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疙瘩转移了!怎么办?” 市一院开展放射性粒子植入术为肿瘤患者开辟生命之路

淮河晨刊 2021-01-25 09:16 大字

近日,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多科协作成功开展“CT联合彩超引导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颈部淋巴结转移癌项目。

“这可怎么办啊?怎么又转移了!”

日前,来自五河县的王大爷一家人焦急而担忧地询问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心外科副主任医师朱峰。朱峰耐心详细地给王大爷家人分析了目前的病情,并制订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王大爷今年67岁,3年前做了食管癌手术和术后放疗。最近4个月,大爷的右侧颈根部出现了一个“大疙瘩”,而且越长越大,到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检查时发现这个疙瘩已经超过了5cm。经过穿刺活检,确定了这个疙瘩是食管癌导致的淋巴结转移癌。由于转移病灶贴近颈部的大血管,胸心外科、核医学科、影像科、超声科多学科协作团队为王大爷量身定制了“CT联合彩超引导下碘125粒子植入”治疗食管癌手术及放疗后淋巴结转移的微创治疗方案。

1月13日,朱峰和影像科副主任医师乔晓春以及超声科工作人员共同为王大爷顺利实施了粒子植入手术,这也是该院完成的首例多种模式联合引导下的放射性粒子植入手术。

当天实施粒子植入微创手术的还有86岁的许奶奶和76岁的陆老伯。许奶奶患的是肺癌,由于高龄、心肺功能差,已经不能进行手术和其他治疗,微创的粒子植入非常适合她的治疗;而陆老伯已经是第二次进行粒子植入手术,1年多前他由于晚期巨大肺癌侵犯了胸壁和肋骨不能手术,朱峰团队为他植入了80颗粒子,植入后不久剧烈疼痛即逐渐消失,2个月复查肿瘤就基本消退,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现在局部稍有发展,进行的是粒子补充植入。这三位老人治疗后情况良好,经过2-3天的观察都已顺利出院。

放射性粒子即碘125粒子植入术全称为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术,这种治疗将一颗颗放射性碘125粒子穿刺植入到瘤体中,直接接触释放射线摧毁肿瘤,由于这种小粒子的作用距离只有1.7cm,对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几乎没有影响,号称歼灭肿瘤的“微型制导导弹”,又被比喻为持续释放能量的“小太阳”。

作为一种新型的针对肿瘤的治疗方法,粒子植入也是目前国际上推崇的精准医疗理念的体现。首先,它做到了适合肿瘤的形状精确治疗,不管肿瘤长成什么样子,什么形状,通过CT扫描及计算机系统精确定位都可以非常均匀地、立体地将粒子分布在整个肿瘤里面,这样使得全部肿瘤都得到应该有的、根治的放射剂量;其次是保护了周围的健康组织,传统的外照射放疗射线要穿过皮肤,通过一定的正常组织到达肿瘤,在治疗肿瘤的同时会有一部分正常组织受到损伤,而粒子植入是把放射源放到肿瘤里去近距离治疗,最大限度降低对正常组织的损伤。“该杀的片甲不留,该留的毫厘无损”,粒子植入在保证精准治疗肿瘤的同时将副损伤控制到了最低。该项治疗特别适宜治疗老年癌症患者和因各种原因不能手术切除的恶性肿瘤患者,正如王大爷这类病例。

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心外科从2014年起开展各种胸部肿瘤的放射性粒子植入微创手术,已经使诸多患有肺癌、食管癌的患者获益。

对于王大爷的这次手术,首次选择“CT联合彩超引导下碘125粒子植入”是因为病灶位于颈根部,周围布满大血管,穿刺难度大、风险高,粒子布点难以达到理想结果,CT和超声两种引导模式互补,既能通过超声实时观察保证穿刺针避开大血管,又保证精准有效的最优化定位布针,达到了精准安全治疗的目标。

在多团队协助的理念支持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技术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安全,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将为无法行根治性手术的恶性肿瘤病人开辟出一条明亮而充满希望的生命之路。

李屹峰/文胸心外科/图

新闻推荐

烟头不落地 城市更美丽

本报讯(刘睿)长期以来,路面上随处丢弃的烟头一直是环卫工人保洁工作中的难点。针对这种不文明现象,五河县城市管理局...

五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五河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