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让“遗址包袱”变“遗址宝盆”

各界导报 2014-06-10 21:26 大字

 —— 凤翔县政协为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助力

 

秦公一号大墓遗址博物馆。(资料照片)

通讯员 宋永强 张亚强

"建议在县城主入口建设秦穆公群雕和秦始皇加冕台,凸显我县秦文化特色,使之成为凤翔的地标建筑和城市名片,为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造条件。"这是今年5月凤翔县政协组织委员围绕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开展专题调研视察时,委员在社情民意座谈会上的发言。

凤翔古称雍,是秦文化的发祥地,也是陕西省首批公布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自1976年陕西省雍城遗址考古工作队发现秦公一号大墓,到后来探明雍城城址区、秦公陵园区和国人墓葬区等50多处古雍城遗址,在近40年的时间里,国家对雍城遗址的政策仅停留在探明保护层面,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雍城遗址这一重大文明发现一度成为制约凤翔发展的"遗址包袱"。

十多年来,凤翔县委、县政府多次上省赴京为雍城遗址保护开发利用而努力,去年5月终于传来喜讯,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了《秦雍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按照规划,秦国雍城遗址将在整体保护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这不仅可以发挥其社会教育功能,而且可以使其成为区域旅游发展中的亮点,对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和提升市民人文素养等都将产生重要意义。这一消息,让为之不懈努力的凤翔县政协人兴奋不已。

"如何才能进一步提升秦雍文化的影响力"、"对雍城遗址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怎样做到统筹兼顾",围绕这些问题,凤翔县政协积极探索,主动作为,全力助推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凤翔县政协经过不懈努力和多方论证,举全委之力开办了"秦雍文化讲堂"。延揽肖云儒、方光华、孙皓晖、胡义成、庞进等著名专家教授莅临凤翔,从地域文化生发开去,纵横捭阖、洋洋洒洒地主讲凤翔历史上产生的秦雍文化,深入浅出地为广大干部群众奉献了一顿营养丰富的精神文化大餐。讲堂自开讲以来已举办9期,得到了省内许多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和充分肯定,受到了凤翔乃至宝鸡地区文化爱好者的热烈欢迎和期待。为了让雍城文化在更大、更广范围传颂,凤翔县政协还在《宝鸡日报》文化专刊开办了"雍州探秘系列报道",邀请资深记者深入凤翔乡野,搜集整理历史人文掌故,以真实的历史与考古发现为依托,以城市开埠、历史沿革、秘闻轶事、文化符号为主题,撰写了一批还原凤翔近3000年文明演进的文稿,集中呈现悠远大气的雍州文明和博大精深的凤翔文化,进而扩大凤翔地域文化的影响力。

立足政协职能,开展调研视察,召开社情民意座谈会,搭建议政平台,发挥政协委员智囊团作用是凤翔县政协为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开出的又一剂良方。近年来,凤翔县政协围绕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共开展专题调研3次、视察4次、社情民意座谈会6次,提出关于建设秦穆公群雕和秦始皇加冕台的建议、关于在东湖修建东坡书院的建议等均被县委、县政府采纳,目前正在落实之中。去年8月召开的凤翔县委十五届五次全体(扩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打造宝鸡副中心建设"三个凤翔"的实施意见》,提出将做大文化、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作为全县今后几年的战略性举措予以实施。而这一重大决策的出台,则充分吸收了之前县政协关于建设宝鸡周秦文化大遗址保护区、编制《凤翔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与临潼景区联手打造先秦文化旅游胜地等建议。该《意见》明确提出建设雍城遗址公园,全面推进以秦公陵园展示区、雍城遗址博物馆、秦文化主题广场为内容的秦雍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建设,打造雍城历史文化旅游板块,最大限度释放文化遗产的社会经济效益,使"遗址包袱"变成"遗址宝盆"。

新闻推荐

发挥人民政协作用 推进依法治国建设

□鲁立十八届四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和中国法制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全会。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既阐明了我国法治建设的道路、方向、目标和原...

凤翔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凤翔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