,将臭水沟建成了垂钓中心,并硬化了村庄道路,安装了路灯,整修了围墙,建起了以72孝典故等为主的浮雕回廊和文化墙,按照乔灌搭配,栽植各类苗木2万多株。如今,走进团结村,小桥流水,农舍青青,楼台倒影,碧波荡漾……好一派江南水乡景色。“以前村里到处是脏乱差,垃圾随处可见,可现在几乎就看不到垃圾了,环境是大变化了,这真的是为群众办了一件实事。”团结村的冯长贵老人说起环境整治带来的好处笑得合不拢嘴。

奖惩并重实现管理常态化

环境整治关键点在农村,群众发动不起来,政府决心再大也是“剃头挑子一头热”。然而,多年的生活习俗和思想观念,让部分村民对开展环境整治有抵触情绪,认为这是县上在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为此,按照先行试点,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思路和实行县级领导包镇、部门包村、包路段,以奖定补等办法,全力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同时,该县通过电视、召开会议、走户入访等多种形式,动员和组织群众积极参与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来。

与此同时,县上还把街道、居民小区、城乡接合部的环境整治工作落实到部门和单位头上,建立县级领导包抓、辖区领导负责、职能部门实施、包抓部门连责联动机制;对门店实行包环境卫生保持、门前绿化美化、摊点守约经营、广告招牌规范,禁止乱搭乱建、乱停乱放“门前四包两禁止”责任制,采取疏堵结合、管教并行、奖惩并重的方法,实现管理常态化。

大美陇县实现天蓝水绿

绿色陇县,一直是该县追求的目标。为此,该县以“生态陇州”建设为目标,按照“一心一园两区四线百村”陇州大地园林化布局,以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为载体,扎实推进山、水、田、路、坡系统绿化。如今,宝汉高速、国道344、关山快速旅游干线、千陇南线、陇马路等一条条绿色长廊,可谓是三季有花、四季常绿,乡村也实现了林带围镇、片林围村,家家户户门口建起了小花坛,处处彰显着生机与活力。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投资2.4亿元,栽植绿化苗木300万株,新增造林绿化面积12万亩,荒山育林16.2万亩,新建绿篱花坛4万平方米、游园景观107处,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0%。

据统计,截至目前,农村环境整治以来,全县群众义务投工投劳达到4.2万人次,累计清理杂物7000余吨,拆除有碍观瞻土坯房1959间、围墙33650米、乱搭乱建564处,建立柴草集中堆放点215处,粉刷建筑墙体15.3万平方米,新建文化墙29497米,硬化村庄道路38.2公里,安装路灯795盏,营造了“净、美、畅、亮”的生活环境。

城乡环境的“大变脸”,使一个宜居宜业宜商的“生态陇州”正在迅速崛起。百姓不仅从“环境治理”中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实惠,也尝到了“幸福的滋味”。

梁会平 本报记者 董毅

新闻推荐

陇县县委原书记杨宝玉严重违纪被开除党籍

本报宝鸡讯(记者程风)日前,经宝鸡市委批准,宝鸡市纪委对宝鸡市委原委员、陇县县委原书记杨宝玉严重违纪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经查,杨宝玉在任陇县县委书记期间,严重违反廉洁纪律,收受礼品、礼金;利用职务...

陇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陇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