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两不修”修出村道2000公里

四川日报 2013-03-28 17:03 大字

仪陇县在推进农村公路建设中坚持不修群众不愿意修的路,不修群众不参与修的路

本报讯(记者 张立东 王青山)

3月27日,仪陇县新政镇金鸭铺村支部书记许树林再次来到镇政府和县交通运输局,要求尽快召开村道建设“竞争立项”现场会。“2.4公里村道,村民捐资近60万元,春节后就已经到位了。”许树林很着急,因临近的七星桥村、天兰桥村也在发动村民捐资修路,“一旦他们的捐资款也到位了,我们村在立项上就没了优势。”

村民修路的积极性怎么会那么高?

村民修路的积极性来自“两不修”的村道建设理念——不修群众不愿意修的路,不修群众不参与修的路。仪陇县交通运输局局长李涛释疑解惑。

3月26日中午,三蛟镇盘山村,三台施工车辆正在紧张作业,73岁的村民蔡义林在施工现场一会儿看看水泥标号,一会儿看看水泥路面的厚度和平整度。从今年3月10日村道开工后,蔡义林就有了新头衔——村道质量监督员。“4公里长的村道已经硬化了2公里,再过10天,村民就可以走上水泥路了。”村支部书记刘育刚说,从2007年开始,有部分村民要求修村道,解决行路难。说起容易,做起来难。4公里村道,除国家补贴外,需捐资近100万元,全村人均捐资1300元。全村266户村民中,举家外出务工的占了30%左右,常年不回家,捐资没着落。但也是从那时候起,村干部挨家挨户征求群众意见,凑集修路款。直到2012年10月,全村捐资修路款全部到位,村道建设也争取到了立项。

站在张公镇黄连村11社村民刘孟远的院坝里,背后靠山,左边的山头是阆中市地盘,对面山头是巴中地界。谁能想到,仅有8户人家32个村民的11社,人均自愿捐资10600元,还义务投工投劳修建了1004米的村道。村民刘贵远一家,不单捐资还投工投劳。“1000多米的村道就把我们与外面隔绝,卖猪卖粮,买化肥种子,都要肩挑背磨,豆腐盘成肉价钱。”刘贵远说,“年轻后生说亲事,由于交通不便利,金房子银房子,可人家姑娘就是不愿意来,砸锅卖铁也要修路。”路修起了,现在社里的后生都娶上了媳妇,还发展起了蜜柚、养殖等产业。

据仪陇县委书记陈科介绍,为破解制约该县发展的交通瓶颈,全县按照“出境公路高速化,干线公路快速化,农村路网便捷化”的要求,勒紧裤带进行交通大会战,目前,全县已经通车巴南高速、在建巴广渝高速;将分3年投资6亿元改造提升570公里县乡道路;全县修建村道超过2000公里,仅去年就投资3.6亿元修建了600公里村道,今年计划修建350公里村道,畅通全县毛细血管,“十二五”末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路。

新闻推荐

仪陇2.2亿元完善公路安保设施

本报讯(田越记者张立东王青山)4月23日,在仪陇县凤仪乡高立村通村水泥路安保设施建设现场,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施工。今年以来,该县按照“政府统筹、部门负责,专业设计、规范安装”原则,投入资金6000万元,...

陇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陇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