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手工”遭遇现代技术围剿 凤翔木版年画 期待“破局”
从鼎盛时期每年两千万张的销量,跌落到如今每年几千张的惨淡经营。凤翔木版年画传承人邰伟,是该县唯一坚守纯手工木版年画的“80后”。这个钟情于“东方智慧结晶”——凤翔木版年画的小伙,放弃高薪毅然返乡,继承祖传,他表示,“决不能让‘非遗瑰宝\’从我们手里消亡”。
追溯到明清的手艺
木村道里的老人,抽着烟袋锅,眼睛微闭,陶醉于喇叭里的秦腔。阳光明媚的午后,循着淡淡的墨香,记者昨日来到凤翔县田家庄镇南小里村邰伟家。曾经在深圳闯荡,干过销售总监的邰伟健谈,说起心爱的木版年画更是侃侃而来。
版年画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凤翔木版年画是其中的一大流派,始于唐宋,盛于明清,被国外收藏家赞誉为“东方智慧的结晶”。凤翔木版年画,主要分为门画、十美画、风俗画、戏剧故事画、家宅六神画和窗花画六类,品种最多的时候有六百多种。2006年被收录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凤翔木版年画一直以家庭作坊的形式生产、销售。在当地,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作坊,都给自己取名立号,成为画局。据邰氏祖案记载,明朝期间,当地就有八户人家从事此项技艺。经过长期传承,邰氏的画局名称经历的“万顺”“荣兴”,在民国期间,改为“世兴”。
邰伟六岁就在父辈的带领下接触木版年画。如今,年迈的父亲因为视力不好已经很少上手,家里主要是他在坚守这门纯手工艺术。2岁的女儿邰梓涵,在这样的家庭里,也学会了“刻版”“印画”等专用名词。家里来人问爸爸在干啥,她就“刻版”“印画”地回答着。
家族中一个人的坚守
说起现状,邰伟有点激动。他说,全国16家木版年画的流派,整体销售都是一般。凤翔的木版年画以大红大绿为主要特色,体现西北人张扬、热情的个性。在2002年以前,当地的木版年画每年销售1.5至2千万张。“过去人们都注重这个,一户人家,算上‘门神\’‘六神画\’等,要贴20张。这在现在都是无法想象的”。
二十世纪90年代后,先进技术战胜传统工艺,胶印年画由于价格低廉占据了民间市场。凤翔木版年画失去了市场。今年,邰伟销售的木版年画不过5000张。“一年挣两三万元,一家人吃喝过后,存不下钱”。
2005年至2012年,邰伟在深圳一家电子产品公司做销售总监,每月收入上万元。2012年以后,他回到家乡从父亲手里接过这门技艺时,面对的现状是,生产中断,在凤翔做年画的寥寥无几,传承乏人。“我父亲是家族里‘平\’字辈的,我这一辈里,就我一个人在坚守”。村上会这门技艺的老人现在只剩下20多人,大多年迈,有心无力了。
老艺术需要一次飞跃提升
“其实,凤翔木版年画蕴含着极大的人文价值,代表了一个民族鲜明的心理表现,也有超强的时代特征。上世纪80年代提倡‘计划生育\’政策时,凤翔的木版年画就出过‘只生一个好\’的作品”。
如今的凤翔木版年画需要一次飞跃提升。今年春晚,华阴老腔与现代摇滚结合引爆群众眼球。邰伟也希望凤翔木版年画有这样的“破局之笔”。他在探索着,希望外界的朋友能与他一起走进凤翔木版年画的明天。
凤翔县文化馆馆长姚锐接受采访时,说出一个好消息:“去年该县向国家发改委申报的县一级的凤翔木版年画传习所已经立项,涉及项目资金800万元,今年有望正式实施。将来,传习所里有陈列室,有教室,决不能让‘非遗瑰宝\’从我们手里消亡”。记者 王晓光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李志红董海兵记者王帅)1月16日下午,凤翔县文物部门接到群众报告,称在该县长青镇马道口取土场发现一座古墓。县文物旅游局立即组织博物馆专业人员赶赴现场,在附近群众的协助下,共清理出陶...
凤翔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凤翔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