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解密周原遗址大发现

陕西日报 2015-02-06 19:10 大字

 郭青 赵增耀 

    新闻提示 3000多年前,在今陕西渭水流域,兴起了一个强国,号为周,就是它败了“如火烈烈”的商朝。在历史、地理上,“周原”指的是整个岐山、扶风县北边的一大片地区,约25平方公里的范围。作为周族的发祥地、西周中晚期的主要都城,周原地区近年来不断有重大考古发现。去年,省考古研究院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考古队,在闻名遐迩的周原遗址凤雏建筑基址周邻区域约100万平方米范围进行了大规模勘探,发现了一系列重要遗迹,基本廓清了区域地下遗存的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对位于凤雏基址南侧钻探发现的夯土建筑、车马坑、墓葬遗存进行了发掘,取得了丰富的收获。

一座积石防盗墓中幸存大量珍贵文物,100余字的铭文,将墓主人的身份锁定为搬迁至周原的殷商遗民;车马坑中惊现装饰华丽的马车,堪称西周“第一豪车”。此外,在距离凤雏基址南侧仅数十米的地方,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两座独立的夯土建筑基址,初步判断,两建筑从西周早期一直使用到西周中期。其中,一座平面呈“回”字形,东西宽约56米、南北长约47米,总面积约2600平方米,是目前所见规模最大的西周时期单体建筑;中部有一长方形院落,东西宽27.6米、南北长25.7米,也是迄今所见规模最大的西周单体院落。

 殷遗民的“亡国之社”

“除了迄今所见规模最大的西周单体院落令人惊喜,尤为重要的是,考古人员在院落中部发现了社祭遗存,其主要标志物是一件巨型社主石,其上部已残仅存基座,埋入地下部分达1.68米;在社主石的正南方是一方形石坛(即祭坛),其东西宽42米、南北长46米,系用自然石块垒砌而成。”北京大学教授刘绪说,中国人古代祭祀社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形态,一种立木,一种立石。这里发现的是很典型的立石,人加工的巨石立在一个大建筑的院子里,虽残毁但正对着北边的门,这在其他地方尚没见过,这个建筑本身应是一处社稷的场所。

根据新发现的建筑遗存的地层学分析,考古人员认为回字形建筑从西周早期一直使用到西周中期,而建筑南侧百米处一处商文化特色墓地及其出土青铜器铭文表明,此地一直是周灭商之后的殷遗民生活之地。北京大学教授孙庆伟说,这个社不是一般的社,应当是武王克商后迁到周原殷遗民在当地建立的社,这个社在文献里名称叫亳社。一般的社要通天地之气,周围较为开阔,而此社的回字形建筑则呈现出“绝阳通阴”的功能;同时,这个社的底座(近地面部分)是亚字形的,而亚字形是商人非常重要的特征,如此一来明显是殷遗民“亡国之社”—文献记载中的亳社。

祭祀活动在古代中国具有异常重要的作用,曾有学者这样表示,祭祀与战争作为王权不可分离的两大因素,是中国古代文明出现的关键所在。近些年,在两周时期的考古中也发现不少与祭祀活动相关的遗存。另外,中国人一直讲究“左祖右社”的礼仪制度,“左祖”表示左边的祖先庙,“右社”则表示分布在右边的土地神,二者是古代中国人最重要的祭祀对象。随着“右社”的发现,专家推测“左祖”或许也应存在,而遗址北侧不远的凤雏遗址的性质以及周原遗址的聚落形态等,则成为新的学术问题。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王占奎说,中国人常常“社”、“稷”连称,其实分别代表的是土地神和丰收神。西周时期社祭建筑的发现,不仅首次为2000多年前的国家祭祀制度提供了确凿的考古学证据,也为深入阐释包容开放的周文化如何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等提供了重要依据。

镶满绿松石的西周“第一豪车”

在距基址50米远的地方还发现了一座车马坑,车马坑长4.3米,宽3.2米,内埋一车。专家推断,坑中为四马所拉车辆,其中在清理局部时,还发现车轮外一周为青铜浇铸而成。车軎、车辖、衡饰均镶嵌有绿松石,非常罕见。专家称,车马随葬制度是我国古代丧葬文化中重要的礼仪制度之一,不过,它仅用于卿大夫或奴隶主贵族上层社会的一部分人,下层官吏或庶人是不葬马或车马的。而在周人看来,以车马随葬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西周时期,墓主身份与随葬车马数的对应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出行必须使用不同数量的出行马,通常情况下“天子驾六、诸侯驾四、卿大夫驾三、士大夫驾二”。

此次发现的车马坑目前仅有一个,南北向,南北长4.3米,东西宽3.2米,自深1.0米,内埋一车,经初步判断,车马坑的年代为西周中晚期。发现的铜马车距离地面1.2米,车轮直径约1.4米、周长约4.4米、轮牙宽5.7厘米、厚1.9厘米,车上个别处见到钉眼,测算重约24公斤。“青铜马车的车轮,全部都是用青铜制作而成,这与之前发现的青铜包裹木头的做法完全不同,在国内十分罕见。”宝鸡市周原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介绍,车轮中间本来用木头做辐条,但因为埋藏地下太久,早已腐烂。在发掘过程中,考古队员还发现了大量用于装饰马车的铜件,每个铜件上都有精美的纹饰,结合现场并未发现有兵器,而这乘青铜马车与以往发现的青铜马车相比“体积大、尺寸大,而且重量重”,有专家大胆推测,这乘青铜马车很有可能并非战车,有可能是当时的“豪华观礼车”。

根据历史记载,中国境内至少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早在两周时期马就已经大量出现并且出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不过,从商到西汉前期,马车一直是统治阶级才能拥有的奢侈品。西周时期,一整套青铜车马器包括马冠、当卢、节约、镳(音biāo,指马嚼子两端露出嘴外的部分),衔、轭、軎(音wèi,指古代马车上套在车轴的两端、形如圆筒的零件)、辖、辕饰、衡饰、轴饰、踵饰等,它们造型各异,种类丰富,一些器物表面还有精美的纹饰,多数器物使用了鎏金工艺。

 “积石墓”中惊现大量青铜器 百字铭文锁定墓主身份

西周时期的车马坑中一套精美的青铜马车备受关注,这处车马坑还没挖掘完,去年8月底,考古人员又在其不远处发现了一处大型西周墓葬群。

“这次发掘的墓葬群,初步预计有墓葬30座以上,目前已挖掘出18座墓葬。从年代上判断,西周早中晚期都有,距今已有2800年历史。”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教授孙庆伟说,这处墓葬群所在位置最早确实是一片墓地,但后来墓地上方来了一批人,在这里生活,于是墓地就成为了他们的生活区。“我们在这里发现了灰坑,这就说明有人在这里生活过。”孙庆伟说,后来又过了若干时期,这里又变成了一片墓地。也就是说,在西周200多年时间里,这里至少经历了墓地—生活区—墓地,这样三四个时段。

此外,这片墓地里还出现了“墓室摞墓室”的独特情况,即下面是一个墓室,而在同一位置的上方,又有一个墓室。“这就说明,这两个墓室是不同时期的。”孙庆伟说,遗憾的是,上面的墓室已被盗,而下面的墓室也有被盗情况。“这处墓葬群正处于周原遗址,而周原就是周人的发祥地、西周故都。但时过境迁,盗墓贼早已把周原墓葬盗得十室九空。令人惊喜的是,考古队员发现了一座从未被盗过、保存完好的贵族墓,而这座贵族墓,也是已发掘的18座墓葬中最大的,墓中还出土了众多珍贵文物。”孙庆伟说,这座墓葬长3.7米,宽2.0米,墓口距离地面有1.3米。根据出土文物判断,应该是一座西周早期偏晚时期的贵族墓,对应的朝代应是西周昭王、穆王时期,墓主身份应为士大夫一级。同时,这个贵族墓已发现有青铜容器17件和陶器、原始瓷器20余件,器物特征表明该墓时代约在西周早中期之际。这也是周原地区近30年来,西周墓葬内出土文物最多的一次。这批青铜器在经过初步清理后,发现了总计100余字的铭文,从而锁定了墓主人的身份为商代遗民昔鸡。孙庆伟说,这个墓主人当时就是士一级的贵族,但他参与了当时周王朝里甚至王室家族里的一些事务。譬如青铜簋上有铭文讲道,周王的王后命令昔鸡去一个诸侯国韩国见一个贵族,韩国的诸侯就赏赐了昔鸡贝、马等,昔鸡觉得很荣耀就做了青铜器纪念此事。很明显,从铭文就反映出昔鸡跟周王的王后直接有关,说明他是在宫室里边工作的,其工作性质比较重要,有时相当于“外交代表”,已接近当时周王朝的最高层了。

孙庆伟说,这座贵族墓得以完整保存,得益于该墓葬的独特“形制”—“积石墓”。原来,这座墓葬当初修建时正好位于古代河床上,但当时古人打墓时,这里早已成为平地。所以,他们先将河道内的石头挖了出来,埋葬完后又将石头进行了回填。这在无形中,就将墓变成了“积石墓”,这样盗墓贼盗墓时就很难挖下去,这对墓葬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才得以保存至今。 

延伸阅读 史上最早的四合院——岐山凤雏遗址

公元前1046年周灭商,以周公营洛邑为代表,建立了一系列奴隶主实行政治、军事统治的城市。根据宗法分封制度,奴隶主内部规定了严格的等级。但随着奴隶制的急剧崩溃,这种建城制度也跟着被打破,代之而起的是战国时期大量新兴城市。

西周最有代表性的建筑遗址当属陕西岐山凤雏村的早周遗址。它是一座相当严整的四合院式建筑,由二进院落组成。中轴线上依次为影壁、大门、前堂、后室。前堂与后堂之间有廊联结。门、堂、室的两侧为通长的厢房,将庭院围成封闭空间。院落四周有檐廊环绕。房屋基址下设有排水陶管和卵石叠筑的暗沟,以排除院内雨水。屋顶采用瓦(瓦的发明是西周在建筑上的突出成就)。这组建筑的规模并不大,却是我国以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更令人称奇的是,它的平面布局及空间组合的本质与后世2000多年封建社会北方流行四合院建筑并无不同。这一方面证明了中国文化传统的悠久,另一方面似乎也说明了当时封建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建筑组合的变化体现着当时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的变化。

新闻推荐

“党建也是生产力” ——宝鸡市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王帅扶风县天度镇南阳街区,是原南阳镇政府所在地,撤乡并镇后沿街有个体经营户155户、非公企业18户、党员23名,在上级部门指导帮助下,2013年10月,南阳街区在宝鸡市率先成立了个体私营经济联合...

扶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扶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