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乾县好畤——轩辕黄帝礼天祀年的圣地赵秦波

咸阳日报 2009-11-06 15:26 大字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文明古国”的美称。在古代,上自帝王,下至百姓,都有这样的共识:“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国之大节也!”这就说明,祭祀是国家的头等大事,甚至摆在了国防的前面,而后世系统、规范的礼仪制度正是起源于原始社会的祭祀活动。我们经过翻阅大量的历史典籍和实地考察,确认了这样一个惊人的史实,即轩辕黄帝创立的礼天祀年的畤祭,开中华礼仪文化之先河,而乾县好畤是轩辕黄帝祀天的圣地。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时代正是我们的先民从采集渔猎、漂泊流徙的生态状态跨入原始农业发明的时代。史书记载黄帝“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娥,旁罗日月星辰”。由于原始农业的生产力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较大,自然界出现的风雨、雷电、冰雹、霜雪、洪水、干旱、地震等灾害,均对农业生产造成很大的威胁。当时,我们的先民认为,这一切自然现象的主宰者,不是别的,而是上天。所以,就自发地产生了祭祀上天,求得护佑,以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愿望。黄帝顺应民意,创立了设畤以礼天祀年的祭典仪式。“畤”字的本意是古代祭天的场所,后来又扩展和延伸为祭祀天地及五帝的场所。从畤字的结构来看,其从田从寺。以田为偏旁,说明与土地耕作有关,而寺字在古汉语中还有另外两种用法,一则假寺为侍,二为法度之意。这就说明,畤字的内涵一为侍奉经营农业,二为礼仪法度。所以,设畤祀天,就是一种祈盼农业丰收的礼仪活动。正如古人所说,“夫礼,必本于天,殽于地。……圣人以礼示之,故天下国家可得正也。”这就是说,礼是出自于天,仿效于地而产生的。只有严格遵循礼的规定,才能治理好国家。

值得我们自豪和庆幸的就是轩辕黄帝将祀天之地选在了现今乾县的好畤。这一选址,不是偶然的,而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轩辕本纪》和《云笈七签》均载:“黄帝始划野分州,有青鸟子善相地理,帝问之,以制经。”这说明,黄帝采纳了臣属青鸟子的建议,将天空星辰划为九个区间,将大地山川分为九个州域。现今的陕甘等西部地区划为雍州之辖,而雍州治所的地望在今之凤翔县。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记载:“雍东有好畤。……自古以雍州积高,神明之奥,故立畤郊上帝,诸神祠皆聚云。盖黄帝时尝用事,虽晚周亦郊焉。”司马迁这一记载明确指出,雍州的东边有好畤,自古以来,雍州地处中国西部,向来就是神明居止的奥堂,所以立畤祭祀上帝,以致诸多神祠都聚集于雍州地区。这是黄帝曾在这里进行的祭祀活动,即使到了周朝后期,也仍举行着畤祭。《史记·封禅书》又载:“黄帝郊雍上帝,宿三月。”就是说,黄帝来到雍州地区祭祀上天,曾停宿三个月之久。《黄帝内传》载:“帝筑园坛以祀天,方坛以祀地,则圆丘、方泽之始也。”这就明确告诉人们,筑坛祀天,始于黄帝。唐代杜佑在《通典·州郡部卷173》中记有:“好畤本汉旧县,因古好畤祠为名。”唐代魏王李泰在《括地志》中载:“好畤有轩辕殿,秦灵公作。”这说明在秦始皇之前的秦先帝们,已经恢复了黄帝创立的好畤祀天活动。北宋时期的《舆地广记·卷一五》记有:“陕西秦风路上,好畤县,祭天之所,曰畤。”

另据《史记·封禅书》记载:“八神将自古而有之,或曰太公以来作之”。“八神,一曰天主,祠天齐。”我们还从一幅国民初年勘测、距今将近百年的乾县老地图上发现,好畤村附近有三座古庙的标志,经过对该村周边地区的实地考察,果然,在好畤以北约一公里处的北底旦村确有天齐庙遗址。据七十多岁的村民梁基创、李芝芳等人介绍,解放前夕,天齐庙占地面积十多亩,内有三座大殿,且有戏楼一座。当年每到农历二三月,这里都要举行庙会,四里八乡的村民聚集于此,观看大戏及各种民俗表演。每逢干旱,村民则以古代流传下来的仪式祈祷祭祀,直到天降“神雨”为止。考察中,我们还发现了记载天齐庙的三块残碑。古时祭天要筑土为坛,底旦村名的来历,也与祭天之坛相关。据村里老人讲,因村西古有“天齐庙”,古时祭天之坛就建在这里,所以,建村后以坛名村,后因读音传讹,写成“淡村”,再后则简写为现今的“旦村”。而我们发现的一块残碑,果然铭刻为“底淡村”。从这一村名由“坛——淡——旦”相演相嬗的过程到《史记·封禅书》关于“祠天齐”与“天好阴……命曰‘畤\’”的记载,参以上述罗列的历史典籍,都充分证明好畤是轩辕黄帝祀天的圣地,而天齐庙遗址是好畤祭坛--圜丘之所在。

黄帝创立了设畤祀天的礼仪后,历代帝王虽在形式上稍有变异,但祀天这一礼仪却相延未废。秦始皇的先祖在雍州地区,将畤祭延绵了四百余年,就连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即位三年后,也完全采用畤祭之礼,登上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秦亡之后,“汉承秦制”,“祠之如故”,西汉帝王先后举行的畤祭活动竟达211次之多。东汉以降,历朝又在国都的南郊筑坛,每年都要举行合祭天地之礼。到了明清时期,从嘉靖九年(1530年)开始,根据“四时分祀”的古代礼制,在京城北郊建成地坛,以祭祀地神。而在天坛大享殿的南边另建圜丘,以专门祀天。乾隆时期,改建天坛,将大享殿易名为祈年殿。乾隆在位60年,亲自到圜丘行礼59次,并告诫臣下,“敬天报本,不可疏略。”每到冬至这一阴尽阳生春即来的日子,皇帝便率领文武大臣,去天坛行祀天之礼,地方重要官员,也提前进京。届时,整个京城万户空巷,民众云集大街,恭立两旁,迎候圣驾,其场面之盛大,规模之恢宏,把祀天之礼推向了极致。

当今的天坛,每天游人如织,络绎不绝,海内外政要、游客及万千民众,来这里瞻仰明清两代帝王的祀天之处——祈年殿和圜丘。

行文至此,值得我们深思和不能忘怀的,那就是这样的举国盛典,正是从我们乾县的好畤走出来的,它穿越了漫漫五千年的时空隧道而延绵不绝,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永久魅力。这一厚重而独特的文化资源,蕴藏着极大的开发价值,它必将成为联结海内外华人的纽带和桥梁,也将成为三秦大地别树一帜的旅游亮点。(D)(5)

新闻推荐

脱颖而出 陕西导演西班牙马德里电影节获奖

本报讯(记者孙欢实习生罗君)北京时间7月10日,在西班牙马德里国际电影节颁奖典礼上,由陕西导演马翔执导的《消灭大学生》(英文名NewYear'sEve)从十几个国家的上百部作品中胜出,荣获最佳外语片导演...

凤翔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凤翔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