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农民把信用看得比脸面还重”
今年6月初的一个清晨,天气略显凉意。陕西千阳县张家塬镇王家庄村村民王力(化名)起了个大早,到农村信用社还了1万元的贷款。去年,他靠农信社的小额贷款发展蚕桑业,一年净赚2万元。这次他不仅还上自己的贷款,还替亲戚还了5000元的逾期贷款,彻底消除了家族里的“不良信用记录”。
说起替亲戚还钱这档子事,王力深有感触。原来他的亲戚王庆峰(化名)八九年前欠下信用社5000元贷款一直不还,而乡亲们知道王庆峰是有能力还款的,所以信用等级评审会上,有人就说“这人不讲信用”。因为评审小组否定了他,王庆峰连累整个家族评不上信用户,当年获得的信用社授信贷款额度很低。当张榜公示时,看见别人和自己家里资产状况差不多,却能获得较高的授信额度,王家人脸红了。王力实在受不了这份“屈辱”:“我还年轻,还想好好发展呢!”于是他立即还上贷款,洗清家族的“不良记录”。
从2002年开始,宝鸡市开展小额农贷及信用村镇创建活动,这其中涵盖的信用等级评定犹如催化剂,让不活跃的农村金融市场泛起阵阵涟漪。据了解,农户小额贷款实行“自报公议制”。每个村由3—5名有威望、讲信誉、办事公正、责任心强的村(组)干部或入股社员代表、信用社会计、信用社包片信贷员,组成农户小额贷款资信评定领导小组,由信用社为其颁发聘书。他们的“功能”就是,每年评定一次本村农户资信等级,同时他们还监督村民贷款是不是用于指定用途。
张家塬镇信用社信贷员告诉记者,七八年前,他们很疲惫,经常骑上自行车下到村组清收贷款,有时为了区区几百元,村民长时间不还,搞得信用社与村民信任关系跌到冰点。
“农产品生产周期长,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又很大。尤其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业生产还处于产业化、组织化程度较低,市场化、信息化水平不高的状况下,农民的生产活动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趋同性,农产品卖难问题比较突出。”王家庄村主任王永强分析说,在农民收入增长慢、享有的社会保障少、实施产业转移困难的情况下,农民还贷没有保障,信誉等级低,金融机构“惜贷”现象非常普遍。
2002年张家塬镇开始实行农户资信等级评定,信贷员不仅要对农民个人财产状况进行估价,还要听村上评定领导小组的建议,最终决定这个人的信用等级和放贷额度。王永强说:“信用评级的办法好得很,把大家一年来发展状况、信用状况好好地评述一次,乡里乡亲谁都不想因为不诚信,成为别人的笑话,大家把信用看成脸面、比黄金还珍贵。”现在王家庄村,不良贷款率为零,农民们积极发展产业并及时主动归还信用社贷款。每年评定前,村民早早来给村主任汇报自己今年想做的项目,为的就是争取提升信用额度。
目前仅宝鸡市就有55万余户农民评上“信用户”称号,他们可凭身份证在无需担保抵押的情况下,直接到柜台办理20万元以内的小额农贷。目前授信农户占到总农户的84.1%,小额贷款按时还贷率在84.3%以上。
一个农民的信用等级提升了,他就有钱发展经济,收益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从而对信用村、信用乡镇的创建起到助推作用。凤翔县汉封乡关村村民李宝瑞、张志勤等村民回忆2008年领回信用村的牌子时笑得合不拢嘴,“这个称号很实惠,因为汉封乡8个行政村8100多名村民享受到了农村信用社信贷低利率的实惠。”
(据中国经济网)
新闻推荐
近日,记者从市交通局了解到,今年宝鸡市将加大公路建设投资力度,新建改建4条干线公路;4条在建高速公路与省道改建公路将建成通车。去年,宝鸡市把发展大交通网络作为化解交通边缘化危机、提升宝鸡交通枢...
凤翔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凤翔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