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拼十余载 外来摊贩在咸有了家
和谐社会、和气生财,怀揣梦想小人物也有幸福好日子。
本报讯(记者 吕聪 实习生 高姝玥)说起如今的生活,在沈家小区综合市场摆摊卖水果的冯莉笑容灿烂。2012年是他们家最幸福的一年。作为外来人员,他们终于在咸阳有了自己的家:一套120㎡的新居。谁说小人物不能有大梦想?10余年的辛苦打拼,日夜兼程的风雨同舟,冯莉和老公用汗水和执著,书写了平凡人一段不平凡的财富故事。
起早贪黑 水果经营有声有色
2001年,冯莉和老公从老家扶风县一个小村子来到咸阳,经营水果生意。“当初就觉得老家路太窄,生意不好做,跟老公一商量决定来咸阳发展。”冯莉说,他们每天早上四五时起床,到毕原路水果批发市场进水果,赶在大家上班前,要把摊子支好,直到晚上9时左右收摊。冯莉始终坚信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我一定要靠自己的双手致富!”她告诉记者,凭着自己的努力,他们在沈家小区综合市场的水果摊位生意一直很好,经营范围从最初单一的水果变为水果、干货等一体化经营。两年前,夫妻俩在虹桥市场又摆了一个新的摊位。“两个摊位每年的纯利润能达到五六万元,我敢说,我们家现在的收入也相当于咸阳的中等水平!”
外来人员贷款买房不是梦
说起自家的新房,冯莉说,这是她们家去年最大的喜事儿。2009年,她们在枫景苑小区贷款买了一套120㎡的房子,2012年8月,全家从原来十几平方米的出租房搬到新家。“以前在咸阳没有正式工作的人,银行不给办理贷款手续,买房得付全款,一套房四十多万元对我们家来说是个天文数字,能在咸阳有个自己的家简直想都不敢想!”党的政策总像及时雨来得快又恰到好处,之后,购房贷款政策发生变化。冯莉交付15万元的首付便买下了如今的这套房子。据冯莉讲,在沈家小区综合市场,像她这样通过按揭贷款在购房的摊贩不在少数。
儿女有上学 老家老人有“养老金”
夫妻俩赚钱的同时,对两个孩子的教育也非常重视。几年前,冯莉和丈夫就把孩子从老家接出来,让他们在咸阳入学,享受城里孩子的教育。冯莉说,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可以不交借读费就直接上学,这为他们省去了一大笔开销。现在,冯莉的女儿在咸阳市实验中学读高二,儿子在咸阳市方圆中学读初三。对于孩子的未来,冯莉充满信心:“这里的老师比我们老家的好多了,对孩子很尽心,把孩子交给他们,很放心。”
农村合疗政策和养老政策也给夫妻俩减轻了不少压力。冯莉在老家的公婆和爸妈现在每人每月能领80元,生了病还有合疗报销。去年,冯莉还把公婆接进新家和他们一起生活。“公公婆婆年纪大了,我也想让他们享受享受咱城里人的生活。”说到此,冯莉笑得开心极了。
爱上咸阳 感叹城市变化巨大
自从2001年来咸阳,冯莉和老公已经在咸阳呆了11年。“这11年,我是亲眼见证了咸阳的发展!”冯莉说,十年前,国贸大厦还是用砖头围起来的小方堆,红螺湾还是一片平地,咸阳湖还是一片荒草滩。这十年,她亲眼见证咸阳第一家超市入驻七厂十字,渭阳路拓宽,世纪大道不断发展,西咸一体化不断推进。“咸阳的发展非常迅速,我现在对咸阳的爱比对自己的老家还要浓!”
说起未来的打算,冯莉说:“我没有什么大的愿望,只想经营好水果摊,看着孩子健康成长。”采访中,冯莉告诉记者,自己年轻时脾气很冲,而现在她也越来越成熟,已经学会用乐观的心态面对每一天。“和谐社会,和气生财,只要肯坚守,梦想一定会成真。”(D)(6)
新闻推荐
富平望湖楼全貌图书馆老址本报记者张晓玲张莉娜千百年来,人们面对大量的墨玉石刻,只知其可贵,但不知其产于何地;只知其艺术精湛,却不知其出自何人之手。这些能工巧匠,一代代传承着雕刻手艺,发扬着镌刻精...
扶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扶风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