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里的舌尖文化 特约撰稿 李星涛 文/图

蚌埠日报 2020-11-09 08:18 大字

水芹菜蒲笋荠菜茅针《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最早的植物辞典。“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采卷耳,不盈顷筐。”采采芣苢,薄言采之。”……在《诗经》三百零五篇中,大概有一百五十三篇出现了植物的名称,其中草本植物就有近乎百种:荇菜、卷耳、芣苢、蕨、薇、蘋、藻、苓、荑、唐、芄兰、谖草、蓷、荼、荠、莫、苦、葑、苕、苴、苹、莱、芑、蓫、葍、堇……这些古老而又年轻的野菜,每一棵都带着一行美丽的诗句。它们不仅勾起了我们对先人生活遥远的怀想,更让我们在春光里对这些舌尖上的野菜生出无限向往之情。

“思乐泮水,薄采其芹。鲁侯戾止,言观其旗。”

——《鲁颂?泮水》

这里的“芹”指就是水芹菜。我们现在所吃的芹菜是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来的,水芹才是我国土生土长的芹菜。

水芹属多年生草本,茎直立,节上生根。叶片呈三角形或三角状卵形,边缘有不整齐的尖齿或圆齿;叶无柄,较小。一般生于溪边、沟旁等湿地中。

阳春三月,水芹嫩得能掐出水来,可清炒,可凉拌,较之西芹,多了一股野性,味道更浓郁更清香。水芹以食用嫩茎及叶柄为主,嚼起来是脆生生的,咯吱咯吱作响,香味凛冽且尖锐。水芹中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类,尤以钙、磷、铁等含量较高,具有清热透疹,平肝安神的功效,被称为“水中八仙”之一。

诗人徐志摩在一篇散文中是这样描写水芹的:“水芹菜的全身都充满了一种奇特的芳香,在小池塘抑或是小河边,那一丛丛矮小的植株却有着诱人的景色,伞形细碎的白花,中空有棱的嫩茎……”

水芹除了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食以外,还被人们赋予了一些特殊的含义。古时的鲁国,由于泮水旁边有泮宫,而泮水又是鲁国的学宫,所以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芹菜更和读书人结下了不解之缘。读书人若是考中了秀才,到孔庙祭拜的时候,总是喜欢在泮水的旁边采上几根芹菜,插在自己的帽子上。久而久之,这便成了天下文人的标志。所以,读书之人古时候便又有了一个外号,叫作采芹人。“他日必为攀桂客,目前尚作采芹人”。这折桂指的是金榜题名,而采芹,指的自然就是考中秀才了。

“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宴尔新昏,如兄如弟。”

——《邶风?谷风》

“其甘如荠”这句诗里的“荠”,就是阳春三月里鲜美的荠菜。荠菜又名枕头草、粽子菜、三角草、荠荠菜、菱角菜、地菜。常见的有三种:阔叶型荠菜,形如小波菜,叶片塌地生长,叶片基部有深裂缺刻,叶面平滑,叶色较绿。麻叶型荠菜,叶片羽状全裂,缺刻较深,细碎,叶型,青绿,香味较浓。紫红叶荠菜,叶片形状介于上述两者之间,长在阴坡或阳坡,高地或凹地,叶片叶柄均呈紫红色,叶片上稍有茸毛,味道最佳。有一种“大蓟”,土名叫“大苦菜”,常被很多人混为荠菜,其叶片比荠菜宽展,味儿也苦得令人咂舌。

荠菜是野蔬之王,许多文人名士对荠菜也情有独钟,范仲淹在《荠赋》中写道“陶家雍内,腌成碧绿青黄,措入口中,嚼生宫商角徵。”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称荠菜是“天然之珍,虽小甘于五味,而有味外之美。”为饱口福,他不仅常“时绕麦田求野荠”,而且还发明了一种用荠菜和米煮的粥,自称“东坡羹”。陆游在四川吃了“东坡羹”,认为它真是美妙绝伦,“天下第一”,遂将荠菜视作“天赐”之物:“惟荠天所赐,青青被陵冈,珍美屏盐酪,耿介凌雪霜。”“日月思归饱蕨薇,春天荠美忽忘归。”不仅如此,诗人甚至说荠菜胜过“千金”:“长鱼大肉何由荐,冻荠此际值千金。”

“到了三月三,荠菜当灵丹”,这时候荠菜青春勃发,刚刚孕出花胎,长得最足。挑荠菜是一个技术活儿,铲浅了,荠菜易散架,铲深了,粘带的泥土多,不易洗干净。小铲挨着荠菜的根,薄薄地铲一下,用手拢住整棵荠菜,轻轻一拔,微微甩一下泥土,整个荠菜就完整的挑出来了。挑荠菜一定要带根,荠菜根性味甘、温、无毒,有利肝和中、利五脏、明目益胃的功效。

挖来的荠菜,择去黄叶、须根,掸去泥土,清水淘洗,直至叶子绿得发亮,根白得耀眼,捞出沥干,热水里淖一下,用刀细细地剁碎,拌上豆腐,粉条,鸡蛋,再加入盐、味精、葱、姜花、生豆油,各种调料加足,鲜美得好像整个春天都咬在嘴里了。

“迎客饺子送行面”,荠菜饺子可以招待贵客。荠菜摘洗干净,开水烫过,再放冷水清洗,挤干水分,剁细,放斩碎的五花肉,调好馅,味道清洌香美。吃过这样的水饺,其它水饺立刻就索然寡味了。

荠菜采天地之灵气、纳日月之精华,不仅色、香、味俱佳,而且还是一味良药。它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明目降压的作用。民间有的谚语。《名医别录》中也有记载:“荠菜,甘温无毒,和脾利水,止血明目。”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吟咏着辛弃疾的这句写荠菜的小诗,我仿佛看到了遍地盛开的白色荠菜花,闻到了麦地荠菜飘来的一阵阵清香……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诗经?邶风?静女》

《诗经》中,荑字出现了两次。一处在《邶风?静女》第三章:“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汝之为美,美人之贻。”另一处在《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前一个荑是牧女拔来送给她所爱的男子的。第二个荑是诗人用来形容“硕人”白嫩的手指的。那么,这可以和贵妇人庄姜白嫩的手指比美的荑究竟是什么?朱熹两处注曰:“荑,茅之始生者。”“茅之始生曰荑。言柔而白也。”很显然,这里的“荑”就是春天里常见的茅针。

茅针是茅草的花苞,形如纺锤,长度不过20cm,两端尖,中间略粗,一般不过0.5cm。颜色有嫩绿,紫红,鹅黄。其顶端有一尖叶,尖刃朝上,锋芒毕露,乍一看,凛然欲刺人手,然而用手触之,却柔顺爽手,手心划过,痒痒的,软软的,恰似春天从掌心跑过。

茅针小巧纤细,花苞针形,用食指和拇指捏住其顶端向上一拔,便可“吱”的一声,将其抽出。轻轻剥开,里面就是一条柔软洁白的花穗,用两个手指小心捻起,毛茸茸的,有绒光,触摸起来很柔软,放进嘴里一嚼,柔滑甜嫩,一缕清洌的草香先是点缀在舌尖,继而化成一团早春的气息,于口腔静静弥漫……

茅针分几种,叶少针长的茅针大多长在田埂,肥肥的茅针鼓鼓地裸露在短小的叶子外面,一棵一芽,疏朗有致地排列在或长或短的荒田郊野。这样的茅针拔起来很过瘾,一会就一大把,但因其身长体肥,味道自然就不够嫩甜,口感也略为粗糙。好吃的茅针都藏在沟坎,草叶长乱且枯黄,只有根部是绿色的,可是细心拨开那些乱糟糟的茅草,你会发现有绿意的一线花芽,剥开来其实就是细细的一条白色花蕊,嫩,甜,香,可以一吃再吃,不硬不苦,柔嫩滑爽。

“打了春,赤脚奔,挑荠菜,拔茅针。”茅针很锋利,一不小心就会扎进脚心,很疼,但又看不见血渗出来,是一个隐形杀手。“茅针茅针两头尖,我吃茅针你吃烟。茅针茅针两头长,我吃茅针你吃糖”。“吃茅针,拉套子,给你丈母娘织个花帽子……”我们不怕扎,总是一边拔茅针,一边饶有兴趣地唱着自编的歌谣。

茅针又叫“地茶叶”,清明前拔几根放到水杯里,用开水泡一泡,喝进肚里,顿觉五脏六腑通透清爽。如果你连续喝上几天,你会感觉浑身舒活,精神爽朗。初夏时节,茅针开花怒放,父亲剪下一把,泡于壶中,夏天锄禾,亦是解暑的好茶。

茅针又是中药,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茅针可滋养利尿,有凉血生津的作用。能治吐血,鼻漏血,烦渴水肿,热型的小便不利,小儿麻疹及妇女血崩。其抑制鼻出血功效最佳。母亲还说:“清明吃茅针,眼睛亮又明”。大概说的是茅针的另一种药用价值吧。

谷雨过后,茅针长老了,嚼之又干又涩,如同纸絮。茅针绽开后,白茫茫的一片,就像深秋的芦花一样,诗意而浪漫。观之,不由让人想起“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动人诗句。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

——《诗经?陈风?泽陂》

“池塘四周有堤坝,中有蒲草和荷花。那边有个俊人儿,让我爱得没办法。”这句诗里的“蒲”虽是用来比兴的意象,但其滋生的蒲笋却是不可多得的美味。

蒲笋为多年生植物香蒲的假茎。清明入市,至立夏,食用期长,是常见而又可口的天然珍蔬。蒲笋按其食用部分的不同,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由叶鞘抱合而成的假茎。二是白长肥嫩的地下葡萄茎。三是白嫩如茭白的短缩茎。故乡常见的蒲笋学名叫天妃宫,其株型高大,其假茎宽大肥嫩,乃蒲笋中的上品。

蒲笋的优劣取决于蒲草生长水域的质地。倘若蒲草生长处淤泥肥沃,且水又始终保持在一米以上,那么蒲草养育出的蒲笋就会又肥又嫩,长度可达0.6—1米,有成人大拇指般粗细,而且汁液丰盈,脆而无丝,清香可口。

采蒲笋很辛苦,需穿上长筒靴子,或者干脆光脚,趟到泥泞的水岸,一根一根地拔出,随手用刀将连着泥巴的根须削掉,最后束成一捆,再运到岸上。刚采回的蒲笋要先剁掉顶梢,留下一尺多长的根部,然后剥去嫩绿的外皮,就露出又白又嫩的蒲笋。姐姐剥笋熟练,只见她手指顺着蒲笋叶鞘缝隙,轻轻往下一撑,再顺势一旋一掰,叶鞘便“咯吱”呻吟一声,脱落下一层,其情其状恰似三春河畔剥柳的嫩皮儿,又如厨房里剥一根长杆嫩葱。转眼间,白生生的蒲笋就赤裸在面前的盆里了。

蒲笋刚剥出来可以生吃,味道淡甜清爽,恰似秋姑娘用凉风书写的一阙小令。我生吃蒲笋喜欢撵着爽脆从底往上吃,虽然蒲笋顶端尖尖的,没有鹅黄的蒲叶,但我却常常能吃出满口的惊艳,觉得舌尖上汁液就是蒲草液化的香气,朝霞般的绚烂清凉。

“蒲笋烧豆腐,对色又对汤”,这是妈妈的口头禅。这道菜一色的白,其质脆嫩爽滑;其味清淡隽永,其香清新绵长。它有茭白的嫩脆,清香又胜其一筹;它有豆腐脑的润滑,清爽却又远在其上。蒲笋和豆腐都嫩,放入口中,牙齿只需要上下一对,舌尖再用力一抿,一大汪蒲笋和豆腐混合而成的清液便汹涌开来,芬颊香齿,大快朵颐。

奶奶喜欢做蒲笋烧五花肉。上好的五花肉切厚度适当的片儿。焯水的蒲笋切成寸段,沥干水分备用。热锅放进五花肉,小料煸炒,吱吱冒油。倒进蒲笋,翻炒一会儿,再加入葱、姜、大料,添进先前焯蒲笋的水,大火炖烧,15分钟即可出锅。

蒲笋烧五花肉是少时美味。现在我喜欢吃姑姑做的蒲笋炖肉。肥瘦三七分的猪肉,用刀剁成细细的肉粒,然后捏成小鸡蛋状。新采的蒲笋切出寸段,放入鸡汤中烫至六分熟,放入砂煲铺底,其上排布肉团,加入鸡汤、枸杞和少许的盐,文火慢炖40分钟。此时,鸡汤和肉汁的鲜味珠联璧合,又被煲底的蒲笋吸了个饱,汤汁食材真正达到了空前的融合。夹一段蒲笋入口,蒲笋清爽的质感与馥郁的肉香联合起来,一拨一拨冲击着味蕾,真是软嫩鲜滑,莫可名状。

蒲草还长有地下块茎,深棕色,外面长着短短的毛须,将其蒸熟后,削去外皮,其色雪白,又甜又面,可当粮食。倘若蘸上白糖,其味绝然赛过栗子。南宋建炎五年,抗金女英雄梁红玉在镇守淮安,因军粮接济不上,偶然发现马食蒲茎,得知蒲可代食,故淮安民间又称蒲笋为“抗金菜”。王磐的《野菜谱》上也有歌为证:“蒲菜根,生水曲,年年砍蒲千万束,水乡人家衣食足。今年水深淹绝蒲,食尽蒲根生意无。”

蒲笋略微带有涩味,去掉它异常简单。蒲笋切成小段,放入淡盐水中浸泡25—35分钟,取出用水清洗即可。用此法处理过的蒲笋,倘若放入陈年泡菜老汁中,腌制上一周,就会得到盐蒲笋。其味酸洌弹牙,是早晚餐桌上一碟不可多得的小菜。

蒲笋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西汉汉赋大家枚乘在《七发》中为晋太子开了一系列菜单,其中就有一道“刍牛之瘦,菜以笋蒲”的名菜。即用小牛的瘦肉,与竹笋、蒲笋一同烹煮,那味道鲜美无比。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也说:“蒲根菜,《周礼》以为菹,谓蒲始生,取其中心入地者蒻,大如匕柄,正白,生啖之,甘脆。”

蒲笋是美味佳蔬,现代科学证明,每100克蒲笋中含蛋白质1.2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2克,膳食纤维4克,维生素C6毫克,钙53毫克,磷24毫克。此外,还含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E,胡萝卜素及谷氨酸等18种氨基酸。

蒲笋还是食疗良药。其味甘性凉,能清热利血、凉血。可主治五脏心下邪气、口中烂臭、小便短少赤黄、乳痈、便秘,胃脘灼痛等症。熟食有轻身耐老、明目聪耳之功;生吃有止渴补气之效。

“未尝满箸蒲芽白,先看堆盘鲙缕红”。这是陆游在《舟过小孤有感》的诗句。顺着它,我不由又摸到了青嫩的蒲笋,舌尖上又澎湃起鲜香的蒲笋之味,那可是融化在我血液里永远也消失不掉的乡愁啊!

后记

除“芹、荠、荑、蒲”之外,我们身边的好多野菜大都在《诗经》中碧绿地生长着。“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这里的“蘩”即艾蒿;“薄言采芑,于彼新田。”这里的“芑”就是苦菜;“采采卷耳,不盈顷筐”,说的就是采卷耳菜;“采薇采薇,薇亦柔止。”说的采野豌豆苗;“思乐泮水,薄采其茆”说的是采莼菜;“采采芣莒,薄言袺之。采采芣莒,薄言襭之。”说的是采猪耳朵菜……《诗经》中的采摘,不仅是人们对土地的信赖,也是循着季节转换的天人感应。它始终贯穿着人类的平和安静,更是我们今天孜孜追求的温柔敦厚和朴素大美。

作者单位:安徽省五河县新集中学

新闻推荐

双忠庙镇: 创建“美丽庭院” 优化人居环境

本报讯(李向前)为优化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五河县双忠庙镇采取“树典范”、“强责任”、“月测评”等措施深入开展...

五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五河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