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父亲的人生

陕西日报 2017-05-26 00:00 大字
 李万锁

  父亲生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在他们兄弟中排行老六,也是最小的。父亲出生时,因为家庭贫寒,被爷爷丢弃。先被隔壁的杨家老奶奶收养,后来又被我家奶奶要了回去。父亲对这件事没有丝毫的怨言。从我懂事起,父亲一直全心全力地在奶奶跟前尽着一个儿子的孝道。就连说起早已过世的爷爷,父亲都是一脸的尊敬和怀念。父亲拥有着一颗感恩的心,以至于在他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都会善待那些和他认识或不认识的老人。在父亲工作了一辈子的横水镇地区,至今都流传着他“尊老爱幼,服务到家”的一段段佳话……

  父亲是吃着树皮和野地里的“蔓根”长大的。小时候的艰难和贫穷,让父亲养成了一生简朴、一生节俭的优良习惯。而他的这种优良习惯,又直接地影响了我们兄妹四人。父亲长大的时候,家里的境况有了改善。大伯父继承了爷爷的木匠手艺。聪明的三伯父又在十五里外的彪角镇开了家药店。读了几天私塾的父亲便去药店当了伙计。那时候,父亲兄弟几个还没有分家,日子在村里也算有模有样。

  父亲是新中国成立后公私合营成为公家人的。因为算盘打得好,后来又被分配到了供销社工作,而这个工作,他一干就是三十多年。在参加工作后的不久,父亲兄弟几个分了家。那时候,母亲嫁到我们李家没有几年,而分家的时候,我家分到的是两间土瓦房、一孔破窑洞和已经六十多岁的奶奶。母亲后来告诉我,奶奶是父亲软磨硬泡,从几个伯父跟前“要”过来的。父亲和奶奶的感情是很深厚的,这从我懂事的时候就能感觉到。对待已经老去的父母,不仅仅只能是物质上的满足。孝道,往往表现在精神上的慰藉和陪伴。父亲当年是这样做的,今天的我们兄妹四人,便是这样学的。

  父亲在家庭里是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在单位里,也是一位极其优秀的好职工。在供销社工作的那些年,父亲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三尺柜台,一颗热心。送货到家,泽惠乡邻。在他服务大半生的横水镇地区,赢得了群众一致的好评和赞扬。同时,父亲连年获得了县级优秀个人、市级劳动模范、省级供销标兵等荣誉。我是在父亲的奖状堆中长大的。从我记事起,家里墙壁上就挂满了父亲各式各样的奖状和奖牌。而正是这些代表着优秀荣誉的奖状和奖牌,培养了我们兄妹四人淳朴善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仁爱和情怀,也激发了我们兄妹四人勤奋学习、积极向上、拼搏人生的勇气和坚强。

  父亲在他四十岁的时候,下班送货下乡,支援当时的夏收,回来时因为天黑掉进了一条深壕沟,在病床上躺了整整两年。他四十八岁那年病退,落寞地离开站了三十多年的三尺柜台。家里挂满各种奖状和奖牌的墙上,也多了块“光荣退休”的牌匾。父亲年轻的时候忙于工作,将他的全部热情和微笑,贡献给了事业和顾客,而在我们兄妹四人的成长过程中,很少得到父亲的亲近和拥抱。他关心我们的生活,关心我们的学习,却在我们跟前不苟言笑。以至于我们兄妹四人当年对他都是尊敬多于热情,畏惧多于亲密。父亲今年八十多岁了,年老后的父亲在儿女跟前变得极其和善慈祥。

  父亲的人生,平凡而又多舛。他用大爱,服务于国家和社会,无愧于一个共产党人党旗下的宣言。他用行动,影响和教育了我们兄妹四人勤俭简朴、爱憎分明、感恩孝道、乐于助人、积极向上、勇敢坚强。

新闻推荐

凤翔让党员坚守在脱贫攻坚第一线

  本报记者卢新智通讯员师引强刘晓鹏  “云娃,你先坐下歇歇,我给咱烧点水泡茶。用你给咱装的沼气灶3分钟就好。”“成,我今天正要看看咱家的沼气用得咋样。”这是凤翔...

凤翔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凤翔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父亲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