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宝桥职工李军平: 为中国桥梁锻造“钢筋铁骨”
1985年,坐在兰州铁道学院(现名兰州交通大学)桥梁工程专业教室的凤翔小伙李军平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以后会和中国的桥梁事业发展结下不解之缘。
“那时候还不清楚桥梁工程到底是干什么的,就觉得搞工程收入会高一点,待遇会好一些,毕业后分到铁路单位坐火车还能享受免票。”李军平笑言。
然而,上桥梁工程专业并不轻松,一般专业要学三大力学,而桥梁工程要学五大力学,还有高等数学、结构设计原理、桥梁工程、桥梁抗震等,压力特别大。好在,他很快就找到了好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总能名列前茅。
工作30多年,李军平作为技术总负责人或项目总工,先后主持了芜湖长江大桥钢桁梁、南京长江三桥钢塔柱、广州珠江黄埔大桥钢箱梁、泰州长江公路大桥钢塔柱、南京长江第四大桥钢箱梁、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钢塔柱及钢梁等多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项目,累计钢梁总量达60多万吨。在一次次攻坚克难中,他锻造出了中国桥梁的“钢筋铁骨”。
现在,如果你从珠海海岸眺望,港珠澳大桥上“风帆”映现。这座“风帆”形桥塔正是李军平的巅峰之作——论艺术性,巨型高塔耸立于海面,形如风帆,尽显港珠澳大桥挺拔之力的同时,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美好寓意;论建造难度,桥塔采用钢混结构,上塔柱及中塔柱为钢结构,下塔柱为混凝土结构,总重量近千吨,施工难度、精度可想而知。
从被任命为九洲航道桥和浅水区航道桥项目技术总负责人的那一刻起,李军平就与这个“风帆”结下了不解之缘。
桥面以上的钢塔近70米,庞大的节段怎样保证安全装船?怎样保证海上长距离的安全运输?怎样才能实现“大型化、工厂化、标准化、装配化”施工理念……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数万次自我否定,无数次现场勘测,多个难题被李军平带领的团队一个个攻破。工程竣工后,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向中铁宝桥集团发来感谢信,其中评价该工程“开创了钢梁制造和总拼生产现代化的先河”。
“我们算是赶上好时候了。如果没有祖国的强大,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的桥梁事业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李军平感慨,一座座修建在江河湖海、高原山川上结构新颖、技术复杂的桥梁,开启了“中国桥梁”从建成学会到发奋追赶、超越引领的奔跑模式。
本报记者石喻涵
新闻推荐
□吴晓彬济民、利民、惠民,以民为本,为民造福,是苏轼法治观的执政核心,也是他在各地治理政事的第一要务。对于为官者的要求,苏...
凤翔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凤翔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